程熾玲 郝成文
【摘 要】攝影也被稱為照相,源于希臘語的光線和繪圖,就是以光線繪圖。本文將從記錄功能(攝影工具)、表現功能(攝影作品)、攝影技術(光、色彩、構圖)等方面來淺析攝影的藝術美。
【關鍵詞】攝影;藝術;美;鏡頭;攝影作品;攝影技術
中圖分類號:J4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1-0178-01
用攝影機和膠片的拍攝,稱之為攝影,它是以畫面作為最基本的表現元素,通過畫面的形式完成導演的思維的影像化生存,也就是客觀的記錄、敘述、表意。那么何為藝術?一種是客觀唯心主義,一種是主觀唯心主義,較之攝影,我更傾向于第三種,即再現說,它來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是一種真實的模仿。車爾尼雪夫斯基指出:“美是生活,任何事物,我們在那里面看得見依照我們的理解應當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東西,凡是顯示出生活或使我們想起生活,那就是美的。”攝影是客觀的記錄與再現,所以攝影是一種藝術,那么攝影這種藝術有何之美,前面說過,攝影還有敘述和表意功能,而這就是一種意境美。
鏡頭是影視節目最基本的組成元素,以畫面形式傳遞特定節目內容,攝影就是捕捉畫面的物質基礎,通過對現實世界的記錄和想象,攝影構建了一個承載特定含義和情緒的屏幕世界。攝影能再現世界,而且可以創造性的發現世界,就是一種藝術美。攝影從美學上獲得了認識世界的廣度和深度。在做新聞及新聞圖片時要做到真實客觀,是離不開攝影的。
攝影的記錄功能更多的是依賴攝影工具的物理特性,也就是攝影工具的藝術之美。攝影還有表現的功能,即攝影作品的藝術美。攝影從誕生開始從屬于繪畫又脫離于繪畫形成另一個分支,以最具象化的表達能力,創造表現人類情感的視覺藝術符號。《饑餓的蘇丹》這幅獲得普立茲新聞特寫攝影獎作品,衰敗的環境,瘦骨嶙峋的小女孩,虎視眈眈的鷹這種畫面為影片定下了凄涼悲慘的基調。攝影的表現功能還體現為美學意義上的刻畫和渲染,在對現實世界的表現上,攝影實在美學造型上提升,作為一種“視覺凸顯性美學”符號形象出現,為觀眾提供一種視覺沖擊,這是攝影中的審美層次造型設計,《決定性瞬間》這幅攝影是布列松抓拍藝術中代表性名作,照片前景中有一個跳躍的男子,其身影恰好跟背后跳躍女郎相似,一前一后互相呼應,相映成趣。《荷塘幽夢》這幅攝影作品,攝影中把前景和后景都做了虛化,很模糊很朦朧,像夢幻般,中間的荷葉和荷花清晰可見,讓觀眾有種夢幻感,進而表現荷塘幽夢,整個畫面給人一種清爽,放松感覺。攝影的表現功能還體現作品解讀的意念性,《大千世界》這幅作品,畫面中“如意金輪”與“貢嘎山”重合,前者是宗教意義上的世間符號,后者是客觀物理世界的符號,宗教認為人和人類的地球是小的,而人的心靈是很大的,無所不包的,所以“金輪”把“貢嘎山”圈在了其中,“貢嘎山”又在“金輪”之外,這種意念也表現了主觀與客觀,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矛盾統一哲學意義。
淺析攝影技術的藝術美,從光線、色彩、構圖這三方面。光有強弱之分,光分為正面光、前測光、測光、后測光、逆光、頂光、腳光。不同投射方向的光會產生不同的的明暗效果。攝影的色彩經歷了很長的技術突破和美學革命,影視通過物理染色的方式來表達某種特殊的美學含義,舉一個影視中的列子,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那個穿紅衣服的小女孩,很多猶太人中,小女孩的衣服是紅色的,特別讓人記憶深刻,引起關注,結局就是一大堆死去的人中再次出現那個紅色衣服的小女孩,表現戰爭的殘酷,紅色本身就代表暴力、血腥、激情。色彩還原現實世界真實的顏色信息,同時也給予人們不同情緒的主觀感受,色彩有溫度,有重量,有動感。色彩的心理感覺機制一定意義上表現攝影的表達主觀情緒。紅、橙、黃是暖色調給人溫暖,前進的感覺。綠、青、藍、紫屬于冷色調給人一種陰險,低沉,后退感。一說到暖色就會想到花朵、太陽、希望,一談到冷色就會想到寒冷、失望、恐懼。它能讓人產生聯想,攝影中對影調的調節和控制傳遞特定藝術效果和主觀情緒,這就是攝影色彩的藝術美。構圖在攝影中就是指既定的場景中取舍布置現有的景物,進而表達創作者的藝術構思,畫面構圖要講究對稱、呼應、對比、和諧等構圖原則。攝影構圖美學意義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靜態構圖、動態構圖、線條構圖、不規則構圖等。
攝影還有一個核心的美學范疇,即內容和形式,也就是攝影如何帶有創造性地表達主題內容。一方面是攝影的視覺層次,另一方面是攝影表意層次。前者是通過光、色彩等來表現美感與和諧,后者則借助攝影風格及畫面內容信息來表意。不管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是用來映襯攝影作品的主題內涵。攝影的藝術美不僅有視覺的美還有主題內涵和意境的美。
參考文獻:
[1]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周星.影視藝術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任金州等.電視攝像[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
[4]劉毅娟.造型基礎·色彩[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