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春艷 何青霞
【摘 要】本文通過文獻研究法,對“成為”一詞的詞匯化進行了研究,以期為相關研究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成為;詞匯化
中圖分類號:H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1-0194-01
《現代漢語八百詞》中對“成為”的解釋:[動詞]①變成。不能單獨作謂語,必帶賓語。如:他成為名演員了;②動+成為。如:我們要把他培養成為一名好棋手。
現代漢語中“成為”應該是并列式合成詞,絕大部分詞典都收錄了“成為”這個詞。那“成為”什么時間怎樣成詞的,本文就來討論這個問題。
據董秀芳(2002)雙音詞主要來源是:從短語凝固成雙音詞;由語法性成分參與組成的句法結構固化成雙音詞;由只是在線性順序上相連的跨層結構演變而成雙音詞。“成為”中不存在語法性成分,由跨層結構演變而成的雙音詞基本上都是虛詞,而已經成詞的“成為”是動詞,所以我們排除了第二、三種來源,即“成為”來源于短語。
我們選各個時期的代表性文獻中的“成為”來探討,這些文獻分別為《十三經注疏》《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史記》《世說新語》《百喻經》《齊民要術》《寒山詩》《拾得詩》《敦煌變文集新書》《祖堂集》《朱子語類》《元刊雜劇三十種》《三言二拍》《紅樓夢》《兒女英雄傳》。現代漢語語料主要是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現代漢語語料庫中所收的老舍和王朔的部分作品。
在我們所選的文獻中,“成為”在先秦時期就已多見。據我們統計,此期“成為”分用共3個,連用共7個。如:
1.九月,考仲子之宮。考者,何也?考者,成之也,成之為夫人也。(《春秋穀梁傳·隱公五年》)
2.楚無大夫,其曰屈完何也?以其來會桓,成之為大夫也。(《春秋穀梁傳·僖公四年》)
3.商人其不以國氏何也?不以嫌代嫌也。舍之不日何也?未成為君也。(《春秋穀梁傳·文公十四年》)
4.隱之不爵大夫何也?曰不成為君也。(《春秋穀梁傳·隱公九年》)
5.今諸侯會,而君將以寡君見晉君,則晉成為伯矣,敝邑將改職貢。(《左傳·哀公十三年》)
6.郎臺則曷為謂之泉臺?未成為郎臺,既成為泉臺。(《春秋公羊傳·文公十六年》)
7.秦之西有儀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煙上謂之登遐。然后成為孝子。(《墨子·節葬下》)
8.愚以重愚,暗以重暗,成為桀。(《荀子·成相》)
“成為”的分用在我們所選的所有文獻中只在《春秋穀梁傳》中發現這3例。例中“成之為夫人、成之為大夫、成舍之為君”是“使成為夫人、使成為大夫、使成為君”,由于這種用法在其它文獻中沒有出現,所以只屬于個例。我們通過統計語料發現,除這幾例之外,其它文獻中的“成為”都是合用,意義是“變成、變為、成為”。以上只有例6的2個“成為”分析為兩個詞,即“未成,為郎臺;既成,為泉臺”,此“成為”中間處應該斷句,且“成”是“完成、實現”的意義,所以是兩個詞。其余5個“成為”可以看作是兩個同義動詞連用構成的并列結構短語,但是由于“成為”的形式和意義從先秦到現代漢語一直很穩定,所以我們也可以把此期的“成為”看作是并列結構的合成詞。
需要注意的是“成為”一詞出現之后,用例不多,我們在《史記》中發現兩個“成為”,但只是形式上連用在一起,實際上仍是兩個詞。東漢《論衡》中出現15個“成為”,一個詞。如:
1.蘇代謂田軫曰:“臣愿有謁於公,其為事甚完,使楚利公,成為福,不成亦為福。”(《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2.石乞曰:“事成為卿,不成而亨,固其職也。”(《史記·伍子胥列傳》)
3.夫百草之類,皆有補益,遭醫人采掇,成為良藥;或遺枯澤,為火所爍。(《論衡·卷一》)
4.夫竹木,粗苴之物也,雕琢刻削,乃成為器用。(《論衡·卷十二》)
5.故曰:蕞殘滿車,不成為道;玉屑滿篋,不成為寶。(《論衡·卷八十二》)
1、2兩例“成為”在理解的時候中間是需要斷開的,即“成,為福”、事成,為卿”,從上下文也可判斷出這是兩個詞,且“成”是“成功、實現”的意義。而《論衡》中的15個“成為”意義都是“變成、變為”,是一個詞。
在所選其它時期文獻中沒有發現“成為”用例。
可見,從先秦到清代,“成為”一直都不是一個使用頻率很高的詞。
從以上這些例句中可以看出“成為”的用法比較穩定,各期的用法基本相同。所以我們認為,先秦時期“成為”就是詞,意義是“變成、變為”,后必帶賓語。一直到現代漢語都是這個用法。先秦和漢代出現的還比較多,之后一直到清代,“成為”使用頻率很低。
參考文獻:
[1]董秀芳.詞匯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展[M].四川: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23.
[2]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作者簡介:
尉春艷(1979-),女,河北圍場人,河北民族師范學院中文系講師,文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漢語史;
何青霞(1973-),女,河北藁城人,河北民族師范學院中文系講師,文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漢語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