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俠 劉紅旗 王靖東 黃 衛 任京京
(淮北礦工總醫院神經內科,安徽 淮北 235000)
?
丹參多酚酸鹽聯合甲鈷胺對2型糖尿病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肌電圖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呂曉俠劉紅旗王靖東黃衛任京京
(淮北礦工總醫院神經內科,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目的探討丹參多酚酸鹽聯合甲鈷胺對2型糖尿病(T2DM)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患者肌電圖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方法選取2014年5月至2015 年5月收入該院的DPN患者10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均接受常規治療,對照組僅使用甲鈷胺片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合用丹參多酚酸鹽,并對兩組的療效、多倫多評分量表(TCSS)評分、腓總神經運動傳導速度(MNCV)和感覺傳導速度(SNCV)、血液流變學、血糖血脂及不良反應進行評估。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8.863,P<0.05)。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TCSS 評分均顯著降低(P<0.05),且治療組下降更顯著(P<0.05)。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的神經傳導速度顯著加快(P<0.05),但治療組顯著強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未見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均顯著減少,且治療組減少更為顯著(P<0.05)。治療前,兩組血糖、血脂未見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血糖、血脂均顯著減少,且治療組減少更為顯著(P<0.05)。在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未出現見心電圖、肝腎功能、血常規等異常。結論丹參多酚酸鹽聯合甲鈷胺較單獨使用甲鈷胺療效顯著,可增加神經傳導速度,降低血液流變學指標,減少血糖、血脂水平,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丹參多酚酸鹽;甲鈷胺;2型糖尿??;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肌電圖;血液流變學
第一作者:呂曉俠(1967-),女,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臨床神經內科疾病研究。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為糖尿病患者的常見并發癥,為糖尿病神經系統病變的總稱〔1〕。該病發病主要與非酶糖基化、代謝紊亂、微血管病變有關,發病率高達10%~50%〔2〕,目前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研究表明,超過50%的糖尿病截肢患者合并DPN,在所有糖尿病截肢患者中,神經病變的危險因素超過45%〔3〕。目前降糖、B族維生素、改善微循環等治療方案可治療DPN,但療效不強〔4〕。丹參多酚酸鹽具有抗凝、增加血運、改善微循環等作用〔5〕。本研究旨在分析丹參多酚酸鹽聯合甲鈷胺對2型糖尿病(T2DM)伴DPN患者肌電圖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5月至2015 年5月收入我院的糖尿病伴DPN患者10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0例。均符合糖尿病及DPN的相關診斷標準〔6〕。其中,治療組男24 例,女26例;年齡52~ 81〔平均(58.2±6.5)〕歲;糖尿病病程2~19年,平均(12.0±6.3)年;DPN病程0.5~12年,平均(5.2±1.7)年。對照組男22例,女28例;年齡51~ 79〔平均(60.8±5.3)〕歲;糖尿病病程1~21年,平均(13.4±5.7)年;DPN病程2~15年,平均(6.1±2.5)年。兩組治療前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均接受常規治療,包括控制飲食及運動等。對照組僅使用甲鈷胺片(沈陽澳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767),0.5 mg/次,3次/d,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靜注200 g丹參多酚酸鹽(上海綠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50247),1次/d。2 w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
1.3觀察指標治療前后按時測定兩組血糖、血尿常規、肝腎功能等,多倫多評分量表(TCSS 評分)評估臨床癥狀,日本光電工業肌電圖分析儀檢查檢查患者神經電生理,測定患側肢體正中神經、腓總神經運動傳導速度(MNCV)、感覺傳導速度(SNCV)。檢測血液流變學指標,并研究藥物不良反應。
1.4療效標準(1)顯效:癥狀完全消失或減輕,感覺及腱反射正常,神經傳導速度(NCV)正常或增加超過5 m/s;(2)有效:癥狀有所減輕,感覺及腱反射好轉,NCV增加<5 m/s;(3)無效:癥狀未見改善,感覺及腱反射無變化甚至加重,NCV無變化??傆行?顯效+有效。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行χ2檢驗、t檢驗。
2結果
2.1兩組有效率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90.00%,顯效28例,有效17例,無效5例)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44%,顯效9例,有效13例,無效28例)(χ2= 8.863,P<0.05)。
2.2兩組血流動力學變化比較治療前,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均顯著減少,且治療組減少更為顯著(P<0.05)。見表1。
2.3兩組TCSS 分數比較治療后治療組和對照組TCSS 評分〔(4.11±1.23)分、(5.25±1.36)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8.19±1.30)分,(8.40±1.29)分〕(P<0.05),且治療組TCSS 評分下降更顯著(P<0.05)。
2.4兩組MNCV 和SNCV比較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的神經傳導速度顯著加快(P<0.05),但治療組傳導速度顯著強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5兩組血糖、血脂比較治療前,兩組血糖、血脂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血糖、血脂均顯著減少,且治療組減少更為顯著(P<0.05)。見表3。
2.6不良反應在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未出現見心電圖、肝腎功能、血常規等異常。

表1 兩組血流動力學變化比較

表2 兩組MNCV 和SNCV 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1)P<0.01;與對照組比較:2)P<0.01

表3 兩組血糖、血脂比較
3討論
DPN為糖尿病常見并發癥,致殘率高達60%~90%〔7〕。Lupachyk等〔8〕研究表明,超過30%的糖尿病住院患者和20%糖尿病社區患者會伴發DPN,出現DPN的主要因素為血液流變學及微循環異常,引起神經纖維缺乏血氧,出現階段性脫髓鞘及神經軸索受損等病理癥狀。目前治療方面尚無有效的措施。DPN進展與血管缺血缺氧、營養障礙、肌醇降低、山梨醇通路及非酶促組織蛋白糖基化等代謝異常相關〔9〕。代謝異常反過來又增加了糖代謝紊亂,形成負性循環,若能較好地控制糖尿病病情,使糖代謝正常,一些DPN可發生逆轉,尤其在病程短的患者中較為顯著〔10〕。
甲鈷胺為目前主要的DPN治療藥物,具有神經組織傳遞性好、進入性強的特點,可通過甲基化功能參加體內甲基轉移及核酸、蛋白質合成。甲鈷胺為蛋氨酸合成酶輔酶,具有促進髓鞘和軸突的形成、再生,修復受損神經,提高神經傳導速度的特點。研究表明,甲鈷銨可緩解DPN引起的疼痛、麻木及感覺減退,但未見良好的療效。近年來,丹參水溶性制劑逐漸成為研究熱點。中醫理論認為,丹參藥性微寒,無毒無味,可起到鎮痛、活血化淤、通經、安神鎮靜的作用。而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屬中醫“消渴病、痹證”等范疇,在病情進展中血瘀證起到重要作用。丹參多酚酸鹽為丹參的主要成分,可促進開放鉀通道,抑制炎癥反應,促進內皮細胞活性,抑制醛糖還原酶活性,減輕鈣超載〔11〕。研究表明〔5〕,丹參多酚酸鹽可改善DPN患者臨床癥狀,可能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改善微循環等有關。
本研究表明,丹參多酚酸鹽聯合甲鈷胺較單獨使用甲鈷胺療效顯著,可增加神經傳導速度,降低血流動力學指標,減少血糖、血脂水平,值得臨床推廣。
4參考文獻
1謝寶強,周青美.甲鈷胺與法舒地爾聯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5):949-50.
2薛慎伍,張兆巖,王輝,等.老年腦梗死 2 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肌電圖與臨床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6):1513-5.
3汪瑋琳,朱紅,王紹欣,等.依帕司他聯合α-硫辛酸治療老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9):4854-6.
4Pinzur MS.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J〕.Foot Ankle Clin,2011;16(2):345-9.
5吳波,李力.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80例療效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5):885-6.
6施君,張文川.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2(1):116-9.
7魏劍芬,吳乃君,陳冬,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血清鐵蛋白與氧化應激反應的相關性〔J〕.廣東醫學,2014;35(18):2887-9.
8Lupachyk S,Watcho P,Stavniichuk R,etal.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J〕.Diabetes,2013;62(3):944-52.
9岳梅枝.α-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Meta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5):4161-3.
10Tesfaye S,Vileikyte L,Rayman G,etal.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on diagnosis,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J〕.Diabet Metab Res Rev,2011;27(7):629-38.
11王楊,劉暢.依帕司他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及機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93-5.
〔2015-09-27修回〕
(編輯袁左鳴/滕欣航)
〔中圖分類號〕R58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3-0615-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