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浩
(延邊大學附屬醫院,吉林 延吉 133000)
?
99mTc-DTPA腎動態顯像在支架置入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中的預測評估價值
李明浩
(延邊大學附屬醫院,吉林延吉133000)
〔摘要〕目的探討利用99mTc-DTPA腎動態顯像腎小球濾過率(GFR)指標對成功進行經皮腔內腎動脈支架置入術(PTRAS)治療的單側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ARAS)患者的療效。方法成功進行PTRAS治療的單側ARAS患者,在進行PTRAS治療前2周及術后6個月進行99mT-DTPA腎動態顯像;根據患者腎動脈造影狹窄程度,狹窄程度50%~69%為輕度組(24例),70%~89%為中度組(25例)及≥90%為重度組(38例);根據GFR測定結果將患者分為三級:GFR≥30 ml/min為1級;15~30 ml/min為2級;GRF<15 ml/min為3級;通過比較ARAS患者治療前后GFR與血壓變化情況,分析其對PTRAS療效的評價作用。結果腎動脈造影結果顯示,輕度和中度組GFR顯著高于重度組(t=-2.510,P=0.007);術后1級和2級患者的高血壓改善率顯著高于3級患者(P<0.005);Logistics回歸分析顯示,腎功能分級是影響患者血壓改善的唯一影響因素(OR=1.623,P=0.021)。結論99mTc-DTPA腎動態顯像可以客觀評價單側ARAS患者PTRAS術后患腎GFR變化,并可預測術后血壓改善情況,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腎動脈粥樣硬化;放射性核素顯像;血管形成術
第一作者:李明浩(1962-),男,博士,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核素顯像、核素治療方面的研究。
動脈粥樣硬化是引起腎動脈狹窄(RAS)最主要的原因,約占所有RAS病因的65%~70%〔1〕。在我國動脈粥樣硬化性RAS(ARAS)多發于中老年人群中。其中冠心病、高血壓、心臟疾病及外周動脈狹窄等疾病是ARAS發病的高危因素,合并以上疾病患者ARAS患病率超過60%〔2〕。此外,ARAS患者4年的生存率低于57%〔3〕。經皮腔內腎動脈支架置入術(PTRAS)治療ARAS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可重復操作、不需要全身麻醉及解除狹窄效果好等優點,已成為治療ARAS的首選治療方式。但目前缺少預測及評價PTRAS在治療單側ARAS療效的客觀指標〔4〕。本研究利用99mTc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腎動態顯像腎小球濾過率(GFR)探究能夠預測及評價PTRAS在治療ARAS療效的客觀指標。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2010年5月至2014年10月選擇在我院成功進行PTRAS治療的單側ARAS患者。納入標準:①均因單側ARAS進行PTRAS治療成功者;②術前患者腎長度≥7 cm;③動脈造影顯示,腎動脈主干及開口直徑狹窄≥50%;④術后殘余狹窄<10%,且術后隨訪6個月均未出現再狹窄者;⑤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所有操作均符合醫學倫理學道德。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功能不全者;②臨床除ARAS外,合并其他病因引起RAS者;③原發性腎臟疾病患者;④中途退出者及不滿足納入標準者。共收集患者87例;其中男55例,女32例;年齡41~78〔平均(62.39±8.39)〕歲;其中合并糖尿病14例、冠心病15例、腦血管疾病14例、外周血管疾病15例、高血壓86例。所有研究對象在進行PTRAS治療前2 w及術后6個月進行99Tm-DTPA腎動態顯像。根據患者術中腎動脈造影狹窄程度,50%~69%為輕度組(24例),70%~89%為中度組(25例)及≥90%為重度組(38例)。根據術前患者GFR測定結果將患者分為三級:GFR≥30 ml/min為1級;15~30ml/min為2級;GRF<15 ml/min為3級,其中1級27例、2級34例及3級26例。
1.2研究方法
1.2.1儀器腎動態顯像劑為99mTc-DTPA(北京原子高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測定的化學純度>95%;腎動態顯像儀為MillenniumTM MPR單探頭SPECT儀器及計算機系統,儀器均進行嚴格質量控制,確保數據可靠性。
1.2.2腎動態顯像研究對象均正常飲食,顯像前30 min飲食300~500 ml;患者背對探頭,取坐位,探頭視野包括膀胱和雙腎區域;采用“彈丸”式靜脈給予99mTc-DTPA 185 MBq注射后,進行腎動態顯像采集。采集條件:高分辨率低能準直器,寬度20%,能峰值為140 keV,慢動態為1幀/min×30幀,快動態0.5幀/s×30幀,矩陣64×64。應用Gates法測定患者腎GFR。
1.3PTRAS的療效評定標準〔5〕(1)患者GFR的變化:術后6個月GFR減低≥20%,且絕對值降低≥5 ml/min,表示療效下降;GFR提高≥20%,且絕對值提高≥5 ml/min,表示療效改善;其他情況視為GFR無變化。(2)血壓變化:術后6個月患者停止服用降血壓藥物后血壓恢復正常(收縮壓<140 mmHg,舒張壓<90 mmHg),為高血壓治愈;術后6個月患者在服用降壓藥物數量或種類減少或不變情況下,收縮壓<140 mmHg或舒張壓<90 mmHg或收縮壓下降≥15 mmHg,為高血壓好轉;術后6個月患者血壓未發生改變或改變幅度未達到好轉或治愈標準者視為血壓未變化。其中,好轉或治愈統稱為血壓改善。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0.0軟件進行t檢驗、F檢驗、χ2檢驗和Logistics回歸分析。
2結果
2.1腎動脈造影狹窄程度與術前患者GFR的關系血管狹窄輕、中、重度ARAS患者術前GFR分別為(28.59±11.93)ml/min、(24.99±16.83)ml/min和(19.39±12.32)ml/min,三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2.672,P=0.082);將輕度和中度患者合并后,患者GFR為(26.73±14.39)ml/min,顯著高于重度組(t=-2.510,P=0.007)。
2.2術后血壓變化情況術后患者血壓出現好轉25例(28.73%),治愈4例(4.60%),改善率為33.33%(29/87);1級和2級的高血壓改善率顯著高于3級患者(P<0.05)。將影響血壓改善的單因素分析有意義的性別、年齡、腎功能分級及RAS納入多因素分析,顯示僅腎功能分級是影響患者血壓改善的唯一影響因素(OR=1.623,P=0.021)。見表1。
2.3術后GFR變化情況術后患者GFR改善率為22.99%(20/87),出現降低者占9.20%(9/87),無變化者占66.67%(58/87);患者GFR變化情況與患者性別、年齡、腎動脈分級、RAS程度及合并慢性疾病均不存在關系(P>0.05)。見表2。

表1 影響患者血壓改善的單因素分析±s)

表2 術后影響GFR變化的單因素分析±s)
2.4術后血壓變化與患腎GFR改善的關系術后患者血壓改善組腎GFR改善率〔31.03%(9/29)〕與血壓未變化組腎〔18.97%(11/58)〕比較無統計學意義(χ2=1.591,P=0.207)。
3討論
ARAS是由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RAS,約占所有RAS病因的65%~70%,多發于中老年人,65歲以上人群中ARAS患病率超過7%。研究報道,冠心病、高血壓、心臟疾病及外周動脈狹窄等疾病是ARAS的高危因素,合并以上疾病患者ARAS患病率超過60%。研究報道,隨著我國老口老齡化進程以及高血壓、糖尿病及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不斷增加,近年來我國ARAS的發生率呈現不斷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質量〔6〕。目前,PTRAS是治療ARAS最主要的方式,具有手術成功率高,并發癥少等優點,但在缺乏治療前對患者治療后的療效預測與評價指標。既往研究顯示,PTRAS對雙側ARAS的療效明顯優于內科藥物治療,而對單側ARAS的治療效果尚存在爭議〔7〕。
本研究說明RAS是影響患者GFR的一個重要因素,與既往報道一致〔8〕。另一方面,本研究顯示患者治療后血壓改善率,與既往報道結果相似〔9〕。由于PTRAS的手術成功率較高,而患者血壓改善率相對偏低。因此,探究能夠預測患者PTRAS術后血壓改善的指標,在評價及預測患者治療療效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說明GFR可作為預測患者PTRAS治療后血壓改善的一個可靠指標。既往研究報道Gates法用于測定腎GFR操作簡便、結果準確〔10〕。本研究測定患者PTRAS手術前后患腎GFR的改變結果與既往研究結果基本一致〔2〕。術后患者腎GFR有9.20%出現降低,可能與手術引起膽固醇栓塞或造影劑腎病有關〔11〕;另有66.67%患者腎GFR無變化,其原因可能與患者合并嚴重腎病或腎小球硬化相關〔12〕。
4參考文獻
1左智,馬根山.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的診斷與治療〔J〕.現代醫學,2012;40(3):342-5.
2Yildiz M,Cagri-Aykan A,Karakoyun S,etal.Clinical outcomes and effectiveness of renal artery stenting in patients with critical 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does it improve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renal function assessed by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J〕?Postepy Kardiol Interwencyjnej,2013;9(3):228-33.
3付占立,張建華,宋莉,等.腎動態顯像在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支架置入治療中的價值〔J〕.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2012;32(1):46-9.
4袁學文.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與高血壓相關性的MDCTA研究〔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2;22(8):1344-7.
5Zhao J,Cheng Q,Zhang X,etal.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ngioplasty with stent in elderly male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J〕.Clin Interv Aging,2012;7(3):417-22.
6嚴健華,孫瓅賢,趙肖奕,等.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的患病率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3;93(11):827-31.
7朱海龍,陳光輝,孫志軍,等.腎素與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支架術預后相關性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15):2879-82,2892.
8劉波,遲路湘,呂建峰,等.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與冠狀動脈病變及外周血管病變關系的Meta分析〔J〕.重慶醫學,2014;43(35):4751-4.
9Mousa AY,AbuRahma AF,Bozzay J,etal.Update on intervention versus medical therapy for 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J〕.J Vasc Surg,2015;61(6):1613-23.
10花蘇榕,吳飛,劉昌偉,等.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支架治療適應證的選擇〔J〕.中華醫學雜志,2015;95(2):159-60.
11唐可,趙峰,沈彬,等.高血壓患者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臨床特征分析〔J〕.臨床軍醫雜志,2014;42(2):116-20.
12韓雨晨,劉必成.腎臟血管重建治療對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患者臨床預后影響的Meta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33(6):741-6.
〔2015-03-26修回〕
(編輯袁左鳴)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3-0676-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3.073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