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煥 仝 磊 姬文莉 李依群 梁莉萍
(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病理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
青年和老年女性乳腺癌的臨床病理特點比較
張煥仝磊1姬文莉李依群1梁莉萍
(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病理科,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摘要〕目的比較青年與老年女性乳腺癌的臨床病理特點。方法對病理組織學確診的青年(≤35歲)女性乳腺癌患者96例及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152例的臨床病理資料進行分析比較。結果青年組雌激素受體(ER)陰性表達率為31.25%,高于老年組的25.66%;青年組孕激素受體(PR)陰性表達率為35.42%,高于老年組的32.89%,但是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HER-2/neu的表達率、病理分期、淋巴結轉移、脈管侵犯及腫塊大小等在青年組與老年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HER-2/neu的表達在青年組和中老年組中之間的差異性存在爭議。青年婦女乳腺癌ER陰性率高,生存率、無病生存率低于同期老年患者,但仍有很多生物學指標,預后相關指標的特點需要進一步探討,年齡可能并不是影響預后的獨立因素。
〔關鍵詞〕乳腺癌;臨床病理;激素受體
1烏魯木齊市友誼醫院青年路醫院普外科
第一作者:張煥(1983-),女,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臨床病理學研究。
在女性中,每年新增乳腺癌病例數超過肺癌及結直腸癌,在所有的腫瘤中排第1位,其死亡人數僅次于肺癌排第2位〔1〕。我國乳腺癌發病率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長,好發于40~50歲女性〔2〕。由于環境污染、不良生活習慣及人口老齡化等導致青年(≤35歲)及老年(≥65歲)〔3〕乳腺癌發病率升高〔4,5〕。近年研究發現,乳腺癌發病率在升高同時伴有年輕化趨勢。青年期不是乳腺癌的高發時期,易延誤診治。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回顧分析2009年1月至年2011年1月期間本院住院治療的、經病理檢查確診的1 196例術后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青年女性(≤35歲)96例,發病年齡22~35(平均31)歲。老年女性(≥65歲)152例,發病年齡65~81(平均73)歲。收集其臨床病理資料,包括年齡、絕經情況、家族史、腫瘤大小、淋巴結狀態、組織學分級及術后免疫組化結果。兩組患者均為原發浸潤性乳腺癌,除外原位癌、局部復發乳腺癌及接受過新輔助化療和內分泌治療的患者,除外雙側乳腺癌及發生遠處轉移的患者。
1.2研究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病理標本,將手術切除獲得的含有乳腺腫物的蠟塊連續切片,厚度為3 μm。使用P-V9000免疫組化染色方法檢測標本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表達,單克隆抗體購自北京中杉生物公司,檢測由我院病理科完成。

圖1 乳腺癌組織ER、PR、HER-2陽性表達(DAB,×50)
1.3病理標本特征判斷方法ER、PR以細胞核內有棕色顆粒為陽性:每張切片選擇10個高倍視野,每個視野觀察100個腫瘤細胞,計算其中平均陽性的細胞比例,無陽性細胞或者陽性細胞<10%為陰性,陽性細胞10%~25%為弱陽性(+),26%~50%為陽性(),>50%為強陽性(),表達見圖1。乳腺癌HER-2評分標準〔6〕:手術樣本/活檢樣本免疫組織化學(IHC):無著色。IHC(+)任何比例的浸潤癌細胞呈現微弱、不完整的細胞膜著色。IHC()10%的浸潤癌細胞呈現弱至中等強度、完整但不均勻的細胞膜棕黃著色;或<30%的浸潤癌細胞呈現強且完整的細胞膜棕褐著色。IHC()>30%的浸潤癌細胞呈現強的完整的細胞膜棕褐著色。ER、PR、HER-2陽性表達見圖1。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行χ2檢驗。
2結果
2.1發病率青年組及老年組分別占同期住院乳腺癌患者的10.03%、11.79%。
2.2臨床病理特征比較兩組腫瘤大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青年組淋巴結>3個轉移者高于老年組,但是兩組無差異(P>0.05)。青年組有脈管侵犯者發生率高于老年組,但兩組無差異(P>0.05)。見表1。
2.3兩組ER、PR、HER-2表達比較見表2。ER、PR陰性表達率及HER-2陽性表達率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臨床病理特點比較〔n(%)〕

表2 兩組ER、PR、HER-2表達比較(n)
3討論
有資料認為青年乳腺癌具有較強的侵襲性,預后不良〔7,8〕,Peng等〔7〕研究顯示36~50歲年齡組5年生存率85.6%,<35歲組僅79.5%,預后較差。但尚存在爭議,一些學者認為乳腺癌的預后與年齡無直接相關性〔9,10〕,而與腫瘤分期有關。Colleoni等〔11,12〕發現HER-2/neu過表達與年齡之間沒有關系。HER-2基因乳腺癌評估預后及指導治療相關的最常見遺傳因素。Vijver等〔13〕報道在多因素分析中,患病時的年齡不是獨立的不良預后因素。ER和(或)PR陽性患者較ER和(或)PR陰性患者有較好預后,3~5年生存率前者顯著高于后者〔14〕。本研究結果表明年輕乳腺癌患者預后不良與ER和(或)PR的陽性低表達有關,即與內分泌治療不敏感相關,也是其生存率低的一個原因。目前關于青年和老年乳腺癌的預后是否有異,各家報道不同,本研究顯示兩組乳腺癌各項生物學指標雖然無統計學差異,可能與樣本數量少、老年患者具有諸多并發疾病或受其自然壽命限制以及HER-2基因()的可疑陽性病例未進行Fish檢測等因素有關,有待深入研究。綜上,青年與老年乳腺癌比較有自己獨特的臨床病理特征,乳腺癌術后選擇輔助治療成為關鍵,特別是在內分泌治療及分子靶向治療方案選擇方面。因此,深入研究上述兩群體的發病生物學機制,采取相應的、更加科學的治療措施是提高青年及老年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改善生存質量的關鍵。
4參考文獻
1Siegel R,Naishadham D,Jemal A.Cancer statistics,2012〔J〕.CA Cancer J Clin,2012;62:10-29.
2李梅芳,何建蓉.人類組織激肽釋放酶基因與乳腺癌關系的研究進展〔J〕.中華乳腺病雜志,2010;4(1):57-60.
3吳祥德,董守義.乳腺疾病的診治〔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68.
4Fan L,Zheng Y,Yu KD,etal.Breast cancer in a transitional society over 18 years:trends and present status in Shanghai,China〔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9;117(2):409-16.
5湯釗酞.現代腫瘤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820-1.
6龔蕓,肖春花,付麗.乳腺癌HER2檢測指南(2009版)〔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9;38(12):836-40.
7Peng R,Wang S,Shi Y,etal.Patients 35 years old or younger with operable breast cancer are lrloie at risk for relapse and survival:a retrospective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J〕.Breast,2011;20(6):568-73.
8Curigliano G,Rigo R,Colleoni M,etal.Adjuvant therapy for very young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response according to biologic and endocrine features〔J〕.Clin Breast Cancer,2004;5(2):125-30.
9Kroman N,Jensen MB,Wohlfahrt J,etal.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ect of age on prognosis in breast cancer:population based study〔J〕.BMJ,2000;320(7233):474-8.
10韋達,秦建偉,唐會海,等.青年和老年乳腺癌的比較研究〔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7(9):1045-7.
11Colleoni M,Rotmensz N,Robertson C,etal.vely young women(<35 years)with operable breast cancer:features of disease at presentation〔J〕.Ann Oncol,2002;13(2):273-9.
12Bertheau P,Steinberg SM,Cowan K,etal.Breast cancer in young women:clinicopathologic correlation〔J〕.Semin Diagn Pathol,1999;16(3):248-56.
13Vijver M,He YD,Van′T Veer L,etal.A gene-expression signature as a predictor of survival in breast cancer〔J〕.N Engl J Med,2002;347(25):1999-2009.
14林敏,陳忠清,包蕓,等.乳腺浸潤性導管癌分子亞型與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的關系〔J〕.中華病理學雜志,2010;39(6):372-6.
〔2014-06-17修回〕
(編輯安冉冉/曹夢園)
通訊作者:梁莉萍(1976-),女,碩士,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臨床病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R73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3-0639-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