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巖 柴文戍 李志江 牟向欣
(遼寧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遼寧 錦州 121000)
?
老年肺結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
王紅巖1柴文戍李志江1牟向欣1
(遼寧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遼寧錦州121000)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肺結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藥性情況。方法收集1 486例老年肺結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標本進行病原菌分離及耐藥性分析。結果1 486例患者的總陽性率為39.10%(581/1 486),共檢出病原菌株656株。其中革蘭陽性菌29株(4.42%),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鏈球菌;革蘭陰性菌421株(64.18%),主要為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和陰溝腸桿菌;真菌206株(31.40%),主要為白色念珠菌。革蘭陰性菌對丁胺卡那、美洛培南以及亞胺培南比較敏感,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替考拉寧比較敏感。結論老年肺結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革蘭陰性菌居多,耐藥性較高,臨床治療應根據患者的病原菌的耐藥試驗結果選擇敏感性高的藥物。
〔關鍵詞〕肺結核;下呼吸道感染;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真菌耐藥性
1錦州市傳染病醫院
第一作者:王紅巖(1980-),男,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老年肺結核研究。
下呼吸道感染是肺結核患者十分常見的一種并發癥〔1〕。肺結核患者由于長期進行抗結核治療,體內的機體平衡狀態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導致患者的抵抗力、免疫力明顯下降,因此在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時,感染的菌譜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均會發生十分明顯的變化〔2〕。而老年肺結核患者由于身體功能下降,當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時,則需要盡快明確致病菌和使用敏感性高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否則可能導致患者發生嚴重的后果,甚至導致患者死亡。本文觀察老年肺結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藥性情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老年肺結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 486例,男887例,女599例;年齡60~85〔平均(70.24±11.26)〕歲。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結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診斷標準。
1.2痰液的收集所有患者的痰液收集均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進行操作。收集前讓患者使用溫開水進行漱口,然后用力將氣管深部的痰液用力咯出,用無菌瓶收集后立即送檢。在收集過程中,要注意避免混入唾液、鼻咽分泌物造成的口腔鼻咽腔常居雜菌污染。
1.3菌株鑒定和藥敏試驗將收集到的痰液標本接種于血平板、巧克力平板以及麥康凱平板,于35℃培養箱內培養24~48 h后進行菌株鑒定和藥物試驗。菌株鑒定使用常規手工法,藥敏試驗使用雙紙片協同法。
1.4儀器及質控菌株儀器使用VITEK-2Compact鑒定及藥敏分析儀,操作過程嚴格按照儀器說明書進行,結果判讀按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標準進行。質控菌株為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大腸埃希菌ATCC25922,肺炎鏈球菌ATCC49619,流感嗜血桿菌ATCC49247。室內質控結果均在NCCLS標準范圍內。
2結果
2.1病原菌分布和構成共分離出病原菌656株,其中62例標本分離出2種病原菌,2例標本分離出3種病原菌,3例標本分離出4種病原菌,其他標本均分離出1種病原菌。患者的總陽性率為39.10%(581/1 486)。其中革蘭陽性菌29株(4.42%),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15株)和肺炎鏈球菌(7株);其后依次為溶血葡萄球菌(3株)、表皮葡萄球菌(1株)、腸球菌(1株)、鏈球菌(1株),其他1株。革蘭陰性菌421株(64.18%),主要為肺炎克雷伯菌(125株)、銅綠假單胞菌(78株)和陰溝腸桿菌(73株),其后依次為鮑曼不動桿菌(41株)、大腸埃希菌(26株)、黏質沙雷菌(22株)、嗜麥芽寡養單胞菌(10株)、不動桿菌(9株)、產氣腸桿菌(9株)、產酸克雷伯桿菌(9株)、普通變形菌(7株)、弗式檸檬酸桿菌(5株)、流感嗜血菌(3株)、摩式摩根菌(3株)、其他(1株);真菌206株(31.40%),主要為白色念珠菌(172株),其后依次為熱帶念珠菌(12株)、曲球菌(11株)、克柔念球菌(8株)、近平滑念珠菌(3株)。
2.2常見革蘭陰性菌耐藥性分析肺炎克雷伯菌對丁胺卡那、頭孢替坦、美洛培南以及亞胺培南比較敏感;銅綠假單胞菌對丁胺卡那比較敏感;陰溝腸桿菌對頭孢噻肟、頭孢吡肟、美洛培南以及亞胺培南比較敏感(見表1)。

表1 常見革蘭陰性菌耐藥率〔n(%)〕
2.3常見革蘭陽性菌耐藥性分析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替考拉寧比較敏感,見表2。

表2 常見革蘭陽性菌耐藥率〔n(%)〕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3討論
肺結核是臨床上一種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而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重,老年肺結核患者越來越多,由于患者的病變主要在肺部基層,患者的機體免疫力下降,患者的自身情況較差等,發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比較高〔3,4〕。而肺結核患者由于長期服用抗結核藥物治療,尤其是抗生素類藥物,不僅對患者的臟器造成了損傷,同時也導致患者體內的菌譜發生紊亂,導致患者體內的病原菌的耐藥性明顯提高,因此,在治療老年肺結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時,由于患者無明顯的特異性病狀和體征,因此易發生誤漏診〔5〕,如果患者未能得到及時、準確、有效的治療,則會導致患者的病情惡化,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患者發生死亡〔6〕。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老年肺結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主要為革蘭陰性菌,占患者總數的64.18%,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和陰溝腸桿菌為主,并且具有較高的耐藥性,與文獻報道一致〔7,8〕。通過耐藥性試驗發現,肺炎克雷伯菌對丁胺卡那、頭孢替坦、美洛培南以及亞胺培南比較敏感;銅綠假單胞菌和鮑曼不動桿菌對丁胺卡那比較敏感;陰溝腸桿菌對頭孢噻肟、頭孢吡肟、美洛培南以及亞胺培南比較敏感;大腸埃希氏菌對美洛培南以及亞胺培南比較敏感;黏質沙雷菌對丁胺卡那、氨曲南、頭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美洛培南以及亞胺培南比較敏感。革蘭氏陽性菌的比例較小,占4.42%,其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鏈球菌為主,對萬古霉素、替考拉寧比較敏感。因此,老年肺結核患者,一旦發生以下情況〔9,10〕,則需要立即進行病原菌分離、鑒定和耐藥性試驗,以確定患者的病原菌種類,并及時選擇敏感性高的藥物進行治療,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患者發生持續性發熱,或者退熱后又發生發熱的情況;患者的痰量突然變大;患者肺部出現明顯的啰音;患者有呼吸衰竭的癥狀;患者有咳血的癥狀;患者的白細胞超過正常范圍等。
如果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對病原菌敏感性最高的藥物由于患者的身體原因無法使用,則需要根據患者的耐藥性試驗結果,選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敏感性相對較高的藥物進行聯合治療,從而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老年肺結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因菌以革蘭陰性菌為主,在治療時,需要進行病原菌的耐藥性試驗,以選擇最佳的抗生素進行治療。
4參考文獻
1王曉艷.141例肺結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菌種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5(6):110-2.
2潘美玉,黃進暉,蔡杏珊,等.肺結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培養和藥敏特征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10;32(6):356.
3陳子芳,魏海東,勞海黎,等.肺結核患者院內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藥性檢測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10;132(1):401.
4陳建波,麥艷媚,陳郁筠,等.肺結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譜分析〔J〕.熱帶醫學雜志,2012;12(2):187-9.
5楊麗梅,蔡紅,班武娟,等.148例肺結核合并真菌感染或定植的臨床特點及耐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5):3301-3.
6文厚明,龔愛萍,梁立紅,等.老年肺結核并發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4):761-2.
7章億剛,阮利霞.2010-2014年黃石市老年肺結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譜分析和耐藥性研究〔J〕.臨床軍醫雜志,2014;42(11):1122-4,1164.
8王東萍,楊靜,王慶.肺結核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3):469-70.
9吳連根.老年肺結核患者肺部合并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1;21(4):955-6,958.
10李曉紅,仕麗.肺結核合并呼吸道感染的288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4;17(3):375-8.
〔2014-12-17修回〕
(編輯安冉冉/曹夢園)
〔中圖分類號〕R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3-0657-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