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損傷控制手術在老年癌性結直腸梗阻患者手術治療中的應用
鄧修民
(百色市人民醫院普通外科,廣西百色533000)
〔關鍵詞〕損傷控制手術;傳統手術;結直腸癌;腸梗阻
第一作者:鄧修民(1975-),男,副主任醫師,碩士,主要從事肝膽胃腸道疾病研究。
損傷控制手術(DCS)理論于1993 年由Rotondo等〔1〕提出形成,主要針對嚴重創傷患者的救治,其宗旨是把患者的存活作為手術的最終目的,首先以快捷、簡單的操作,維護患者的生理機制,控制傷情的進一步惡化,使遭受嚴重創傷的患者獲得復蘇的時間和機會,然后再進行完整、合理的手術或分期手術。DCS 的實施包括快速控制病情、復蘇、確定性手術三個階段,這一理念已得到臨床醫生的認同并在腹部外科獲得良好療效〔2〕。本文旨在探討損傷控制(DC)理念及DCS在老年結直腸癌并腸梗阻患者手術治療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74例老年結直腸癌并腸梗阻患者的臨床資料,梗阻時間>3 d,腹脹明顯,出現不同程度的電解質紊亂、代謝性酸中毒、低體溫及呼吸急促等表現,均由同一組外科醫師團隊完成手術,術前均經纖維結腸鏡及病理活檢確診,并排除良性病變及合并其他惡性疾病患者。將行DCS術的38例患者納入DCS組,男24例,女14例;年齡60~78〔平均(69.3±8.8)〕歲;腫瘤位于結腸20例,直腸18例;行回腸末段造口術10例,橫結腸造口術3例,降結腸或乙狀結腸造口術25例。二期手術行左半結腸癌切除術8例,右半結腸癌切除術12例,直腸癌Dixon術13例,miles手術4例,有1例直腸癌患者因考慮有腹腔內廣泛種植轉移,未再行確定性手術;Duke分期為A期7例,B期20例,C期11例。另外同期進行根治性手術或姑息性腫瘤切除手術的36例患者納入對照組,男25例,女11例;年齡60~76〔平均(68.4±7.5)〕歲;腫瘤位于結腸19例,直腸17例;行左半結腸癌切除術9例,右半結腸癌切除術10例,直腸癌Dixon術13例,miles手術4例;Duke分期為A期8例,B期21例,C期7例。兩組年齡、性別、腫瘤部位、切除方式及病理分期及并存疾病等比較無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并存疾病情況〔n(%)〕
1.2手術方法觀察組和對照組在手術前都給予心電、血壓、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等監測,保持氣道通暢,吸氧,建立靜脈通路,迅速補充血容量,維持血壓,積極術前準備。DCS組行損傷控制性治療,治療過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①行梗阻近端腸管減壓造口,解除消化道梗阻;②術后轉入重癥監護室進行復蘇治療,改善患者體溫下降、凝血功能障礙、代謝性酸中毒的情況,密切觀察生命征。在手術后的24~72 h后,患者病情穩定,各項生命征、體溫、凝血障礙、代謝性酸中毒也得到改善后進行確定性治療;③確定性手術,進行結直腸癌根治性術或姑息性腫瘤切除手術。對照組首先經過快速的補液,做好上述術前準備,進行根治性手術或姑息性腫瘤切除手術,術后轉入重癥監護病房,加強抗感染和預防休克,改善凝血障礙、代謝性酸中毒和低體溫等癥狀。
1.3觀察項目體溫恢復時間、凝血酶原時間(PT)、乳酸清除時間、ICU 住院日數、治療費用及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結果
2.1兩組各項觀察指標比較DCS組體溫恢復時間、PT、乳酸清除時間、ICU住院日數、死亡例數均明顯低于或少于對照組(P<0.05,P<0.01),兩組治療費用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各項觀察指標比較±s)
2.2兩組并發癥比較DCS組行DCS治療后均順利渡過危重期,腸梗阻解除后,腹脹、呼吸困難癥狀緩解,炎癥反應得到有效控制,水電解質紊亂、低血氧、代謝性酸中毒得以糾正,患者病情趨于穩定,均能順利行二期手術,DCS組二期手術發生傷口感染1例,吻合口瘺1例,吻合口出血1例,無死亡病例,并發癥發生率為7.89%(3/38);對照組發生傷口感染3例,腸粘連腸梗阻3例,吻合口瘺2例,死亡4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3.33%(12/36),兩組比較差異顯著(χ2=7.402,P=0.007)。
3討論
結直腸癌患者部分合并有腸梗阻,而由于回盲瓣的單向閥門作用,常表現為“閉袢性腸梗阻”,呈進行性發展,長時間的梗阻使腹內壓增高,易出現腹腔間隙綜合征(ACS),導致水電解質紊亂、呼吸困難、低血氧、代謝性酸中毒、低蛋白血癥及多器官衰竭等嚴重并發癥,而且老年患者功能儲備下降、免疫力低下、并存疾病多,重要臟器功能減退或不同程度障礙,再者老年患者因生理或自身原因,就診時病情多已較重,難以承受長時間麻醉及手術的打擊,風險大、死亡率高。因此,更需要以DCS理念去指導其救治過程〔3,4〕。

采取DCS治療老年結直腸癌并腸梗阻患者也存在一些問題,如DCS方案治療時間長,患者需再次行確定性手術治療,再次手術和麻醉風險增高,患者及其家屬心理壓力大,所以必須嚴格把握DCS治療的適應證。目前外科公認的DCS適應證是致死三聯征,對老年結直腸癌腸梗阻時間較長、一般情況較差的患者應用DCS治療,本研究中符合以下情況即納入DCS范圍:①年齡≥60歲;②體溫≥38.5℃或≤35.0℃;③pH≤7.2,(BD)≤15 mEq/L;④經胃腸減壓腹脹癥狀無明顯好轉,且腹脹明顯影響呼吸;⑤慢性缺氧,阻塞性或限制性通氣障礙;⑥心功能Ⅳ級者,其中①至④為必備項,同時滿足⑤或⑥中任何一項即要考慮行DCS方案治療,因此,強調術前充分評估患者病情,選擇合理的手術方式,重視老年并發癥的處理,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療效〔10〕,手術力求簡單、有效,既治愈疾病,又降低手術風險。對于重癥病例,早期行確定性手術必然會加重病人的繼發性損傷,加重生理功能內環境嚴重紊亂,降低重癥患者的存活率〔11〕。DCS治療在重癥老年癌性腸梗阻病例中顯示出其優越性,其原則首先是解除梗阻,預防ACS的發生,因為ACS的發生所致的多器官功能不全比腫瘤在圍術期更能危及患者生命;其次才是去除病因,因此,行DCS方案治療時先不行腫瘤切除,目的是縮短手術及麻醉時間,降低手術及麻醉風險。
4參考文獻
1Rotondo MF,Schwab CW,McGonigal MD,etal.'Damage control':an approach for improved survival in exsanguinating penetrating abdominal injury〔J〕.J Trauma,1993;35(3):375-82.
2Brenner M,Bochicchio G,Bochicchio K,etal.Long-term impact of damage control laparotomy:a prospective study〔J〕.Arch Surg,2011;146(4):395-9.
3薛春利,江濤.高齡梗阻性結直腸癌Ⅰ期吻合手術治療體會〔J〕.天津醫藥,2008;36(9):734.
4李寧.損傷控制性外科理念在胃腸外科的應用〔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3;33(4):259-61.
5黎介壽.腹部損傷控制性手術〔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6;26(8):561-2.
6黃騫,趙允召,任建安,等.負壓網片筋膜牽引技術在腹腔開放術后晚期筋膜關閉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3;33(1):66-9.
7郭凱,周榮斌,商娜.液體復蘇的常用藥物及治療原則〔J〕.中國臨床醫生,2013;41(1):52-4.
8李寧.損傷控制性外科中凝血功能障礙的治療〔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2;32(1):2-4.
9李劍,陳自力.損傷控制技術相關基礎研究進展〔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52(5):100-3.
10魏榮輝,劉忠榮,彭文,等.老年結直腸癌急性腸梗阻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9):901-2.
11王革非,任建安,黎介壽.損傷控制理念在非創傷外科的應用〔J〕.腸外與場內營養,2012;19(1):59-61.
〔2015-03-17修回〕
(編輯杜娟)
〔中圖分類號〕R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3-0712-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3.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