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章升
(安徽省定遠縣爐橋中學)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如何運用類比教學法
林章升
(安徽省定遠縣爐橋中學)
在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學中,發現類比法在中學思想品德教學中能起到重大的作用,并對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如何運用類比法進行了一定的探索,歸納出利用類比法培養和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方法。
思想品德教學;類比;思維方法
所謂“類比”,就是“類推”“比較”的意思,就是將兩個(或兩類)研究對象進行對比,分析它們之間的相同或類似之處,找出它們之間相互的聯系和所遵循的規律,然后根據它們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相似的屬性,進一步推斷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有的相同或相似的屬性。
康德曾經說過:“每當理智缺乏可靠思路時,類比方法往往能指導我們前進。”類比作為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方法,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類比常常能啟迪思維,化抽象為具體,培養思維能力。類比教學法對于引導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事物和概念,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及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具有重要意義。
類比是根據不同事物在某些特性上的相似,推理出它們在另一些特性上也可能相似的思維形式,運用到思想品德教學中,可以激活知識結構的生長點,降低感知難度,促進知識的有效遷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新時期的教師,要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綜合知識,能運用多種方式進行類比教學。
1.運用本學科知識進行類比教學
在教學七年級下冊第五課《讓挫折豐富我們的人生》時,挫折的兩面性,挫折一方面使人們前進的步伐受到阻礙,從而產生憂愁、焦慮、不安、恐懼等消極心理;另一方面有利于人們磨礪意志,增長才干和智慧。在學習這一知識時,可以引導學生將其與七年級上冊第六課《做情緒的主人》情緒的兩面性進行類比,促進知識的有效遷移。在學習“我們身邊的規則”這一知識點的時候,要求學生重點認識把握道德和法律。學生在學習此知識的時候感到難度較大,通過將兩者進行對比,可以降低學生對這一知識的認識、理解難度。道德,依靠輿論、習慣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們心中定出準則。道德的顯著特征:一是在人們長期的社會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二是道德依靠輿論、習慣和信念的力量,不具有強制性。三是道德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法律的顯著特征:一是法律是由國家指定或認可的。二是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三是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2.運用其他學科知識進行類比教學
聯系具有普遍性,初中各學科知識之間也存在著諸多的聯系,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到這種聯系,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運用其他學科知識進行類比教學。如歷史學科中,中國共產黨自成立的第一天起,就面臨著與國民黨的競爭與合作。早期國共雙方進行了第一次合作,不久蔣介石發動政變,血腥鎮壓、屠殺共產黨人,合作破裂,雙方進入競爭為主的階段,開始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隨著日本的入侵,國共都不能單獨抵御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華民族面臨著亡國滅種的邊緣。國共雙方聯合抗日進行了第二次合作,經過八年抗戰,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取得了抗戰的勝利。可是隨之之后,國民黨軍隊瘋狂進攻解放區,國共雙方爆發了第二次內戰。通過這一類比教學有助于學生對“競爭與合作”知識的理解。再如,物理學科中,摩擦力作用的認識,摩擦力會給我們帶來好處:(1)摩擦滑動可以產生人們需要的反作用力。(2)滾動摩擦可以減小摩擦時產生的磨損。(3)靜摩擦可以固定物體。摩擦力也會帶來壞處:(1)滑動摩擦造成物體的磨損。(2)滾動摩擦不能產生足夠大的反作用力。(3)靜摩擦增大物體運動時的阻力。可以用來類比思想品德中“全面認識網絡的作用”。
3.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類比教學
神農氏乃中國古代三皇之一,他看到很多人得病,決心救助。于是神農氏誓言要嘗遍所有的草,研制解藥挽救人們,多次中毒,發現了治療疾病的各種草藥,摸清了百草的藥性,配成藥方,留給后人,于是人類有了治療各種病痛的辦法。可以類比“如何培養自立自強的精神品質”,要大膽投身于社會實踐,多實踐多鍛煉。鐵畫,安徽蕪湖地區特產,2006年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鐵畫的制作起源于宋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體現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商鞅變法與徙木為信的故事可類比誠信做人;葫蘆兄弟的故事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中的團結精神;詹天佑設計人字形鐵路,在坡度較大的路段,采用一前一后兩個火車頭提高火車的爬坡能力,可類比作為21世紀的公民,我們要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采用這樣的類比教學優點明顯:(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2)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3)使學生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4.運用生活事件進行類比教學
初中思想品德與生活密不可分,作為思想品德老師,在上課時要注意把課本知識與生活事件有機結合起來,有效進行類比教學。關于摔倒了,生活中仍然有人果斷去扶,可以類比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同學們所在的小區干凈、整潔、優美。人們愛護花草樹木,不亂扔紙屑、食物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說明了我國實施的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學習“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時,雖然課本上對這一知識點做了大量的說明分析,但由于這種說明抽象、理論性較強,可能老師講了半天,學生卻還是一知半解。我們可以把該知識點與家譜進行類比。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祖先崇拜是中華文化的內涵之一。黃帝陵祭祖在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祭祖大典中排首位,這一點眾所周知。我們很多同學所在的家族中也有制作家譜,清明祭祖的傳統,家譜的構成:最上面的家祖,接下來是第二世、第三世、第四世……將之與我國的法律體系相比較,最上面的家祖相當于我國的憲法,后面的第二世、第三世、第四世……相當于我國的基本法律、行政法規、條例。通過這樣的類比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
類比方法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和當代教育學、心理學規律。運用類比方法,不僅有助于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事物和概念,還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當然,類比教學是一種教學手段而不是教學目的,只能起到過渡啟發認知的作用。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宜過于依賴類比教學法,而要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努力實現最優教學。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周桂珍.教育學與心理學[M].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
·編輯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