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鹽城市大豐區大中鎮裕華小學(224100) 朱 灃
巧用“三問”,優化課堂教學
江蘇鹽城市大豐區大中鎮裕華小學(224100) 朱灃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它可以激發學生思考,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所提出問題的深刻見解。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追問、拋問、轉問等形式來達到全面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果的目的。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追問拋問轉問課堂提問
如今的數學課堂,有些教師并不注重課堂提問的藝術,經常會出現想到哪就問到哪的情況,這種隨意提問的方式不僅無法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反而會使學生覺得課堂教學乏味,不能真正達到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那么,怎樣的課堂提問對學生來說才是真正有效的呢?
所謂追問就是指教師在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再次提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當學生疑惑不解時,教師要善于通過追問的方式,激發學生再思考,進而達到解決數學問題的目的。
如在教學“梯形的面積”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有初步印象,在教學之前,教師先布置了讓學生預習的任務,在學生預習完后,教師問道“通過剛才的預習,你們知道梯形的面積如何計算嗎?”聽了教師的問題,學生很容易答出“(上底+下底)×高÷2”,此時,雖然學生回答正確,但是,如果想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就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的追問。因此,就學生的回答,教師繼續追問到:“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把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給大家說一說嗎?還有其他方法嗎?”等等,在教師的追問下,迫使學生把注意力重新回歸到對所學內容的思考與審視上,就這樣,學生獲得了對所學知識的深刻認識。
由此可見,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的回答與教學預期目標不一致或者學生的回答不夠深刻的時候,教師及時有效的追問可讓學生在再次思考中直抵問題本質,達到深刻理解所學知識的目的。
所謂拋問就是指在課堂教學中,當教師提出的問題得到學生回答以后,教師先不予置評,而是將問題拋給其他學生,讓其他學生對此做出評價,這樣教學,可以給其他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尤其是作為被拋問的對象,更是能夠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期待,進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
如在教學“數據的統計與整理”時,教師讓學生統計一下全班學生的身高、體重、出生年月等相關數據,為了幫助學生順利完成統計過程,教師問學生:“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把這些數據盡快統計上來嗎?”這時有位學生說“可以讓每個同學報上自己的身高、體重、出生年月等,然后,再讓專人統計。”這位學生的回答方法雖然可以,但是,明顯不是最優的方法,這時,教師沒有就這位學生的回答予以評價,而是把問題拋向了另一個學生“你是怎樣認為的?”“其他同學呢?”這時,所有的學生都認真思考起來,都想讓自己的方法被教師采納,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自然獲得了如何統計數據的最佳方法,教學效果顯著。
由此可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需要,采取拋問的形式,把所要解決的問題拋給大家,這樣教學,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潛能也得到了充分發揮,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所謂轉問就是指在課堂教學中,當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或者答非所問時,教師采取轉換提問的角度或方式。在數學教學中,巧用轉問可以有效降低學生思考問題的難度,進而為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奠定基礎。
如在教學“百分數的初步認識”后,在學生初步認識百分數的基礎上,教師又及時把分數、小數引入課堂,與百分數作比較,接著,教師再問學生“既然百分數與分數、小數表示的數的大小是一樣的,為什么還要學習百分數,百分數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好處?”也許是教師提問的方式學生不能適應又或者是提出的問題過于繁瑣,許多學生一下子回答不上來,為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教師又這樣轉問到“你覺得百分數與其他數相比較有什么優勢?”這樣一來,由于教師轉換了提問的方式,學生很快說出了百分數的特點。運用轉問的方式,不僅增強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且還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中,巧用轉問的方式把大問題化為小問題,把復雜問題化為簡單問題,如此一來,既可以幫助學生找出思考問題的方向,又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的難度,必將可以達到全面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方式有很多,除了追問、拋問和轉問外,教師還可以采取反問、設問等方式。需要注意的是,無論選擇哪種提問方式,都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使教學更加有效。
(責編羅陽)
G623.5
A
1007-9068(2016)23-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