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菲
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及網絡技術發展,傳統的紙質圖書館也出現了新的形勢——電子圖書館產生并得到發展。紙質圖書館是電子圖書館的母體,兩者將互為補充,共同發展,不會因為電子館的發展而弱化了紙質圖書館的發展。恰恰相反二者的共同發展反而促進了我國圖書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更大程度上方便讀者,使讀者有更廣闊更自由的閱讀環境和閱讀空間。
關鍵詞:紙質圖書館;電子圖書館;長期并存
電子圖書館是隨著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廣泛地應用于圖書管理而產生的一種新型圖書館。電子圖書館具有共享性、即時性,便捷性,打破時空限制等優勢,其別具一格的館藏方式、借閱方式等特點已經得到圖書館界普遍重視。有學者提出電子圖書館將以十分便捷的方式取代紙質圖書館,由此引發關于紙質圖書館與電子圖書館生死存亡的爭論。答案是否定的。電子圖書館以很快的速度在全國各地建立,缺乏科學的分析是電子圖書館無法取代紙質圖書館的主要原因,僅僅是圖書館發展史上的一個新階段。紙質圖書館將和現代網絡環境下的電子圖書館長期并存。它們之間并不矛盾,而是互相配合,各展其長,將會更好地為各個層次的讀者服務,以滿足不同讀者的不同需求。
1紙質圖書館長期存在的理由
電子出版物興起伊始,有研究者提出,我們將很快進入“無紙化圖書館”時代,實際上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支持無紙化圖書館理念的研究者們認為,未來圖書館在館藏資源方面僅僅保存經計算機處理過的數字化信息,以圖書、期刊文獻等載體的實體館藏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縮微文獻、電子圖書等。也有學者認為計算機終端在辦公室和家庭日漸普及,紙質圖書館將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人們足不出戶即可在網絡上自由地、實時地獲取需要查閱的資料、閱讀的圖書,無須再到紙質圖書館進行圖書的借閱與歸還。隨著讀著對紙質圖書館利用頻次的減少及紙質圖書利用率的降低,其數量及規模將會逐步減少。還有的研究人員認為新世紀到來了,紙質圖書館就將消亡掉。這種認識缺乏科學理性的思考,缺乏對圖書館性質、特點、功能的了解及正確的認識。如果把公元前人類記錄兩河文化和集中保管泥板文獻作為圖書館工作的開始,由此計算圖書館的出現已有五千年的歷史。象征人類知識文明的圖書館在漫長的歲月中經歷了古代圖書館、近代圖書館、現代圖書館三個階段。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圖書館學將形成完整知識體系的一門學科。
圖書館將記載人類文明的資料進行收集整理,按照一定的分類體系進行編目使之有序化并妥善保存,使之人類文明的積淀得以傳承。這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族文化及科學文化水平,同時,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及發展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紙質圖書館可以組織學術講座,舉辦學術報告會,傳播學術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紙質圖書館舉辦讀書交流會,經典閱讀推廣活動,有利于拉近讀著之間的物理距離。圖書館還可以走進基層建在社區,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活動,成為社區的文化中心。
當然,紙質圖書館的局限性也逐步顯現出來,紙質圖書館受到館藏設施等物理條件的限制,讀者需求迅速的要求與紙質圖書館服務速度緩慢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受傳統圖書館服務理念的影響,紙質圖書館停留在到館服務層面,服務到“手”的呼聲越來越高。在圖書館管理方面,圖書文獻的保存也需要滿足一定的保存條件,否則存在保管不善造成霉變、蟲蛀鼠咬等問題。另外紙質圖書館一直遭受經費來源不足,書庫不堪重負等現象。這將嚴重地阻礙著圖書館的生存和發展,這是紙質圖書館需要認真研究的重大課題。
2電子圖書館的優勢及不足
電子圖書館是以電子文獻信息資源為基礎,由計算機網絡連接起來的結構有序的集成信息網絡服務系統。它是由網絡上經過數字化處理的資源組成的一個虛擬概念。讀者通過計算機終端就可以很方便的獲取電子圖書館中的文獻信息。它不僅可以查閱數據庫、下載檢索信息、郵寄聯機檢索結果,還可以查閱到商業信息、新聞報道、數目數據庫、圖書館資源、政府出版物及其它類型的信息。它是世界各國地區的圖書館及各種各樣的文獻信息機構組成的,打破了文獻信息貯存和檢索的地域疆界,可以超越時空獲取信息。因此它所提供的信息量遠遠超出了紙質圖書館的館藏資源范圍和服務能力,成為一種更加普及和深入人心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電子圖書館將以很快的速度得以發展。
但電子圖書館也存在信息載體保存時間短、安全系數小、內容易失真、內容還原不保證和版權受限制等不足,這充分顯示出電子圖書館的脆弱性和局限性。它要求讀者要有相當的基本條件,才能進行網上閱讀。網上閱讀是一種有償服務,包括用戶接入權限進行閱讀的費用、購買及使用移動終端的費用等。
(1)電子圖書館的資源以數字化的形式存在,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終端設備才可以閱讀,比如個人計算機,便攜式平板電腦及移動智能手機。當然僅僅有這些設備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基本的操作技能,限制了讀者的隨意性。現實生活中,計算機并不是家家都有,平板及手機相對常見,但是對于廣大農村,手機發揮的主要功能還是以短信及電話聯系為主,娛樂功能利用相對較少,整體步入數字閱讀仍然需要一段時間。
(2)網絡信息冗余日益增多,信息時效性差,信息查準率查全率偏低。網絡信息也可能伴隨著病毒、磁化、停電等因素而刪除,網絡服務提供商的服務器臨時性故障也給電子圖書館的利用帶來很大不便。
(3)有償獲取所需信息費用不可忽視,另外電子圖書館提供的內容受到版權保護,我們還需要支付相應的費用。
(4)計算機軟硬件更新速度迅速,存在計算機軟硬件兼容問題,為文獻資源的長期保存提出新的難題。
3電子圖書館和紙質圖書館將長期并存的原因分析
3.1紙質圖書館是電子圖書館得以發展的母體條件
我們理解的電子圖書館,說到底不過是現代信息技術下,圖書館在人類社會中的一種新的存在狀態,無論它的表現形式與紙質圖書館有多大差異,它與紙質圖書館之間有一個共同的東西,它們都是人類社會的工具,它們通過有效的文獻傳遞實現人類社會的交流,而這一點恰好是圖書館『生質的本質所在。從而決定它們相生相存的環境。
電子圖書館是紙質圖書館在網絡環境下的延伸和發展,紙質圖書館是電子圖書館形成的基礎和主要信息來源。當前,電子圖書館的內容主要有兩種來源,第一種為紙質圖書、過刊數字化生成,第二種主要是通過數字化系統直接生成的電子圖書期刊等,比如純電子期刊。電子圖書館是網絡信息時代圖書館生存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社會的必然要求。從目前的電子圖書館建設現狀來看,很大部分依然是圖書的數字化生成,盡管這個工作已經開始交給第三方的機構加工,但是委托機構主體是紙質圖書館。
3.2紙質圖書館和電子圖書館之間的互補作用
從技術角度及投入產出角度,電子圖書館收集到的文獻信息完整性的可能性不大,要把紙質圖書館收藏的全部文獻加工轉換成數字化形式的文獻,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而且還不一定能夠完成。數字化轉換工作完不成主要是紙質圖書出版速度快,已經累積的文獻資料比較多,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數字化工程缺乏整體規劃,存在重復數字化的問題即不同單位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數字化,整體數量增長過快,而實際有效工作增長速度放緩。
目前,世界經濟發展失衡與區域內經濟建設水平層次不齊,決定了紙質圖書館的長期存在。在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現代化程度較低,接受現代化教育的人群比例小,因經濟因素導致沒辦法接入互聯網的“網絡難民”還很多。還有相當部分人要利用紙質圖書館進行自主學習相關知識。
電子圖書館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數量比較多。基層數字圖書館仍然停留在熟悉適應階段,距離熟練使用電子圖書館獲取有效信息還很遠。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紙質圖書館優勢的不可替代性。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種新型圖書館或其他機構能代替其發揮原有功能。通過電子圖書館的發展吸引了更多讀者到圖書館學習。應該說電子圖書館是紙質圖書館的完善和補充。
從讀者利用習慣來看,電子圖書館是紙質圖書館的有效補充。電子圖書館可以隨時隨地的閱讀文獻資料,方便快捷。紙質圖書館的館藏以圖書期刊等為主,可以很方便記錄讀書心得。與紙質圖書館比較,電子圖書館服務對象類型數量迅速增多,服務形式多元化、服務內容多樣化。
筆者認為,紙質圖書館與電子圖書館現在處于并將長期處于協同發展階段。國家不會因為電子圖書管的蓬勃發展而弱化紙質圖書館的投資力度。電子圖書館的方便快捷收到用戶歡迎,紙質圖書館在國家文化布局,精神文明建設方面也將發揮重要作用。但是紙質圖書館需要作出調整以滿足讀者的基本需求,轉變管理理念及服務方式。加快圖書館自動化、智能化,將網絡信息有效組織,把內涵豐富的館藏文獻迅速數字化并送上互聯網提供廣大用戶使用。還可以把互聯網上眾多而雜亂的信息加工成為有序的信息提供給用戶,有效地運用網上資源,使電子圖書館與紙質圖書館有機結合成為共存互補的混合的“智能大廈”。以此繁榮祖國的圖書館事業。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電子圖書館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圖書館事業將取得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