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國 王方榮 羅春博 魯勝
摘 要:介紹了CRH1型車回廠A3修的工藝轉向架的技術要求,描述了A3修工藝轉向架的設計思路、基本結構及計算報告。簡要介紹了實際運用效果。
關鍵詞:動車檢修;不解編;曲線通過;工藝轉向架;橡膠堆旁承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5.052
1 總體設計方案
BST公司生產的CRH1型車從2009年開始陸續回廠進行A3檢修,檢修工藝要求列車在不解編的情況下在整車試驗廠房卸載轉向架,換裝工藝轉向架后由牽引車牽引通過145米半徑小曲線S彎道進入修車區域。基于上述要求,考慮A3修工藝轉向架由四個部分組成,即輪對軸承部分、轉向架構架組成、橡膠堆部分和導框部分。工藝轉向架與車體的牽引力傳遞依靠橡膠堆與車體間的摩擦力,由于牽車速度很低(小于5Km/h) ,車體與工藝轉向架之間不設減振器。
2 橡膠堆設計計算及校核
2.1 橡膠堆方案設計
如上所述,橡膠堆的垂向和水平剛度的選取,既要滿足列車的穩定性要求,又要保證列車通過曲線產生足夠的變形量,以滿足列車安全通過曲線的要求。參考CRH1型車的二系懸掛的相關參數,初步考慮橡膠堆垂向剛度要大于現車二系懸掛的垂向剛度,水平剛度則要比現車二系懸掛的水平剛度小。橡膠堆構成如圖2所示。
橡膠堆結構尺寸的確定及剛度計算。橡膠堆寬度:a=260mm。橡膠堆長度:b=260mm。橡膠堆層數:n=9。每層橡膠高度:H=35mm。肖氏硬度:Hs=60。上端板:mup =10mm。下端板:mdn =10mm。中間板:mt=4mm。橡膠堆自由高:tp = H×n +mup + mdn + (n-1)× mt]= 35×9+10+10+(9-1)×4]=367 mm。橡膠堆垂向載荷:P=125kN。橡膠堆彈性模量:E=4.6。橡膠堆剪切模量:G=1.2
2.2 橡膠堆強度校核
2.2.1 應變校核
(1)由工藝轉向架相對車體轉動引起的橡膠堆的應變。當車輛通過半徑為145 m的曲線時,車體縱向中心線與工藝轉向架縱向中心線之間的夾角為(為簡化計算,假定車體縱向中心線通過兩工藝轉向架中心,工藝轉向架中心落在園上且縱向中心線在該點與園相切):
3 構架強度校核
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將構架實體模型轉換到有限元分析軟件中進行有限元建模,采用ANSYS軟件進行有限元分析。由于結構和載荷對稱,可采用1/4構架建模,如圖4所示。
(1)構架材料:Q235鋼,密度7.85g/mm3;
(2)計算工況為作用于轉向架的垂向載荷25 t(忽略水平載荷)。
3.2 計算及結果分析
計算結果顯示構架側梁彎角處應力最大,為122.44MPa,小于Q235鋼的許用應力為160MPa [4], 轉向架最大變形發生在側梁中部,其大小為13.62mm。
以上分析結果表明,構架結構強度滿足要求。
4 實際運用
工藝轉向架按照設計圖紙制造完成后于2009年6月進行了實車試驗,CRH1型車轉向架卸載后換裝工藝轉向架,由牽引車牽引編組順利通過最小半徑145米的S形彎道,實際運用情況與設計構想基本吻合,橡膠堆的應變主要為車體縱向方向,橫向應變很小。
參考文獻:
[1]劉盛勛,趙邦華.車輛設計參考手冊[J].中國鐵道出版社,1988.
[2]嚴雋耄.車輛工程[J].中國鐵道出版社,2008.
[3]TB/T5599-85鐵道車輛動力學性能評定和試驗鑒定規范[S].
[4]TB/T1335-96 鐵道車輛強度設計及鑒定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