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楠 尹東霞(吉林省孤兒學校)
?
淺析當代大學生擇業的心理問題及調適方法
吳楠尹東霞
(吉林省孤兒學校)
摘要:將對當代大學生擇業的心理問題及調適方法進行全面的分析,從學校、社會、大學生自身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問題;調適
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和挫折。因此,在擇業中很多大學生會出現一系列心理問題。
(一)擇業的自負與自卑心理
擇業中有部分大學生會好高騖遠,把目標定的不切實際,所以容易受到現實的打擊。而有些大學生會出現相反的心理,對自我形成較低的評價。在應聘的過程中,稍有不順,就會把原因指向自己,覺得自己什么也不會,什么也做不好,產生自卑的心理。
(二)擇業的急功近利心理
擇業中很多學生會有緊迫感和壓迫感,怕自己沒有遇到合適的工作崗位。擇業的過程是鍛煉心理素質的過程,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是一種好的經歷和歷練,但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正確的態度去面對擇業,認為找工作就要寧缺毋濫,做事急功近利,因而擇業不會順利。
(三)擇業的依賴心理
在擇業中,有的大學生比較感情用事,遇事不冷靜思考,比較沖動,缺乏獨立的分析,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還有的大學生擇業依靠家人和朋友,不主動去找工作,產生越來越強的依賴心理。
(四)擇業的抑郁心理
大學生中獨生子女較多,在家里嬌生慣養,缺乏獨立性。所以在擇業中,面對重重的競爭和困難,使大學生的心理遭受創傷。擇業的競爭雖然是殘酷的,但這也是磨煉人心理素質的一個機會。但是由于家庭和學校的庇護,大學生心理的脆弱,使之在擇業中出現很多困難。所以很多大學生在擇業不順利的時候會郁郁寡歡,情緒低落,有的嚴重到會出現心理疾病。
(一)社會的正確引導
1.加強教育,解決畢業生系列問題
畢業生雖然接受了大學的教育,但是缺乏對國家政策的了解,學生在擇業中是需要服務于國家的。但是大學生忽視了這一點,認為自己享有就業的權利,沒有服務國家的義務。由于畢業生逐年遞增和用人單位的飽和,近年來,就業形勢嚴峻。所以要加強政策教育,讓大學生在擇業中了解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客觀地看待就業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使大學生學會在擇業中享受權利,積極地面對擇業中的挫折。
2.合理配置人力資源
政府要制定合理的人力資源政策,逐步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實現勞動力失衡的問題,為大學畢業生提供良好的就業環境。
(二)學校教育的加強
加強就業指導,增加心理課程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擇業心態。
(三)大學生的自我調試
畢業生擇業時,要考慮許多方面,在擇業遇到挫折時,需要有較高的承受力。
1.調整就業期望值,提高心理承受力
大學生在畢業時,對于就業有自己的期望值,每個人都希望找到完美的工作,使自己的夢想成真,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當下就業形勢嚴峻,不再是畢業就分配的情況。所以畢業生要認清當代嚴峻的就業形勢。人才市場是畢業生就業的渠道,所以畢業生畢業時,就要到各個人才市場去了解當下的就業勢頭,把握當下的就業時機,抓準每一個機會。大學擇業時,要認真考慮自己的就業方向和專業所針對的就業前景,準確客觀地認識自己,不浮躁,想想自己的興趣是什么,自己能做什么。擇業的過程并不會一帆風順,也許會困難重重。這就要求畢業生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正確地面對擇業中的困難和挫折。
2.客觀認識和評價自我
首先擇業中競爭是很激烈的,要想在眾多的擇業者中脫穎而出,必須要充分地認識自我和評價自我。想想自己的能力和實力,充分地認識和挖掘自己的潛能,并且對自己的優缺點進行客觀地分析。在分析中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和優勢,不過分地夸大。同樣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自信不是盲目的,而是要有堅實的基礎和實力做厚度。客觀地認識自我和評價自我,擇業中才能爭取主動,才會有競爭的優勢。
3.克服從眾和依賴心理
很多大學在擇業中都會有從眾心理和依賴心理。由于個人缺乏競爭的意識和主見,在擇業中受到他人的干擾,也會受到輿論的壓力。還有一部分大學生依賴自己的父母和老師,覺得擇業是他們的事,與自己無關,這也是逃避就業的一種的心態。
參考文獻:
[1]高麗華,臧丹.大學生擇業心理誤區分析及其調試策略[J].長春大學學報,2009,19(04):70-71.
[2]朱琨.大學生擇業心理分析[J].山西科技學報,2008,50 (02):50-53.
[3]滑登紅.大學生擇業心理及其調適[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8,20(11):83-85.
·編輯尹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