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靜(新疆克州一中)
?
以課堂討論為核心的高中政治動態教學探析
劉靜
(新疆克州一中)
高中政治課是以教育人為目的的一門德育課程,所以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人離不開現實生活環境,高中政治教師若想切實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那么就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生活情境,將社會中典型的或者具有爭議的道德事件作為教學案例,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加深對生活的思考。比如,高中政治教師在講解知識點“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可以提出問題:當你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的時候,你會買什么品牌的手機?學生對教師設置的多樣性的答案進行討論,部分學生選擇大眾化的手機,部分學生認為應該選擇自己能夠買得起的手機,一些學生則選擇價格最高的手機。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歸納了學生的消費理念,并對學生的各種心理進行分析,指出各種心理的優缺點。最后,針對“月光族”,教師給出了一些建議:要勤儉節約、理性消費等。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加深了對正確消費觀念的認識。
高中時期,是學生心理向成熟階段過渡的關鍵時期,學生在這一時期,獨立意識逐漸復蘇,對家長、教師的依賴也逐漸減弱,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社會考察能力隨之提升。學生能夠應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去分析問題。高中政治教師可以通過辯論的形式,讓學生獨立進行思考,提出充分的論據來說服對方。比如在講解“價值”一課時,針對“李明救助老農是否值得”這個問題,學生就價值觀展開了辯論。部分學生認為,所有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老人和李明的生命價值是相等的。部分學生則認為,老人的生命已經快走到盡頭,而李明正值青春年華,救老人而犧牲自己是不值得的。這個討論實際上已經上升到生命價值,討論效果明顯高于教師知識灌輸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表述自我觀點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學生在敘述分析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而且還培養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比如,教師讓學生觀看電視劇《大宅門》,通過分析各個人物的行為,來發掘經濟規律。不同學生扮演商人、買辦、地主等不同的角色,論述自己的經濟行為。通過這種模擬角色的方法,讓學生嘗試用語言表達自己對經濟行為的理解,在虛擬情境中發掘市場規律,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綜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學中,以課堂討論為核心的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編輯鄭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