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陽
互聯網背景下河南日報報業集團與網絡相融發展研究
唐朝陽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成立于2000年7月28日,是以中共河南省委機關報——河南日報為旗幟和核心,組建起來的一個報刊種類齊全、宣傳力量強大、經濟實力雄厚、產業結構合理的現代化報業集團。
互聯網;融合;河南日報報業集團
大河網創建于1998年,利用大河網這個網絡新聞平臺,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進行了初步的媒介融合——“報網互動”。“網”就是大河網,而“報”是指《河南日報》。在網上設專欄,報上設專版,將報紙和網絡形成整合聯動,在當時算是新聞行業的創舉,“焦點網談”欄目在2005年還榮獲了中國新聞名專欄獎。
之后,隨著“報網互動”的日益頻繁,集團內各報紙也紛紛在網上建立網站,以拓展自身的網絡發聲平臺。例如,《河南商報》建立的“商報網”以財經類新聞為核心;《河南法制報》的官網“河南法治在線”則定位于政法領域;《大河報》的“大河報網”,關注民生傾聽民情,并根據不同受眾的信息需求不斷分化出“大河報汽車網”“大河報旅游網”“大河報房產網”等子網站,力求把相關領域的內容做精做細,網友根據自身的需求上網瀏覽查閱,使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的紙媒根據自身的不同定位更新、維護網站的信息。
報網融合是基于報網互動的更高層次的互動融合,在技術手段上將報紙和網絡產生互動,進而由傳播形式的改變帶動內容生產和媒介形態發生改變。報網的融合彌補了傳統紙媒單向傳播的劣勢,提高了傳播的效率,增加了受眾的粘性,擴大了集團的品牌影響力[1]。
2.1將報紙的內容轉化為電子報紙
2007年,將集團內所有報紙的電子版在大河網上進行整合,讀者可以按時間檢索到任何一天的報紙,便捷程度比坐在桌邊翻開報紙進行瀏覽還要迅速。大河網還將各家報刊的焦點新聞進行篩選并羅列在主頁的顯著位置,方便讀者直接瀏覽最新鮮的重要資訊。電子版報紙還以多媒體戶外電子閱讀欄的形式存在。這種產品形態在內容和更新上與報紙完全一致,是紙媒整體同步的網絡化傳播,主要在省會和周邊城市的主要街道、路邊報刊欄呈現,擴大了報紙的傳播范圍,是我國傳統媒體數字化轉型的較早嘗試[2]。
2.2“一次發布,多方采集”的全媒體采集、發布系統
利用先進的技術,實現多種媒體信息的匯總、采集、編輯和發布。以“河南日報全媒體采編中央廚房”和“大河報全媒體采編中心”為例,其利用互聯網絡可以實現新聞信息的互通共享,記者將采編好的信息發送到“中央廚房”和“全媒體采編中心”中,編輯在將稿件排版成報,以報紙形式被傳遞的同時,《河南日報》和《大河報》的其他媒體形式,如官網、微信公眾號、客戶端也可以將信息進行轉載,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方式供讀者進行瀏覽,使信息的傳播影響面更大、效率更高。
2.3利用官方微博,實現“廣”傳播
由于新浪微博的傳播力更廣泛,就新浪微博而言,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擁有多個官方微博,借助網絡傳播的及時和新浪平臺知名度,盡可能縮短信息采編的時間,爭取第一時間發出聲音,加強同粉絲間的互動。集團的所有紙媒都順應“微博熱”的大勢,建立了自己的新浪官方微博,來加強同各自受眾的互動與交流。
以《河南日報》為例,官方微博的“原創信息”的發布條數占比最多,后臺新媒體記者自己編輯的信息占比較高。從信息的發布內容上來說,河南日報官方微博對于省內媒體信息的編發和轉發占比較高,更多地關注到了本地區內發生的新鮮事,趣味性強、意義面廣、表達輕松自然。
2.4手機客戶端,將報紙內容裝進口袋
手機客戶端在報業的媒介融合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集團內,《河南日報》《大河報》《河南商報》《河南法制報》《河南手機報》及大河網均開發了新聞客戶端,方便對用戶進行固定的新聞推送,以優質的信息培養用戶粘性。全媒體時代,信息采編平臺的一體化,使網站信息的上傳和手機客戶端的內容采編趨于同步,并且手機的方便攜帶使得用戶能立即查看到客戶端推送的重要的、突發的信息,實現傳播的最快速。
紙媒媒體同網絡的融合發展打破了信息單一渠道的傳播方式,信息的采寫到傳遞,因融合而變得更易被獲取。尤其對重大事件的深入報道,顯得更加及時有效。信息通過多種媒體形態的有機整合和深度融合,最終以不同形式、多種渠道在各種平臺上發布,充分挖掘信息內容的附加值[4]。
河南省人文社科重點項目:傳播學視野下的官方話語體系研究,(項目批準批準號:2015-ZD-030)。
[1]程夢申.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的數字化轉型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