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銳峰
電視新聞報道平民化的表現形式探討
馮銳峰
(作者單位:東莞市橋頭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
電視新聞與人類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新聞題材大都來自居民日常生活。本文首先闡述中國電視新聞“平民化”的含義與產生背景,然后結合現階段我國新聞報道“平民化”中的問題,提出優化電視新聞報道平民化的表現形式的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和實踐參考價值。
電視新聞報道;平民化;表現形式
我國電視媒體產業發展十分迅猛,為了貼近百姓生活,吸引更多受眾的關注,幫助解決百姓生活中的問題,電視新聞報道的發展方向越來越平民化。平民化報道形式已經成為我國電視新聞報道中最為重要的方式之一,越來越受到百姓的關注與青睞,但在實際的新聞報道過程中,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制約著我國電視新聞報道水平的發展。筆者認為,很有必要對我國電視新聞報道平民化的表現形式進行深入的探討和分析,以期優化我國電視新聞報道的平民化過程,提高我國電視新聞的報道水平。
筆者認為,平民化就是以普通百姓為核心,從社會公正的角度出發,展現人人平等。而電視新聞報道平民化就是化身于普通百姓的角色,報道內容和形式都應當貼近百姓實際生活,發現身邊的新聞,而不是“居高臨下”以“高貴”的身姿去大談政策方針,應當是切實地持續關注普通百姓的生活,特別是百姓關注的焦點問題,使電視新聞平民化,使其成為百姓和國家溝通的媒介,并成為國家政策方針改革與創新的參考。
經濟發展推動了電視新聞報道的發展,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信息化浪潮的不斷助推,我國新聞傳媒事業也有了良好的經濟和資金支撐。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性和自主性,但是大多數的百姓還難以跟上急速發展的社會經濟的步伐,我國社會必然也就呈現平民化的特點。此外,人們的思想觀念越來越開放,社會各界群體已經逐步摒棄了落后、封閉的思想,而最廣泛的人民群眾成為新世紀的領導者,人們也愈來愈關注“國計民生”,百姓、民生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再加上人們已經受到經濟、社會、文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老百姓的“民生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的熱點,而新聞報道平民化也就成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產物。
2.1低俗化
有些新聞媒體為了“噱頭”或者博取觀眾的眼球,大肆報道消極方面的內容,低俗化和不堪化問題突出。例如,大學生被陌生男子誘拐、兒童落水無人幫助、老人跌倒沒人敢扶、吸毒販賣等,這些雖然都真實地存在于社會生活中,但并不是社會的主流,而只是極小部分,如果類似的負面消息一直在百姓中報道,就會給大眾以錯誤的引導,甚至造成人心惶惶,引起社會的不安定,嚴重影響人們原有的善良、樸實的價值觀念,久而久之負面能量會籠罩整個社會。
2.2煽情主義
煽情化也是新聞媒體報道采取的一個慣用伎倆。特別是一些情感類的節目,如解決夫妻生活矛盾,或是一些家庭或者鄰里瑣事被故意夸大化,并渲染上煽情的色彩,甚至故意“火上澆油”將事情態勢擴大,惡化問題,以達到提高新聞關注度或者提高收視率的效果,甚至有些新聞媒體捏造一些不實的社會內容,通過“戲劇化”的報道情節,來提高其知名度,背離了新聞報道平民化的初衷。
3 優化電視新聞報道平民化的表現形式的措施
3.1報道視角平民化
百姓生活淡如水,因此,在電視新聞報道平民化過程中,不應當刻意追求波瀾壯闊或者跌宕起伏,而應當從平淡的日常生活入手,發現其中的“真善美”,完整、真實地展現社會情況。首先,新聞報道工作者應當深入社會,以群眾的角色融入基層生活,把自己當作其中一員,用心去感受、去了解社會居民的現實生活,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關注百姓切身利益,并通過相關的政策、文化和法律知識,積極為百姓排憂解難。例如,在對當地某些政府大型會議進行報道時,會議的內容框架可以概括性地報道和講述,而對于其中與日常百姓息息相關的政策或者會議熱點問題應當多加關注,并將這些報道歸納總結,幫助百姓群眾剖析會議對其現實生活方方面面帶來的影響,特別是大眾普遍關注的房價、教育、城鎮建設和求職就業等問題,如此不僅能真正提高新聞報道的收視率,還能夠為群眾生活提供服務和借鑒,讓群眾持續關注本新聞欄目。
3.2報道語言平民化
報道語言平民化就要求在新聞報道時媒體報道者的語言能夠貼近生活、符合老百姓日常表達特點,用通俗易于理解的語言來進行如實的報道,切忌冠冕堂皇或賣弄文采,晦澀難懂的語言會給百姓造成諸多不便。首先,報道語言應當較為生動、鮮活地表現真實的新聞事件,電視新聞報道時一般是影像和音頻協同展現,一般都是現場實錄,因此沒有過多的修飾和渲染,所以語言也要平實易懂。例如,針對下雨后路面積水的現象,新聞報道者應當首先尋求可行的方法,并積極聯絡相關的負責部門展開道路救援和積水處理,而不應當在報道的時候大說特說國家政策怎樣,或者城市規劃如何,只有這樣才能給百姓一個交代,讓百姓感受到政府為他們生活所做的服務,引導社會和諧的風尚。另外,一些新聞媒體巧用方言報道,更是打破了傳統的嚴肅、生硬的新聞報道形象,而這一做法也是語言平民化的重要體現。傳統的新聞節目過于的嚴肅和“正經”,這使很多生活節奏快的觀眾在觀看時非但無法放松反而加重了壓力,因此很多人都有意避開新聞內容,而選擇其他電視來達到放松的目的。因此,輕松的方言表達可以讓觀眾在愉悅中關注大事小情。
3.3節目主持人的平民化
主持人作為新聞報道的執行者和語言表達者,主持人的平民化特點也尤為重要,甚至可以說是電視新聞報道平民化的亮點和“形象代言”。很多電視觀眾喜歡觀看該檔電視節目的原因除了其電視節目內容豐富,表現形式多樣之外,節目主持人也往往是觀眾關注的重點。作為平民化新聞報道的主持人,也應當具有“平民化”的形象,通俗地講,就是主持人應當“接地氣兒”?!缎〈拚f事》這一新聞欄目一直以來都受到社會百姓的關注和認可,主持人風格幽默、心態平和、言談舉止中都透露著平民化的氣息,深受社會群眾,特別是中老年觀眾的喜愛。此外,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底蘊都有其自身特點,主持人也應當具有廣闊的知識素養,并不斷通過學習了解更多地區的風俗習慣和民眾特點,真正實現“平民主持”。
新聞報道本就與人們的生活具有一定的距離,而新聞報道的平民化,能夠讓人們走入到新聞報道中,感受新聞報道事件的影響,深入理解新聞報道的價值,引起人們對新聞報道內容的重視。社會的發展,經濟形勢的轉變,為新聞報道的轉變提供了條件。新聞報道的平民化并不是違背新聞報道的原則,一味地進行造假或夸大,而是要轉變新聞報道的角度,從人們生活的視角探索新聞背后的深意。此外,新聞工作者也要具備相應的新聞職業道德,讓新聞報道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加重要的信息。
[1]劉穎.電視新聞的平民化[J].科技傳播,2014(14).
[2]石琳.電視新聞報道平民化的表現形式淺談[J].新媒體研究,2015(10).
[3]侯雪娟.淺談電視新聞報道中的“平民化”視角[J].科技創新導報,2013(23).
[4]程泓超.解讀電視新聞中的平民化現象:以《南京零距離》為例[J].采寫編,2014(2).
[5]楊國棟.電視新聞報道中的平民化視角[J].新聞傳播,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