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飛
人物采訪要注意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
李 飛
(作者單位:煙臺市牟平區廣播電視臺)
創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對電視工作者來說是采訪到真實、自然的人物活動和人物談話的先決條件。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因為某些因素,不愿接受記者采訪或者不想把自己內心深處的東西告訴別人,這就給記者采訪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這就對怎樣創造良好的情感氛圍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情感氛圍;電視工作;人物采訪
每一個電視工作者都想采訪到真實、自然的人物活動和人物談話,特別想讓人物把自己的真情實感、把自己內心深處的話表達出來。但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因為心理方面的因素,不愿接受記者采訪或者不愿把自己的真實意愿展現出來,這就給記者采訪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要解決這一難題,就需要記者為采訪對象創造一個良好的情感氛圍。
筆者認為,創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就是要與對方架起情感溝通的橋梁,通過一件小事或者一言一行來感化對方、打動對方,為采訪者創造一個良好的情感氛圍,為他打消顧慮,使他融入情感采訪當中。
在正式采訪之前,記者要做好外圍采訪工作,充分了解新聞背景和采訪對象,做到心知肚明,這樣就可以避免正式采訪時的難堪,讓記者在最短時間里與采訪對象縮短心理距離,讓“陌生”變為“知己”。心理距離拉近了,采訪就相對容易了。煙臺市牟平區姜格莊街道北頭村有一對姐妹,父母雙亡,姐姐為了讓年幼的妹妹繼續讀書,自己輟學回家照顧妹妹。考慮到小女孩家境困難,記者在去采訪之前,為正在上學的妹妹買了一些學習用品。來到了小女孩家中采訪時,正趕上兩姐妹在家剝花生,于是記者一邊幫著剝花生,一邊詢問小女孩的學習、生活情況。這種拉家常式的采訪,使小女孩把記者看作是自己的大哥哥、大姐姐了,本不樂意接受采訪的兩姐妹融入到我們的情感氛圍當中。就這樣,我們順利的完成了接下來的采訪。
采訪時有個別采訪對象心里有疑惑,對記者抱有懷疑的態度,不信任記者。沒有推心置腹的交談,就不能把被采訪者心靈深處的東西挖掘出來。有一句格言說:“世界上最深的地方是人心,打開人心的鑰匙是真誠。”真誠是建立互相信任橋梁的基礎。這就要求記者真心誠意地對待采訪對象,只有以心交心,才能建起信任的橋梁。煙臺市牟平區莒格莊鎮一農民15年前在一個風雪夜里撿到一名棄嬰并一直照顧其長大。得到這個消息后,我們立即前去采訪,由于這位婦女聽信了別人的傳言,誤認為我們是去調查情況的,所以一直不接受我們的采訪,而且語言過激,搞得我們很難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并沒有一走了之,而是耐心的對她做工作,幫助她打消顧慮,取得她的信任。這樣,她不僅接受了我們的采訪,而且很快進入了角色。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記者應把采訪對象當作自己人看待,象自己的鄉親、朋友,讓采訪對象心中充滿感情。前不久,記者到煙臺市牟平開發區采訪一韓國客商,雖然有開發區管委的同志引路,但這一韓資企業的老總因為自己企業規模太小,不樂意接受采訪。我們坐下后,并沒有急于采訪,而是先問他來中國幾年了,在這里生活是否習慣,慢慢熟悉以后,同行的記者把他自己買的木瓜送給了這個外商,韓國客商非常感動,因為在韓國,只有好朋友互相看望才帶東西。一個小小的細節,讓韓國客商把記者當作自己的朋友,記者采訪起來也就方便了。
心理學家說過:人很難與機器溝通,但可以同操縱機器的人溝通;人很難與樓房溝通,但可以同住在樓房里的人溝通。實踐告訴我們,人際交往中的任何人,都要進行情感溝通、心靈溝通。記者要贏得采訪對象的信任,最主要的就是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讓他把你看作是自己的朋友,和你無話不談、無話不講,讓你可以接觸到對方的心靈深處,找到自己所采訪的重點。
[1]孫五三.實踐中的農村廣播電視政策法規[J].新聞與傳播評論,2012(00).
[2]周敏,李勁松.淺談如何促進農村電視節目發展[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9(11).
[3]張燕.電視農業節目的現狀分析及改進建議[J].今傳媒,2009(5).
[4]范恩超,鄭樹柏.做好農業電視節目的要素分析[J].才智,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