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江 容晨
摘要:數字技術的發展,在創作上,給攝影記者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間,但數字技術是_把雙刃劍,現代電腦后期處理技術,也使得新聞攝影造假成為可能,廣大受眾對新聞照片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文章主要就數字化時代背景下新聞攝影實踐所面臨的挑戰進行了分析,并從充分挖掘題材、遵守職業道德和反映本質、表現情感等方面提出對策,應對新聞攝影所面臨的挑戰和威脅。
關鍵詞:數字化時代;新聞攝影;挑戰;對策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數字化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數字化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同時也給新聞攝影事業注入了新鮮動力,拓寬了新聞攝影的空間。但隨之而來的挑戰也不容忽視,比如新聞記者不遵守職業道德,拼接圖片等,使得數字化時代新聞攝影的價值遭受威脅,文章主要就數字化時代新聞攝影時間面臨的挑戰及對策做了有益的分析與探討。
1 數字化時代新聞攝影所面臨的挑戰
新聞攝影技術是時代發展的站務,20世紀20年代~30年代,我國新聞界才具備新聞攝影的技術。而進入21世紀數字化時代以來,數字化技術發展突飛猛進,使得新聞攝影進入全新的發展時代。
作為視覺新聞,新聞攝影的新聞形象是現場攝影記錄,通過圖文形式來傳播信息。新聞攝影由圖片和文字兩部分組成,也是新聞手段與內容兩者有機結合的產物。新聞攝影的主要特征包括新聞性、真實性、瞬間形象性和紀實性。在進入數字化時代后,數碼相機技術逐步走向成熟,數字暗房超強的圖片后期處理能力,給新聞攝影工作者提供了很大便利。但與此同時,新聞攝影也面臨挑戰。
1.1 新聞圖片的真實性問題
2014年4月,中國攝影報刊登了《數字合成照片斷送“名記”前程》的文章,對美國《洛杉磯時報》攝影記者布萊恩·瓦爾斯基因“合成照片”一事進行了深入詳細的報道和披露,主要內容是攝影工作者雖然攝影工作經驗豐富,卻不顧照片真實性,合成假照片刊登于新聞媒體上,因此被報社解雇。
照片內容是一組士兵與平民,這一組照片引起了巨大轟動,并被提名本年度“普利策獎”。但是一位工作人員卻發現是合成的照片,因為照片中的某些人在背景中多次重現,后經確認確實是合成的照片,是一張假照片。
由此照片的真實性問題開始被放大,由于攝影技術的進步,不少藝術攝影展后圖片都會被文圖技術處理,真假難辨。如果新聞報道中使用假圖片,則無疑將會對新聞真實性大打折扣,影響新聞事業的發展。
1.2 圖片過多的后期處理問題
新聞攝影技術需具備圖片處理技術,是一項基本的技能,但是經過后期處理的照片可能與真實的照片截然不同。充分利用現代新聞攝影技術,雖然有助于新聞事業的發展,但如果不加以限制,可能會危害新聞事業的發展。在過去,圖片的處理都是在暗房中進行,過程復雜,環節眾多,而數字化圖文技術出現后,給圖片處理帶來便利,現代PS技術可輕松完成圖片處理工作。如果新聞圖片過多依賴后期處理,也會導致圖片真實性,使其真實性受到質疑等。
2 數字化時代應對新聞攝影實踐面臨挑戰的策略
2.1 充分發掘題材,創新新聞視點
新聞照片的產生有其規律,根據新聞規律所拍攝的照片必然具備新聞性。這種新聞性可反映在3個方面:一是新聞攝影應是新近發生或發現的事實報道;二是新聞報道具有及時性和紀實性,講究實效;三是新聞攝影所報道的人或事件應當具備較高的新聞價值。
在數字化時代,確保新聞攝影的新聞性,應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題材新穎,充分挖掘那些社會關注度高,尤其是關注突發性事件的作品;二是新聞攝影作品的視角要新,不能拍攝司空見慣的作品,要以全新的視點進行拍攝,進而引起人們的共鳴,在創作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而不能僅憑直觀感受;三是確保作品展現瞬間的狀態鮮活,在拍攝時,應捕捉具有重大意義的瞬間或狀態。
2.2 恪守職業道德,確保新聞攝影真實性
真實性是對新聞攝影的基本要求,而畫面的真實性則是新聞攝影的生命。如果新聞攝影出現弄虛作假,則新聞的價值就會一名不文。新聞攝影的社會效果,主要取決于新聞的真實性原則。而真實性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1)新聞攝影作品上反映的生活,均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人和事;(2)新聞攝影的拍攝,應堅持在現場拍攝,而不能PS合成;(3)新聞攝影作品的形式和內容,均符合時代潮流、合乎時宜;(4)新聞攝影作品的文字說明不能夸張,準確、簡明、扼要,不能閃爍其詞、任意杜撰。如果一幅新聞照片不真實,則其新聞價值就無從談起。
在數字化時代,確保新聞攝影作品的真實性,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攝影記者應具有良好的新聞從業道德,遵循新聞行業客觀規律,牢記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不能為了追求點擊率而用圖片修改技術修改圖片。
(2)攝影記者應認真核實效益來源,深入現場拍攝,不虛假報道。新聞攝影作品所反映的必須是真人真事,反映真人真事的本來面目。在拍攝過程中,必須深入現場,保證新聞的時間、地點、事件、人物、結果和原因等基本要素均具備,并保證拍攝環境、動作和細節的真實性。
(3)新聞圖片的后期處理尊重事實,原則上應使用原始的數碼作品,不做任何修改。在確保新聞攝影作品真實性基礎上,合理運用裁剪、濾鏡等工具,來調整畫面的明暗程度、反差等,突出新聞事件和人物,提升其感染力。
(4)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新聞的監管,對于辦發布不真實圖片的網絡媒體和個人,給予嚴厲的處罰,嚴肅追究媒體及個人的法律責任。
2.3 仔細觀察,辯證分析,準確捕捉新聞事件瞬間形象
新聞攝影作品的瞬間定格的形象,決定著照片是否能夠產生沖擊力,而照片沖擊力的大小又決定著新聞照片的價值。而根據研究,影響新聞照片視覺沖擊力的要素,主要包括3個方面:照片畫面新穎程度;照片畫面形象與正常狀態的差異性,通常反差越大則效果也越好;照片畫面形象應具備真實情感,在拍攝過程中,應準確捕捉人物所流露的內心情感,引起受眾的共鳴。
新聞攝影作品是紀實性質的,準確判斷、分析和篩選,拍攝做到快、準、深,才能抓住決定性的瞬間:(1)認真觀察,尋找典型“瞬間”形象。決定性瞬間是新聞攝影作品成敗的關鍵,尋找最佳瞬間,是記者需具備的能力,應具備準確判斷和快速捕捉經典瞬間的能力。(2)把握偶然性與必然性之間的辯證關系,提升新聞的敏感性。認真分析和認識新聞事件的典型瞬間偶然性與必然性之間的關系,提高新聞照片的政治敏感性,以及新聞嗅覺的能力。(3)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應做好準備工作,準確捕捉經典瞬間。
3 結語
數字化時代,新聞攝影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給新聞記者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但是在數字化時代,新聞攝影作品也面臨虛假、夸大事實等不小的挑戰,損害了新聞圖片的價值。為了確保新聞攝影的真實性、新聞性和紀實性,要求記者恪守職業操守、合理運用照片處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