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巖 周欣欣 徐純森
摘要:高等院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應以學習能力為主,兼顧培養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性。高校的軟硬件環境及教職員工的素質則發揮了關鍵性作用。教育改革應當首先從優化高校的軟硬件環境及提高教師素質開始。文章簡要介紹了如何提高大學生素質的一點心得和體會。
關鍵詞:素質;能力;雙向交流;主動
近幾年,隨著全國高等院校學生大量擴招,大學畢業生的數量逐年增加,大學生就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這種空前的競爭壓力,各高校采取積極措施,對教育方式、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力求增加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市場競爭力。從用人單位反饋的信息顯示,綜合素質強的大學生往往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因此,大學生要想在激烈的人才市場中脫穎而出,在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與積累的同時,還應該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因此,大學生能否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關鍵在于大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本文作者結合多年實際教學經驗,討論了高等學校應當如何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1 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幾點做法
1.1 注重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
大學生的學習過程應以課堂為主,以課余為輔。課堂學習是以教師處于主導地位的一種雙向交流的過程,在課堂上教師要想清楚地了解學生對內容的掌握程度,需要學生給出反饋信息,因此重要的是如何使學生積極配合,這是雙向交流得以順利進行的保證。例如:活躍課堂氣氛,授課方式應當靈活多變。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應當吃透課本,深刻了解授課內容的背景條件、環境等,使學生在聽課的時候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并且能極大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一旦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之間的交流就極易成功。此時,教師可以適當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并通過啟發、提示等手段使學生獲得答案。這樣,就會使學生由單純的聽課、記筆記這種被動學習逐漸轉變為主動學習。
此外,由于學校大量擴招,學生的學習能力差別更大了,這就要求教學工作要做得更細,針對不同學生、不同能力、不同特點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并注重課后的輔導工作。同時,大學生的學習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的學習為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對于不愿學習的學生來講,教師講得天花亂墜也沒有用。所以說,應當是學生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接受。
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討論課。討論課是一種高級授課形式。它要求學生有學習的愿望和興趣,因此較難實現,但可以適當變化。筆者在講授大學物理課時,曾要求一名在課堂上睡覺的學生在下堂課講解幾道習題,好處是增加平時分數。他講得很好,并且,此后發現他很少再睡覺,而且對提出的問題與身邊的同學進行討論,建立起學習興趣。
1.2 采取研究性的學習態度
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學生,在教學或學習過程應當抱有一種研究的態度。例如,一個基本理論事實上涉及方方面面的應用,尤其是在新的領域,這一點教師應當清楚。這就需要教師查閱新的資料,了解本領域目前的發展狀況。往往學生對這些很感興趣。此外,學生對于本門課程的前續課程如果掌握得不好,也會遇到一些困難。例如低年級的學生如果不懂微積分恐怕很難學好大學物理。這就要求教師對前續課程也必須掌握,以隨時進行講解。
對教師而言,在講課的時候,對于基本理論應講得透徹、明白,但要留有余地,目的是給學生留有思考空間,讓其回味。不應使學生只是簡單地等待教師告訴他們,要使他們習慣于思考,自己尋找答案,這樣就可慢慢地激發學生研究問題的潛在能力。
1.3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身心素質
大學階段是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因此,培養大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狀態,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事、做人,更要教會學生學會如何面對失敗和挫折,對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是至關重要的。要想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可以通過參加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文藝活動、科技活動、公益活動,也可以通過參加各類講座,從中汲取有益的經驗和知識,既開闊了眼界,又增強了社會適應性。
1.4 在提高學生素質方面學校的作為
首先,學校應當制定出相應的規章制度。例如,鼓勵教授講課,對教師的教學成果有合理的評價,制定相應的獎懲辦法。
其次,對學生平均每學期完成的學分應當有合理的安排,既不能使學生的課余時間過多,也不應過少,使他們既有時間安排課余活動,又不能使學習負擔過重。
再次,樹立良好的校風和學風,這是最關鍵也是最難做的一條。好的學風和校風能夠影響一大批人,反之亦然。
最后,目前高等學校普遍的狀況令人堪憂,主要有2個方面的問題:(1)學校大量擴招導致學生的平均質量下降;(2)學校師資及教學設施相對不足。這樣難免會出現人浮于事的現象。因此,應當加強針對教師職工的思想及責任心的宣傳和教育。
2 結語
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做到的,需要多管齊下。一方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本質在于提高教職工自身的素質,這是前提,也是保障,在這個大前提下,學生的能力才會不斷提高,因此,無論是學校的領導層,還是各種規章制度的制定,以及師資力量的培養,都應以這個目標為核心。另—方面,要求大學生轉變觀念,增強競爭意識,在整個大學階段,要有針對性、有計劃地不斷充實、完善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社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