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靜
摘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強和改進網絡內容建設,唱響網上主旋律”,確定了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的目標和方向,無疑也是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依循。高校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價值觀有重要影響,文章首先提出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其次對中國目前高校網絡建設現狀進行分析,最后提出高校網絡建設與管理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校網絡文化;網絡建設與管理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指出要著力加強高校宣傳思想陣地管理。要加強校園網絡安全管理,加強高校校園網站聯盟建設,加強高校網絡信息管理系統建設。這就要求各高校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網絡發展規律和大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加強校園網絡建設與管理,增強校園網絡吸引力,推動網絡育人工作。
1 高校網絡文化的定義
“校園文化”是文化在校園范圍內的傳播、變遷、使用和創造,它以師生為作用主體,以與校園生活相關的信息為主要作用內容的校園文化生活本身以及行為規范、價值引導、活動形式等綜合要素。隨著網絡的高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對應的高校網絡文化既是以高校師生為主體,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傳播知識,實現對高校校園實務管理和對學生生活管理的一種高水平的文化傳播形式。因此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發展已成為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教育的必然要求。
2 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黨和國家對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指出,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教育系統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務,要牢牢把握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務,把高校網絡建設與管理作為重點工作,把宣傳工作主動權緊緊抓在手里,確保主流思想和輿論占領意識形態陣地。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對教育的影響也越來越重要,經過調查發現年齡在20~30歲左右的人數最多,而高校大學生的年齡也包括在其中,所以高校大學生成為使用網絡的核心主體;除此之外,網絡的發展給傳統的思政教育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和壓力,首先傳統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需要借助互聯網整合教學資源,豐富上課的內容和形式,提高授課效率;其次,傳統的文化傳播模式不能及時的滿足當代大學生思想需求,需要互聯網進行傳播,加速、加量信息的傳遞,做到思想與時俱進。
3 中國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現狀
3.1 校園網絡軟硬件設施滯后
雖然網絡在各高校得到普遍應用,但是由于缺乏對校園網絡作用的高度重視,導致校園網絡軟硬件設施不能滿足師生的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校園網設計規模小,設備老化,而高校學生和老師數量的增多,加之網絡應用范圍的拓寬,但校園網絡規模沒有進行相應的擴大,導致網絡過慢或部分人不能使用校園網絡;二是部分高校網絡板塊設置少、內容設置單一、頁面缺少藝術性和適用性,沒有結合當代大學教師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需求進行設計,致使網站訪問率低,宣傳教育效果和影響有限。三是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利用網站只是進行新聞報道、通知、公告等單向傳播,忽略了學生的主動傳播和互動權利,因此降低了學生使用的激情。
3.2 校園網絡管理滯后
由于校園網管管理的滯后,我們經常遇到以下問題。首先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網絡病毒的危害性、多樣性、隱蔽性都有所提高,計算機病毒入侵系統以后,會造成服務器數據丟失、機密信息被盜、服務器拒絕服務以及垃圾信息的傳播等后果,使得校園網絡難以正常運行,甚至癱瘓,部分不乏分子將色情暴力等不文明事件散布到校園網站,對學生和學校造成了不良影響;其次,部分學生法律意識薄弱,經常擅自散布網絡謠言或是對網絡謠言進行傳播,影響大學生的正常生活,甚至造成犯罪。最后,由于沒有網絡監管,部分學生進行網上非法交易。
3.3 網絡教育滯后
由于網絡安全教育的滯后性,我國大學生網上倒賣國家保護動物、散布與傳播網絡謠言、網絡行騙、傳播網絡病毒等犯罪行為時有發生。網絡的開放性,部分網站還充斥著各種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攻擊中國共產黨的言論以及一些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言論。大學生如果沒有堅定的信仰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就會淡化國家意識,動搖愛國主義信念,懷疑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其思想觀念將受到很大的沖擊。這就需要高校重視網絡安全教育和網絡道德教育。
4 加強高校網絡建設與管理的有效途徑
4.1 提高重視,加大網絡建設投入
各高校需要轉變觀念,高度重視校園網絡建設的重要性,意識到網絡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性,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硬件設備要及時更換和補充,確保師生人數與設備的比例要合理,滿足師生的需求;提高校園網絡覆蓋面和網絡速度,使校園網成為校園主體網絡。
其次要引進高端設計技術,加強校園網站的設計,做到網站內容豐富、板塊清晰、渠道暢通,提高網站的關注熱度和使用率。網站的設計包括學校各部門的板塊,還應該設計學生學習生活的一個專業板塊,具體包括以下板塊:一是信息類板塊,主要包括學校的一些通知、公告、就業信息、可就國內國際近期發生的熱點問題設置新聞鏈接、和其它類與學生生活學習相關的信息;二是學習研究板塊,主要涉及各專業學習資料的下載專區、網絡精品課程網絡鏈接,各項等級證書的考試時間和注意事項、專題講座介紹及通知、各專業學習和考試自由交流區;三是活動娛樂板塊,主要針對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校內活動、最新電影、最新電視劇、尋物啟事、招領啟示等互動交流區。通過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來針對性來加強網絡的建設,提高網絡的使用率,提高學校的宣傳效果。
4.2 加強網絡管理隊伍建設
校園網是校園網絡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校園的一個重要信息源,發揮著宣傳、教育、引導和活躍校園文化生活的作用。要把校園網建設成為有吸引力的、有說服力的、有大面積覆蓋率的主流網站,必須建立一支專業能力較強的網絡管理隊伍,主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一是根據國務院頒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結合高校自身實際情況,制定高校網絡安全使用條例,引導大學生安全用網;二是進行網絡監控,網絡管理人員對校園網內發布的各種信息利用各種技術手段進行監控,防止不良信息擴散和傳播,防止黑客對校園網絡的攻擊,從而營造良好的校園網絡環境;三是積極接受廣大師生對校園提出的網絡建設良言,及時完善網絡的建設。做到在網絡隊伍的管理與引導下,高校校園網絡能夠安全、高效的運行,使網絡文化成為主導校園文化的主體文化。
4.3 加強網絡安全教育
網絡的虛擬性、開放性和多元性給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了諸多好處,但是由于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和網絡道德的薄弱,直接導致大學生網絡犯罪行為、網絡失德行為、網絡受害行為和網絡成癮等現象,這將直接影響了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質量。因此,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在內容上必須包括網絡法制教育、網絡道德教育、網絡安全防范技能教育以及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四個方面的內容。
針對以上四個方面的教育,學校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一是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榮辱觀、愛國主義為核心,進行網絡的正面引導,營造高雅的校園網絡文化氛圍。二是通過專題講座、新生引導活動、形勢教育課、心理約談等形式進行網絡法制、網絡安全防范技能以及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增強廣大師生對網上有害信息的甄別、抵制、批判能力,引導廣大師生形成科學、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網習慣。三是創新網絡道德教育形式,加強網絡道德教育課程設置。開展與網絡道德相關的活動,收集當今大學生最關注的話題,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的進行網絡道德教育。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工作的探索與創新,使得網絡道德教育課程更加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