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科 孫冬
摘要:當前項目驅動化課程改革中存在有多方面的問題:舊有教學模式阻礙、新項目體系構建及開發能力不足等多方面問題。文章從現代職業教育以及項目驅動管理教學改革現狀入手,以《數據庫程序設計》教學改革為例,進一步強調加強對“項目驅動化”概念的理解,重視對課程項目驅動開發關鍵技術的掌握。
關鍵詞:項目驅動化;教學改革
近幾年,高等職業教育迅猛發展,新型的職業教育研究及實踐探索正向更深的領域探索,高職課程“項目驅動化”改革正在成為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領域。然而,在項目驅動化課程實踐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掌握“項目驅動化”課程改革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從課程面向對象的轉變、課程實際案例的選擇、項目驅動整合體系的構建等多方面出發,更深層次的推進當前高職專業課程體系朝向以“就業”為導向的新型課程體系轉變。
1 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現狀分析
職業教育的發展,并沒有促進課程模式在整體上進行改革,在課程實施層面上也沒有更有力的推進,同時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依然無法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無法跟上當前社會對高技術和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需求,無法促進學生的積極性,也不適于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阻礙了高職教育的推進,課程考核體系方式難于反映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水平。
2 現有項目驅動管理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建設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標準是深化課程改革的切入點。以項目管理、工作過程為導向進行課程開發是順應當今世界職業教育改革潮流的正確舉措。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存在很多問題。以下,以我校計算機專業核心課程《數據庫程序設計》的項目驅動化改革為例,探討項目驅動教改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1 項目驅動名稱的確定缺乏實效性
在職業教育項目驅動化教學改革中,很多教師的項目課程設計不講求實效,沒有找到真正的項目載體。在做項目驅動改革中并沒有領會“項目驅動”內涵中以“典型產品”為載體來設計教學過程的意義,無法將教學過程中的知識點與項目中的實際操作串聯起來具體化。例如《數據庫技術》課程改革中,把課程中單個項目命名為“某某系統的開發”,相關子項目也命名為“某某系統開發”,項目名稱范圍過大;另外,部分教師只是將原有數據庫課程模式中的名稱改換,變“教學單元”為“模塊”,這些使得項目課程改革缺乏真實的效力。
2.2 項目驅動的教學內容的選擇盲目性
在“項目驅動化”的內容選取中教師往往僅憑主觀想象,缺乏嚴格的工作任務分析,難以擺脫以往的束縛,過分強調教學過程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試圖將整個教學過程所涉及的所有知識點穿插到單個或多個項目中,不考慮課時和配套設施條件的制約,僅僅將教學過程中所需要選擇不同類型的知識點,簡單羅列在一起。同時,教師選擇的項目過大,難度過大,更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造成了項目案例內容選擇的盲目性。
比如《數據庫程序設計》課程體系中的項目驅動化課程教學設計中往往以一個大的實際案例“學生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作為項目內容,沒有突破舊有數據庫課程體系的束縛。
2.3 項目驅動化教學體系建構缺乏科學性
高職項目驅動化課程的開發不可能依靠一個獨立的項目來實現,選擇綜合項目和相關聯的子項目成為項目課程開發的關鍵環節。然而,在具體的課程改革實踐中往往存在綜合項目與子項目關系脫離、各子項目之間知識重復的現狀。比如在《數據庫程序設計》課程改革中,在設計上所涉及的查詢方式較多,考慮到案例的代表性應用設計中不常見的矛盾,在子項目的選擇上難以取舍,使彼此聯系不緊密的查詢方式羅列在了一起。
2.4 教學資源的利用缺乏有效性
項目化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教學資源在不能合理分配、共享性不高,使得學校相對匱乏的教學資源無法得到有效的利用。例如,《數據庫程序設計》課改中,由于教師缺乏實際企業調研、市場需求分析,整體課程教學設計難以有效實施;然而,實驗管理中心等職能部門大量購買企業開發的各類數據庫以供實際使用,商業化的數據庫開發與校內數據庫課程教學內容嚴重不一致。另外,學校與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但只是流于形式,校外資源得不到利用,校企合作難以真正做到實處。
從以上可以看出,造成當前“項目驅動化”課程改革在實踐中出現了諸多問題。其首要原因就是對項目制定以及項目開發等方面理解模糊,往往混淆項目功能、項目分析等概念的涵義,不注重在教學過程中知識點與實操技能的關系。
另一方面,學校與實際企業之間缺乏合作、教師職業實際操作能力不強、缺乏團隊協作等也是目前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3 項目化課程改革在職業教育中實施
高職教育作為新技術、新形勢下以就業為導向、一種以“默會知識”為主體、“嚴”技能型、以熟至巧的實踐性教育,它只能通過“工學結合”“項目驅動”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因此,如何推進項目化課程改革在現代職業教育中的實施,是當務之急。
3.1 應加強對課程“項目”的理解
職業教學改革過程中證明,如果僅僅將教師的教學觀念進行轉變是不夠的。教改首先應理解其“項目制定”的涵義,正確區分教學項目與教學目的、教學項目與培養技能的關系,樹立起課程改革的新結構觀,把握其深刻內涵。在《數據庫程序設計》課程職業化、項目化改革中,即不能延用原有的學科體系的教學設計,忽視復雜的工作情境,也不能一味的強調動手實踐能力而忽略知識基礎的學習。
應組織教師深入到企業和兄弟職業院校學習與培訓,掌握目前相關技術發展的新應用,能夠講述課程職業項目驅動化設計過程;另一方面,進一步促進教師間的交流,這樣有助于加深對“項目驅動化”教改的理解,有針對性的、科學的選擇項目案例,從而更好的達到項目驅動化課程改革。
3.2 重視對“課程項目驅動化”開發關鍵技術的掌握
從課程目標到課程門類、從課程結構到課程內容、從課程實施環境到課程評價,這一復雜的工程需要教師對課程開發技術的加強,從而提高教師在進行項目化課程改造的能力。
在定位《數據庫程序設計》課程目標上,要清楚的區分實際課程計劃的目標,做到正確制定;在課程門類的劃分上,要注重對工作任務分析方法的掌握,重新審視本專業的課程體系,由幾大類組成以及由哪幾門具體課程組成,盡可能的避免在數據庫實際項目設計環節出現重復;另外,在對于項目驅動化課程內容開發這一最難把握、最為繁瑣的環節上,應加強提高對課程實踐環節的安排,組織學生應對數據庫開發環節中出現的問題,使其提高未來求職環境等制約因素的分析能力,從而做出正確決策。
3.3 提高課程中交叉學科研究及團隊協作能力
職教改革是呈縱深式的推進,教學改革也需要從宏觀和微觀上要求教師走向合作。在項目驅動化教學改革中不僅僅需要課程內容,同時也需要很多相關學科的知識,因此對于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革而言,單憑個人力量是很難完成項目教學設計和實施。
因此,當前“項目驅動化”改革需要教師具有更加嫻熟的專業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同時還需要進一步了解相鄰、相關學科及跨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從而更好的將課程改革最優化;另一方面,教學改革過程中應該強調團隊協助的能力,最大限度的發揮出集體智慧,從而有效的對課程進行有機整合。
在課程項目驅動化改革過程中,必須將“雙師素質結構”作為教學團隊建設的重點。目前,職業教改要求企業與學校聯合,培養出適應新形勢下的以就業為導向的技能人才,因此,需要將培養職業技能以及協作能力作為教學改革的總體思路。
3.4 加強院校與行業、企業的廣泛合作
職業教育體課程改革的深入,需要學校能夠參與到企業的實際工作中去,深度合作,同時讓企業的技能人才直接參與到教學環節中,突破教學資源匱乏的瓶頸,這是實現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必然選擇。
加強專業建設和企業的深度融合,在《數據庫程序設計》課程體系中采用“公司+學校+教師+學生”的教學運行機制,將數據庫課程過程設定為“案例教學—項目開發—總結提高”,在《數據庫程序設計》課程改革中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評價制度上,真正將校企合作等制度落到實處。使教師能夠與來自行業企業第一線技術人員相結合,形成新型師資隊伍組織模式,構建創新的“螺旋推進式”課程體系,打破傳統課程設置方法,真正實現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
4 結語
高職教育作為新技術、新形勢下以“就業”為導向、一種以“默會知識”為主體、“嚴”技能型、以熟至巧的實踐性教育,它必須通過“工學結合”“項目驅動”等教學改革來體現它的價值。“項目驅動化教學改革為“課程”在高職教育新形勢下,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只有將項目驅動化改革進行的更深入、更透徹,才能實現企業、學校與學生三方從中找到契合點,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