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璟宏 周輝霞 熊湘平
六味地黃丸結合拜糖平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觀察
張璟宏 周輝霞 熊湘平
目的觀察六味地黃丸結合阿卡波糖片(拜糖平)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方法117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58例)和觀察組(59例)。對照組口服拜糖平,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六味地黃丸。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后兩組患者血糖均有所改善,觀察組血糖改善水平優于治療前及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不良反應主要表現低血糖、脹氣和腹瀉。結論六味地黃丸結合拜糖平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確切,可在臨床廣泛應用。
六味地黃丸;阿卡波糖片;2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臨床高發常見疾病,2型糖尿病占全部患者90%以上,西藥常用藥物包括磺酰脲、雙胍類等[1]。這些藥物在控制血糖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但對于糖尿病并發癥效果不顯。傳統中醫學認為,糖尿病屬“消渴”范疇,氣陰兩虛是其基本病機。拜糖平是一種α-糖苷酶抑制劑,對餐后血糖的下降作用較為明顯[2]。對氣陰兩虛糖尿病采用六味地黃丸結合拜糖平的方法,結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7例,男67例,女50例,平均年齡(41.9±6.5)歲,平均病程(4.3±1.2)年。隨機分對照組(58例)和觀察組(59例)。對照組男32例,女26例,平均年齡(42.1±5.5)歲,平均病程(3.8±1.5)年;觀察組男35例,女24例,平均年齡(43.3±7.1)歲,平均病程(4.1±1.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符合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及中醫辨證為氣陰兩虛型者;既往服用藥物治療后血糖均未達標者:糖化血紅蛋白>6.5%或空腹血糖>7.0mmol/L;以往未服用過拜糖平,患者知情同意參與觀察。排除1型和妊娠期糖尿病,肝腎功能不全伴嚴重感染、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甲狀腺功能異常,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拜糖平(北京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治療,1~3 d口服50mg/次,第4天起加至100mg/次,3次/d,飯前服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六味地黃丸 (濃縮丸,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治療,8丸/次,3次/d。兩組均治療2個月。
1.4 觀察指標 患者2周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4周測糖化血紅蛋白;記錄用藥不良反應及臨床療效。
1.5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消失或明顯改善,體征正常或明顯改善,空腹血糖<7.2mmol/L,餐后2 h血糖<8.3mmol/L;有效:臨床癥狀及生命體征明顯好轉,空腹血糖<10.0mmol/L,餐后2 h血糖<8.3mmol/L;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未改善或加重,各項指標未達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 100%。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血糖變化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糖均有所改善,觀察組血糖改善水平優于治療前及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1.5%,優于對照組的77.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指標 對照組(n=58) 觀察組(n=59)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空腹血糖(mmol/L) 9.77±1.21 8.13±1.32 9.95±1.03 7.18±1.21ab餐后2 h血糖(mmol/L) 13.28±1.83 11.25±1.59 13.87±1.72 9.05±1.15ab糖化血紅蛋白(%) 10.03±1.58 9.33±1.82 11.21±1.91 8.72±1.03ab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3 兩組不良反應 患者不良反應主要表現低血糖、脹氣和腹瀉;治療組低血糖1例,胃腸脹氣2例,腹瀉1例;觀察組低血糖1例,胃腸脹氣1例。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紊亂所致疾病,常伴高血脂、高血壓等,長期高血糖環境下,機體眾多組織、器官會受到損傷,可導致腎功能衰竭、眼底病變、心臟功能障礙、心腦血管病變等多種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控制血糖是減少糖尿病發病率及延緩慢性并發癥發展的有效途徑。
傳統中醫學認為,糖尿病屬“消渴”范疇,主要是由于飲食、情志、起居生活各方面失調所導致。氣陰兩虛是其基本病機。氣虛無力推動陰液在體內運行,致使陰液在體內聚濕生痰,痰聚日久則化火,火傷及陰液,則致陰虛,火熱侵及上焦為上消,侵及中焦為中消,侵及下焦為下消。腎為水臟,為氣之根,故消渴病的治療重在滋腎養陰,益氣生津[3]。
拜糖平是一種α-糖苷酶抑制劑,可延緩或減慢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從而降低血糖,特別對餐后血糖的下降作用較為明顯,是臨床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用藥物。六味地黃丸是中醫古方,方中重用熟地黃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為君藥。臣以山茱萸補養肝腎,并能澀精,取“肝腎同源”之意; 山藥補益脾陰,亦能固腎。三藥配合,是為“三補”。佐以澤瀉利濕泄腎濁,減熟地之滋膩;茯苓淡滲脾濕,并助山藥之健運;丹皮清泄虛熱,并制山茱萸之濕澀。三藥稱為“三瀉”。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其具有改善糖耐量和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并發癥、抗氧化損傷、改善胰島素抵抗、抑制胰島細胞凋亡等多種作用[4]。本次研究以六味地黃丸結合拜糖平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結果顯示,這兩種藥物聯合治療可以明顯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藥聯合應用療效確切,值得臨床參考。
[1]毛月芹,魏麗.糖尿病管理研究進展.山東醫藥,2014,54(16): 99-101.
[2]黃瓊.拜糖平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55例臨床觀察.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4,23(13):60-61.
[3]謝奇.六味地黃丸在2型糖尿病治療中的作用與研究.中醫臨床研究,2013,5(1):116-118.
[4]李保院,姜宏,邊瑞民,等.六味地黃丸的臨床應用進展.藥學研究,2014,33(3):170-17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9.119
2016-02-21]
510120 廣州市越秀區人民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