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培
冬眠1號聯合局部降溫在蛛網膜下腔出血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任培
目的對蛛網膜下腔出血治療中應用冬眠1號聯合局部降溫措施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方法92例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5例)和觀察組(47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內科治療,觀察組在常規內科治療基礎上給予冬眠1號聯合局部降溫措施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兩組神經功能缺損(NIHSS)評分均顯著下降,且觀察組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蛛網膜下腔出血治療中應用冬眠1號聯合局部降溫措施可取得顯著療效,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蛛網膜下腔出血;冬眠1號;局部降溫措施
蛛網膜下腔出血屬于臨床常見神經科急癥,具有起病急促、容易再次出血、頭痛嚴重等特點[1]。為探討該病有效的治療方法,作者選取92例患者進行研究,對其中47例患者給予冬眠1號聯合局部降溫措施治療,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2例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男54例,女38例,年齡56~83歲,平均年齡(63.9±6.4)歲;病程1~13年,平均病程(8.2±1.6)年;將92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5例)和觀察組(47例)。
1.2 方法 對照組展開常規內科治療,利用20%甘露醇展開顱內降壓后,展開止血、防止出血、解痙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患者冬眠1號肌內注射,給藥劑量根據患者病癥、體重等確定,通常給藥劑量為30mg;同時以冰枕給予局部物理降溫。兩組患者均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前后對比兩組患者NIHSS評分,并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價。療效評定標準:治愈:治療后NIHSS評分減少91%~100%;顯效:治療后NIHSS評分減少46%~90%;有效:治療后NIHSS評分減少18%~45%;無效:治療后NIHSS評分減少<18%;治療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比較 治療前對照組NIHSS評分為(5.5±0.4)分,觀察組為(5.7±0.6)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NIHSS評分為(3.2±0.2)分,高于觀察組的(1.1±0.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蛛網膜下腔出血在臨床中發病率較高,在急性腦卒中中占比為10%左右,在所有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占比為20%左右[2]。該病可由多種原因引發,其中最常見致病原因為顱內動脈瘤,患者在發病24 h后可出現二次出血,嚴重者可發生多次出血,同時由于蛛網膜顆粒及腦血管痙攣等原因,此類患者可遺留交通性腦積水與神經功能缺損[3],故而需及時給予相應治療。
對于蛛網膜下腔出血進行治療時,應及時止血以防止再次出血,同時還應對患者腦血管痙攣加以控制,促使患者神經系統逐漸恢復。低溫療法是采用物理降溫方法促使患者體溫下降到預期的低溫水平,從而對疾病發揮治療效果。低溫療法在臨床中具有悠久的應用歷史,目前主要是用于重度顱腦損傷如腦膜炎等臨床治療中,其作用機制為降低鈣離子內流,對鈣離子超載現象加以緩解;對炎癥因子表達過程加以抑制,降低患者炎性反應;促使自由基水平降低,改善患者氧化應激反應;對酶促級聯反應加以抑制,阻斷細胞凋亡;對患者體內興奮性氨基酸的過度釋放加以抑制,有效降低毒性反應促使顱內溫度降低;對血腦屏障加以保護等。因此低溫療法可有效降低腦代謝率,保護血腦屏障,促使顱高壓降低,從而對神經細胞加以保護。冬眠1號是由杜冷丁、氯丙嗪及異丙嗪等組成的合劑,有鎮靜及鎮痛效果,可有效減輕劇烈頭痛引發的煩躁不安、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同時可發揮中樞抑制效果,可誘導患者于安靜環境中順利入睡。在蛛網膜下腔出血臨床治療中,采用冬眠1號聯合局部物理降溫方法可促使患者位于低溫狀態之中,可降低其腦代謝量及患者應激反應并減少機體能量損耗,對血腦屏障發揮有效保護作用,降低腦細胞凋亡率,緩解腦水腫,從而對神經細胞及腦細胞加以保護。
綜上所述,在蛛網膜下腔出血治療中應用冬眠1號聯合局部降溫措施可取得顯著療效,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1]張鳳佳.原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預后分析.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9):988.
[2]楊琳.動脈瘤栓塞術及腦脊液置換治療85例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療效分析.重慶醫學,2013,42(31):3784.
[3]趙龍.不對稱二甲基精氨酸與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的關.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3,30(12):261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9.145
2016-01-06]
467000 河南省平頂山市衛東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