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秀枝
淺析院前急救護理干預對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效果
樊秀枝
目的探討分析院前急救護理干預對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來院方式不同分為院前急救護理干預組(醫院急診出車接診)和對照組(家屬送診,沒對其進行院前急救護理干預),各60例。比較兩組發病至搶救、溶栓、住院的平均時間及死亡率。結果院前急救護理干預組發病至搶救、溶栓、住院的平均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院前急救護理干預組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院前急救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搶救及住院時間,降低死亡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院前急救護理干預;急性心肌梗死;臨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比較嚴重的類型,特點是發病率高,并發癥多而且發病年齡提前,是臨床內科常見的危重癥之一。在發病初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會發生心臟驟停、心室顫動甚至猝死,而且現在患者主要在院外發病,無法得到有效的急救與護理,危險性非常高,給其生命帶來極大威脅[1]。如果發病早期能得到良好的急救與護理,可以緩解患者病情,為下一步正確的治療提供保障。本院對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了院前急救護理干預,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救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86例,女34例,年齡46~78歲,平均年齡(57.4±6.9)歲。按照來院方式不同分為院前急救護理干預組和對照組,各60例。
1.2 方法 院前急救護理干預組主要為急救出車接診,均進行了必要的院前急救處理和護理措施。院前急救護理內容包括:①保證急救物資、藥品的齊全和設備的完好,接入呼救電話簡明扼要詢問病情,明確患者所在位置并在5min內出診,專人專職。②出診途中,聯系患者家屬并指導其先對患者進行自救治療(如有簡要自救內容更好)。③到達后,快速對病情進行評估,詢問家屬患者的發病癥狀和原因,了解發病時間和病情并監測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心電圖檢查,給予心電、血壓、呼吸和血氧飽和度監護并觀察患者的意識情況,除顫儀放置合理位置,迅速用留置套管針開通靜脈通路,以便患者突發病情變化時,可以及時給予搶救治療。④送診途中進行吸氧治療并保持患者絕對臥床處于平躺姿勢,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的平穩,給予心理護理,向患者解釋病情減輕疼痛所帶來的恐懼感和緊張感,增強患者的依從性,避免情緒激動增加心肌耗氧量而加重病情[2]。到急診后抽血查心肌酶譜——進行抗血栓治療。而對照組主要由家人送診,未進行院前急救護理,到急診后進行急救的步驟主要為:觀察生命體征——吸氧治療——抽血查心肌酶譜——使用抗血栓治療。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發病到搶救的時間、溶栓時間及住院時間。觀察兩組患者的死亡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時間比較 院前急救護理干預組發病到搶救平均時間為(26.1±8.5)min,溶栓平均時間為(1.3±0.7)d,住院平均時間為(6.9±3.4)d;對照組發病到搶救平均時間為(38.8±13.5)min、溶栓平均時間為(3.6±1.2)d、住院平均時間為(14.3±5.8)d。院前急救護理干預組發病至搶救、溶栓、住院的平均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2.2 兩組死亡率比較 院前急救護理干預組中接診入院前死亡1例,入院后死亡2例,死亡率為5.00%;對照組中入院前死亡7例,入院后死亡9例,死亡率為26.67%,院前急救護理干預組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時間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發病到搶救時間(min) 溶栓時間(d) 住院時間(d)院前急救護理干預組 60 26.1±8.5a 1.3±0.7a 6.9±3.4a對照組 60 38.8±13.5 3.6±1.2 14.3±5.8P<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死亡率比較[n(%),%]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特點是起病急,病情發展迅速,發病率和死亡率高,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劇及發病人群的年輕化,使我國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逐年升高。許多患者均為院外發病,可能在1 h內就會死亡,而且患者一旦發病,心內膜壞死可能在發病后18min內就會出現,而且急性心肌梗死后期的有效治療,離不開前期及時、有效的急救措施[3]。因此,及時進行有效的院前急救護理干預及搶救是關乎后期治療效果的關鍵環節。
院前急救是針對院外發生各種急、危、重癥患者所采取的治療策略,在疾病發生第一時間讓患者接受及時、正確、有效的急救措施。通過研究得知,進行院前急救護理干預對于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死亡率有很大作用。因此,本院將院前急救護理干預作為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重要措施。
本研究結果顯示,院前急救護理干預組發病至搶救、溶栓、住院的平均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院前急救護理干預組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過程中,院前急救護理干預是提高治療效果、減少急救時間、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和保障。實施正確的急救措施離不開各類有效的藥品、良好的急救儀器、專業的急救人員。因此,要提升院前急救護理干預的效果,必須采取以下措施加強管理:①加強護理人員的急救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培養人命大于天的急救意識,護理人員在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同時對患者進行預見性全方位的護理,及早發現潛在性病情變化及時采取防范措施。②加強對急救車急救設備、儀器的維護和保養,保證急救工作的順利進行。③保證急救藥品數量及種類的正常供應,為急救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
在對急性心肌梗死疾病進行治療時,除了急救醫生良好的臨床處理之外,急救護理人員也需要有良好的工作態度、高超的護理技能、嫻熟的儀器設備操作能力及豐富的臨床經驗,密切觀察患者生命特征及病情變化,采取預防性護理措施,切實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和存活率。
綜上所述,院前急救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搶救及住院時間,降低死亡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彭風云,林文霞,符鴻飛,等.急性心肌梗死在院前急救的護理路徑與對策.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1):13-14.
[2]焦國英.淺談院前急救護理干預對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效果.當代醫藥論叢,2014,12(14):108-109.
[3]侯妹冬.1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護理.內科,2007,2(5):853-85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9.185
2015-11-04]
524003 湛江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