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妮,王靈
(海南省人民醫院兒科,海南 ???570000)
哮喘患兒皮膚點刺試驗、嗜酸性粒細胞計數與肺功能變化的相關性分析
陳金妮,王靈
(海南省人民醫院兒科,海南 海口 570000)
目的 探討哮喘患兒皮膚點刺試驗、嗜酸性粒細胞計數與肺功能變化的相關性。方法選擇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間我院兒科收治的哮喘患者60例,其中發作期38例作為哮喘發作組,緩解期22例作為哮喘緩解組,另選取健康體檢兒童30例作為對照組。比較三組受試者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和肺功能檢查結果,哮喘緩解組和對照組另進行皮膚點刺試驗,比較該兩組受試者皮膚點刺試驗結果的差異。結果哮喘緩解組患兒的皮膚點刺試驗陽性率為68.18%(15/22),對照組為0(0/30),哮喘緩解組陽性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哮喘發作組和哮喘緩解組嗜酸性粒細胞計數明顯高于對照組,哮喘發作組嗜酸性粒細胞計數明顯高于哮喘緩解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哮喘發作組和哮喘緩解組患兒最大呼氣峰流速(PEF)、用力呼氣25%流速(FEF25)及FEF75明顯低于對照組,哮喘發作組患兒PEF、FEF25和FEF75明顯低于哮喘緩解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Person相關分析顯示,受試兒童皮膚點刺試驗檢測結果與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結果呈正相關(r=0.241,P= 0.012),肺功能與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結果無相關性(P>0.05)。結論皮膚點刺試驗檢測結果與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結果呈正相關,肺功能與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結果無相關性,三者結合對于哮喘的診斷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哮喘;皮膚點刺試驗;嗜酸性粒細胞;肺功能;相關性
支氣管哮喘是以嗜酸性粒細胞為主的多種炎性細胞參與的變態反應性疾病,也是兒童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該病與遺傳、環境和機體免疫等因素有關,受試者發病后出現喘息、氣促、胸悶等癥狀,影響小兒生活和成長[1]。目前,過敏原皮膚點刺試驗(SPT)是檢測哮喘過敏原的最常見方法之一,通過SPT可以尋找到過敏原,從而避免和過敏原接觸防止哮喘發作。而肺功能檢測可以判斷受試者氣流受限情況,對哮喘診斷、治療和聯系判斷提供重要依據[2]。目前,SPT、嗜酸性粒細胞和肺功能檢查已經成為臨床上哮喘診治的重要檢查方法,但對于哮喘患兒皮膚點刺試驗、嗜酸性粒細胞計數與肺功能變化的相關性仍缺乏相關報道[3-4]。為此,筆者進行了相關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間我院收治的哮喘受試者60例,所有受試者均符合我國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08年修訂)中哮喘的診斷標準[5],且年齡5~14歲。排除重度哮喘需進行機械通氣治療,不配合檢查等受試者。其中發作期38例作為哮喘發作組,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齡5~14歲,平均(7.8±2.1)歲。緩解期22例作為哮喘緩解組,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齡5~14歲,平均(7.6±2.3)歲。另選取健康體檢兒童30例作為對照組,男性17例,女懷13例;年齡5~14歲,平均(7.9±2.2)歲。所有受試者監護人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均自愿參與研究,各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皮膚點刺試驗 哮喘發作期禁行本試驗,故哮喘發作組未進行本試驗。應用18種變應原點刺液(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受試受試者1周前停用抗過敏藥物,在受試受試者前臂屈側腕部以上至肘窩以下區域消毒,待皮膚干燥后自下而上滴各種點刺液,并記住每一滴點刺液的變應原名稱,再應用一次性消毒點刺針垂直點在每一滴液體上,刺破皮膚約0.1 mm,8 min后觀察組胺反應,15~20 min后觀察變應原反應。以生理鹽水作為陰性對照,以組胺所致風團作為陽性對照,判定結果。
1.2.2 嗜酸性粒細胞計數 采集受試者指間血,應用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分析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絕對值,嗜酸性粒細胞計數>0.5×109視為異常升高。
1.2.3 肺功能檢查 應用德國Master Screen肺功能檢測儀,檢測受試者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氣容積(FEV1)、最大呼氣峰流速(PEF)、用力呼氣25%流速(FEF25)及FEF75。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多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一步組組間比較采用q檢驗,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兩組間的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應用Person相關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哮喘緩解組和對照組受試者皮膚點刺試驗檢測結果比較 哮喘緩解組和對照組共52例進行本試驗,其中哮喘緩解組陽性15例,陽性率為68.18% (15/22),對照組陽性0例,陽性率為0(0/30),哮喘緩解組陽性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χ2= 28.75,P<0.01)。
2.2 三組受試者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結果比較 三組受試者嗜酸性粒細胞計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哮喘發作組和哮喘緩解組嗜酸性粒細胞計數顯著高于對照組,哮喘發作組嗜酸性粒細胞計數顯著高于哮喘緩解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受試者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結果比較(±s)

表1 三組受試者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結果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哮喘緩解組比較,bP<0.05。
例數組別 嗜酸性粒細胞計數(×109) 38 22 30哮喘發作組哮喘緩解組對照組F值P值0.70±0.16ab0.58±0.18a0.17±0.06b3.842 0.028
2.3 三組受試者的肺功能檢查結果比較 哮喘發作組和哮喘緩解組受試者的PEF、FEF25和FEF75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哮喘發作組受試者的PEF、FEF25和FEF75明顯低于哮喘緩解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受試者的肺功能檢查結果比較(±s)

表2 三組受試者的肺功能檢查結果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哮喘緩解組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FVC(L)FEV1(%)PEF(L/min)FEF25(%)FEF75(%)哮喘發作組哮喘緩解組對照組F值P值38 22 30 0.9±0.1 1.0±0.2 1.1±0.2 1.349 0.822 100.2±15.4 101.5±15.8 103.2±14.2 3.998 0.672 87.3±12.7ab90.2±18.5a109.2±16.7b15.973 0.016 78.5±12.6ab90.2±12.8a95.6±10.4b13.564 0.021 74.8±13.6ab78.8±12.7a88.9±13.6b12.752 0.017
2.4 三組受試者皮膚點刺試驗檢測結果與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的相關性 Person相關分析顯示,受試兒童皮膚點刺試驗檢測結果與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結果呈正相關(r=0.241,P=0.012),肺功能與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結果無相關性(P>0.05),見表3。

表3 皮膚點刺試驗檢測結果與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相關性(例)
哮喘是由多種細胞和細胞組分參與的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目前研究認為該病是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免疫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吸入過敏原是誘發哮喘和導致哮喘持續發作的重要因素。因此,了解哮喘兒童的致敏原,避免哮喘兒童接觸致敏原,對于哮喘的防治非常重要。目前,皮膚點刺試驗是臨床上診斷過敏原的常用方法之一,通過皮膚點刺試驗可以了解兒童過敏狀態,確定過敏原,對于制定協助哮喘診斷,制定相應干預方案有重要意義[6]。本研究中哮喘緩解組兒童和健康兒童均進行了皮膚點刺試驗,結果哮喘緩解組陽性15例,陽性率為68.18%,對照組陽性0例,陽性率為0,哮喘緩解組陽性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哮喘受試者確實存在過敏反應,而通過皮膚點刺試驗結合病史可以找出引發哮喘的過敏原,避免與之接觸。然而,由于皮膚點刺試驗是一種半定量的檢測模式,僅通過風團反應的直徑很難確定哮喘嚴重程度,這就需要與其他試驗結合進行診斷[7]。
嗜酸性粒細胞是引起氣道炎癥、變態反應和氣道高反應的關鍵細胞,在哮喘發病中發揮重要的作用[8]。嗜酸性粒細胞可以分泌具有神經和細胞毒性的堿性蛋白顆粒,該顆粒對氣道上皮具有很強的損傷作用。目前雖然很多輔助試驗被應用于哮喘的診斷中,但嗜酸性粒細胞計數仍然是一種不可替代的重要診斷方法。通過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可以對哮喘的診斷提供重要證據。本研究中三組嗜酸性粒細胞計數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哮喘發作組和哮喘緩解組嗜酸性粒細胞計數顯著高于對照組,哮喘發作組嗜酸性粒細胞計數顯著高于哮喘緩解組。證實哮喘受試者存在嗜酸性粒細胞升高的情況。然而由于嗜酸性粒細胞存在晝夜變化,且在某些傳染性疾病或血液疾病時也會異常升高,因此僅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升高不能診斷哮喘[9]。
氣道高反應是哮喘的重要臨床表現,哮喘病情嚴重程度與氣道高反應呈相關[10]。通過肺功能的檢查可以了解兒童氣道反應情況,從而了解哮喘嚴重程度。本研究中哮喘發作組和哮喘緩解組受試者PEF、FEF25和FEF75顯著低于對照組,哮喘發作組受試者PEF、FEF25和FEF75顯著低于哮喘緩解組受試者。其中PEF、FEF25和FEF75是反映中小氣道阻力的重要參數[11],其下降程度與氣道阻塞程度呈正比,而FEV1是反映大氣道呼氣相阻力的重要參數,本研究結果表明哮喘受試者存在小氣道阻力增強,提示哮喘發作可以導致小氣道反應性增高。
本研究通過對哮喘發作兒童、哮喘緩解兒童和健康兒童相關分析顯示受試兒童皮膚點刺試驗檢測結果與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結果呈正相關(r=0.241,P= 0.012),肺功能與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結果無相關性(P>0.05)。表明嗜酸性粒細胞和變應原在哮喘發病中均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嗜酸性粒細胞代表了機體的特異狀態,可以定量的間接反映病情,而皮膚點刺試驗檢測為半定量檢測,兩者結合可以對哮喘診斷提供更好的依據[12]。而肺功能雖然與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結果無相關性,但同樣對病情評估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議增加樣本量進一步分析相關性。
綜上所述,皮膚點刺試驗檢測結果與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結果呈正相關,肺功能與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結果無相關性,三者結合對于哮喘的診斷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1]李永鋒.老年急性重癥哮喘患者血漿生長激素釋放肽和嗜酸性粒細胞趨化蛋白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 35(11):3024-3026.
[2]Akram W,Hussein MS,Ahmad S,et a1.Validation of th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erceived practice ofasthma instrumentamong community pharmacists using Rasch analysis[J].Saudi Pharm J, 2015,23(5):499-503.
[3]陸彬彬,陸超,沈燕,等.小呼吸道功能和痰嗜酸性粒細胞在兒童咳嗽變異性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測定的意義[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3,28(16):1224-1226.
[4]曾霞.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治療對兒童哮喘肺功能的影響及療效觀察[J].海南醫學,2015,26(2):256-257.
[5]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呼吸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J].中華兒科雜志,2008,46(10):745-753.
[6]袁潔,安淑華,史玲艾,等.肺功能、皮膚點刺試驗與嗜酸性粒細胞在小兒哮喘和咳嗽變異性哮喘中的相關性分析[J].河北醫藥, 2014,36(21):3223-3226.
[7] 閆俊梅,陳靜,黎海芪,等.嬰幼兒雞蛋與牛奶過敏食物皮膚點刺試驗的診斷價值[J].中華兒科雜志,2011,49(5):329-332.
[8]張前明,吳瑕,李勁松,等.兒童過敏原皮膚點刺試驗213例分析[J].安徽醫學,2015,36(8):989-991.
[9]孫俊生,黃震,劉文鳳,等.慢性持續期哮喘患者誘導痰嗜酸性粒細胞比例變化及與肺功能的關系[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5,37 (5):588-590.
[10]唐曉迪,孫中厚,張倩,等.哮喘患兒皮膚點刺試驗反應強度與呼氣一氧化氮和肺功能的關系[J].青島醫藥衛生,2014,46(3):176-178.
[11]Jae WJ,Jae CC,Jong WS,et a1.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sensitized allergens in adult korean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J].AllergyAsthma Immunology Res,2010,2(2):102-107.
[12]李世葵,杜賢,黃麗英,等.血清IgE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檢測在兒童哮喘中的臨床意義[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2,14(3): 233-234.
R725.6
B
1003—6350(2016)14—2370—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6.14.047
2015-12-16)
陳金妮。E-mail:jinni99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