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斌
兒童發熱期間CRP、PCT檢測的分析
徐宏斌
目的探討血清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檢測在兒童發熱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108例發熱患兒,按照是否存在細菌感染分為研究組(細菌感染,60例)與對照組(非細菌感染,48例)。所有患兒均實施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檢測,并進行比較,同時觀察兩指標檢測細菌感染的敏感度及特異度。結果研究組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水平[(2.9±1.2)μg/L、(61.2±46.3)mg/L]均高于對照組[(0.2±0.1)μg/L、(7.2±0.2)m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單純C反應蛋白、血清降鈣素原檢測細菌感染敏感度(83.3%、85.0%)與C反應蛋白、血清降鈣素原聯合檢測細菌感染敏感度(98.3%)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11、6.98,P<0.05);單純C反應蛋白、血清降鈣素原檢測細菌感染特異度(83.3%、56.3%)與C反應蛋白、血清降鈣素原聯合檢測細菌感染特異度(95.8%)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2、20.64,P<0.05)。結論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聯合檢測診斷兒童發熱性疾病的效果顯著,值得進行深入研究和推廣。
兒童;發熱;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
發熱在兒科臨床上較為常見,大多是由急性感染造成的。臨床上處理兒童發熱性疾病的關鍵,是對發熱原因進行分析[1-3]。有研究認為,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在快速鑒別細菌感染與非細菌感染發熱中效果顯著[4-6]。本研究以108例發熱患兒為研究對象,探討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108例發熱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是否存在細菌感染,將其分為研究組(細菌感染,60例)與對照組(非細菌感染,48例)。研究組60例患兒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3個月~5歲,平均年齡(2.3±1.9)歲;入院時體溫均>38.0℃,發熱時間6~8 d,平均發熱時間(3.1±2.5)d;27例細菌性肺炎,17例化膿性扁桃體炎,10例敗血癥,3例泌尿系統感染,2例急性細菌性淋巴結炎,1例化膿性腦膜炎。對照組48例患兒中,男26例,女22例;年齡3個月~5歲,平均年齡(2.4±1.7)歲;入院時體溫均>38.0℃,發熱時間6~8 d,平均發熱時間(3.2±2.6)d;15例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14例為腺病毒感染,10例為川崎病,5例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3例為幼兒急疹,1例為風濕熱。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發熱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兒均在入院24 h內,抽血檢查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水平。采用雙抗體夾心免疫熒光法檢測血清血清降鈣素原,所用檢測卡為法國Biomerieus Sa公司生產。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所用儀器為美國Beckman公司生產的Beckman Coulter Immage 800特定蛋白分析儀及配套試劑盒,嚴格按照儀器與試劑盒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
1.3 判斷標準 陽性診斷標準:C反應蛋白≥10mg/L,血清降鈣素原≥0.25 μg/L。敏感度=真陽性/患兒受試者總數×100%;特異性=真陰性/無病受試者總數×100%[7]。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水平對比 研究組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水平[(2.9±1.2)μg/L、(61.2±46.3)mg/L]均高于對照組[(0.2±0.1)μg/L、(7.2±0.2)m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單純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檢測細菌感染與聯合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對比 單純C反應蛋白、血清降鈣素原檢測細菌感染敏感度(83.3%、85.0%)與C反應蛋白、血清降鈣素原聯合檢測細菌感染敏感度(98.3%)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11、6.98,P=0.004、0.008<0.05);單純C反應蛋白、血清降鈣素原檢測細菌感染特異度(83.3%、56.3%)與C反應蛋白、血清降鈣素原聯合檢測細菌感染特異度(95.8%)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2、20.64,P=0.045、0.000<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兒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水平的對比(±s)

表1 兩組患兒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水平的對比(±s)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組別 例數 血清降鈣素原(μg/L) C反應蛋白(mg/L)研究組 60 2.9±1.2a 61.2±46.3a對照組 48 0.2±0.1 7.2±0.2t15.53 8.07P0.000 0.000

表2 單純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檢測與聯合檢測細菌感染的靈敏度和特異度的對比[%(n)]
多數兒童發熱是由感染造成的,如真菌、病毒、結核、細菌等。此外,也有部分患兒是由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等非感染因素造成的。因此,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需要對兒童發熱性疾病的發病原因、性質等進行判斷。
血清降鈣素原為無激素活性的降鈣素原肽物質,是降鈣素的前體激素,包括116個氨基酸。一旦機體出現炎癥反應,會刺激多種器官的不同類型細胞,導致血清降鈣素原分泌含量增加,且能對系統性細菌感染、寄生蟲感染、真菌感染等進行選擇性反應。在機體出現細菌感染后2 h,便能檢測出,且在12~24 h內可達到高峰,不會受抗生素與激素的影響。一旦感染得到控制,血清中降鈣素原的含量會隨之降低[8-12]。因此,血清降鈣素原可以作為判斷細菌感染的重要指標應用于臨床。
C反應蛋白是一種常見炎性標志物,為非特異性急性時相蛋白。當機體處于正常生理狀態時,其血清中C反應蛋白含量較低。而一旦機體出現感染或組織損傷,會提升C反應蛋白含量,且能在炎癥開始數小時就升高,48 h達到峰值。C反應蛋白與患者感染程度呈正相關[13-18]。
本研究中,研究組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水平[(2.9± 1.2)μg/L、(61.2±46.3)mg/L]均高于對照組[(0.2±0.1)μg/L、(7.2±0.2)m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細菌感染型發熱患兒的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水平高于非細菌感染型,可以作為判斷細菌感染的重要指標應用于臨床。此外,本研究單純C反應蛋白、血清降鈣素原檢測細菌感染敏感度(83.3%、85.0%)與C反應蛋白、血清降鈣素原聯合檢測細菌感染敏感度(98.3%)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11、6.98,P<0.05);單純C反應蛋白、血清降鈣素原檢測細菌感染特異度(83.3%、56.3%)與C反應蛋白、血清降鈣素原聯合檢測細菌感染特異度(95.8%)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2、20.64,P<0.05)。凸顯出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聯合檢測在診斷兒童發熱性疾病中的優越性。
綜上所述,在兒童發熱患者的臨床診斷過程中,聯合檢測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能提升診斷準確率,值得進行深入研究和推廣。
[1]羅誠武,李深根,吳彩霞,等.血清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對發熱兒童早期鑒別診斷的應用價值.中國當代醫藥,2015,22(4):116-118,121.
[2]李世玲,黃延風.104例兒童不明原因長期發熱的臨床分析.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45(4):731-733.
[3]吳斌,解啟蓮.小兒不明原因發熱的臨床病因及特征分析.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35):3912-3914.
[4]趙志軍.C反應蛋白及血清降鈣素原聯合檢測在發熱患者診斷中的應用.醫療裝備,2016,29(10):83-84.
[5]高然,顏曉菁,于錦香,等.血清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聯合檢測在惡性血液病發熱中的診斷價值.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5,38(4):249-252.
[6]葉倩,陳燕,羅玲清,等.血清降鈣素原及C反應蛋白在鑒別腫瘤患者發熱原因中的價值.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4,35(19): 2604-2606.
[7]王莉敏,李艷麗,喬曉亮.C-反應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降鈣素原聯合檢測在兒童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253-254,257.
[8]丁亞利,薛新娜,梁晶晶.WBC、CRP和PCT在急診發熱患者診治中的應用.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6,37(9):1263-1264.
[9]周濟.液體復蘇對感染性休克患者C反應蛋白、血清降鈣素原含量的影響.中國傷殘醫學,2015(24):29-30.
[10]李輝,李素芬.血清降鈣素原和血清前白蛋白檢測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右江醫學,2015,43(6):723-725.
[11]陳先春,劉婷,肖德俊,等.降鈣素原和內毒素檢測在診斷白血病化療后并發感染中的價值.實驗與檢驗醫學,2015(5):632-634.
[12]郭鵬威,王潔,林栩,等.血清降鈣素原在診斷血液透析病人感染中價值的探討.右江醫學,2014,42(4):439-441.
[13]蔣靈霓,唐丹維.血清降鈣素原測定在急診發熱患者診斷中的應用.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5,36(17):2531-2532,2535.
[14]戴全喜.檢測C反應蛋白(CRP)指標變化對燒傷患者臨床感染用藥的指導意義.湖北中醫雜志,2014(11):56.
[15]井軍虎,李立宇.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變化及其與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的相關性研究.實用醫學雜志,2014(12):2010-2011.
[16]黃之文,郭清,楊浩,等.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療前后的外周血中性粒細胞CD64、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水平的變化.中國現代醫生,2014(14):66-68.
[17]陳江山.急診胸部創傷患者早期SIRS評分及血清中C反應蛋白含量與創傷后感染的相關性研究.河南中醫,2014(B6):208-209.
[18]李振興,譚萬壽,顏勇華.超敏C反應蛋白和纖維蛋白原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中的變化及其相關關系.中外醫學研究,2016,14(4):15-1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0.023
2016-09-18]
471000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