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廣周
腦梗死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
于廣周
目的探討腦梗死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的檢測及臨床意義。方法45例腦梗死患者作為實驗組,45例體檢的健康人為作為對照組。兩組均實施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等檢測,并比較分析兩組檢測結果。結果實驗組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水平分別為(12.6±2.1)mg/L、(4.4±0.8)g/L,對照組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水平分別為(2.7±0.8)mg/L、(2.7±0.6)g/L,實驗組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分別為(5.4±1.0)、(2.3±0.8)、(3.7±0.9)、(1.2±0.4)mmol/L,對照組患者的各項指標水平分別為(4.1±0.8)、(1.1±0.6)、(2.6±0.4)、(1.6±0.4)mmol/L,兩組血脂指標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檢測在腦梗死患者臨床診治中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進行深入研究和推廣。
腦梗死;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
腦梗死作為臨床上一種常見心腦血管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患病率、致殘率、病死率均較高。血漿纖維蛋白原是臨床上公認的引發老年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在腦梗死發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超敏C反應蛋白是一種常見炎癥標志物,一旦機體內超敏C反應蛋白含量提升,會增加心腦血管事件發生風險[2]。本研究以45例腦梗死患者及45例健康人為研究對象,探討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的檢測及臨床意義,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45例腦梗死患者作為實驗組,以同期到本院體檢的45例健康人作為對照組。排除含惡性腫瘤、肝腎功能不全及嚴重并發癥的患者。實驗組45例患者中,男26例,女19例;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61.5±7.3)歲。對照組45例患者中,男27例,女18例;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61.1±7.2)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
1.2 方法 采用乳膠凝集比濁法檢測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抽取兩組研究對象2ml空腹靜脈血,將其置入非抗凝試管,并在2 h內進行離心處理,對血清進行分離。其中,超敏C反應蛋白含量采用免疫比濁法進行檢測。采用奧林巴斯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檢測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所用試劑盒由北京首都醫科大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嚴格按照儀器及試劑盒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參考值為0~6mg/L。血漿纖維蛋白原標準值為2.0~3.8 g/L[3]。并對血脂指標進行檢測,包括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水平對比 實驗組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水平分別為(12.6±2.1)mg/L、(4.4±0.8)g/L,對照組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水平分別為(2.7±0.8)mg/L、(2.7±0.6)g/L,實驗組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血脂指標的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分別為(5.4±1.0)、(2.3±0.8)、(3.7±0.9)、(1.2±0.4)mmol/L,對照組患者的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分別為(4.1±0.8)、(1.1±0.6)、(2.6±0.4)、(1.6±0.4)mmol/L,實驗組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高于對照組,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水平低平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水平對比(±s)

表1 兩組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水平對比(±s)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組別 例數 超敏C反應蛋白(mg/L) 纖維蛋白原(g/L)實驗組 45 12.6±2.1a 4.4±0.8a對照組 45 2.7±0.8 2.7±0.6t29.553 11.404P0.000 0.000
表2 兩組血脂指標變化情況對比(±s,mmol/L)

表2 兩組血脂指標變化情況對比(±s,mmol/L)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組別 例數 總膽固醇 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實驗組 45 5.4±1.0a 2.3±0.8a 3.7±0.9a 1.2±0.4a對照組 45 4.1±0.8 1.1±0.6 2.6±0.4 1.6±0.4t6.810 8.050 7.492 4.743P0.000 0.000 0.000 0.000
導致腦梗死發生、發展的病理基礎為動脈粥樣硬化,一旦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會致使血栓形成,而這一過程有大量的炎性介質與炎性細胞參與。
作為臨床上一種常見炎癥因子,超敏C反應蛋白參與到動脈粥樣硬化的整個發生與發展過程中,能致使斑塊破裂,引發血栓。C反應蛋白是常見環狀五球體蛋白,主要合成于肝臟上皮細胞,在判斷腦卒中預后中具有臨床意義。一般來說,當機體處于正常生理狀態時,血清中C反應蛋白含量較少。而一旦機體出現炎性病變,會促使肝細胞合成C反應蛋白量增加,提升血清中C反應蛋白濃度,從而導致斑塊形成、破裂,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發生風險。而且,C反應蛋白還能參與到組織損傷及炎癥反應中,導致血栓形成。而超敏C反應蛋白能對炎性因子進行刺激,致使炎癥反應發生、發展,致使患者出現缺血性卒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臨床上在對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時,需要采取積極措施,對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進行控制。
而血漿纖維蛋白原主要是經由肝細胞分泌成的蛋白質,可以沉積于血管壁,引發動脈硬化。此外,纖維蛋白原還能致使平滑肌細胞增生遷移,充分結合血小板膜上受體,致使血小板聚集,從而對凝血系統進行激活。隨著機體血漿中纖維蛋白原含量的提升,會增加其出現感染、炎癥的幾率。有研究認為,纖維蛋白原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會促使血管內膜吸附脂蛋白,導致纖維斑塊中聚集大量脂質,引發動脈粥樣硬化[4]。而且,一旦機體出現腦梗死,其血漿中纖維蛋白原的含量也會明顯提升。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水平分別為(12.6±2.1)mg/L、(4.4±0.8)g/L,對照組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水平分別為(2.7±0.8)mg/L、(2.7±0.6)g/L,實驗組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文獻結果相符[5]。由此可知,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可以作為判斷腦梗死病情的重要指標應用于臨床[6-11]。通常認為,高脂血癥是導致心腦血管時間發生的一個危險因素。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的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分別為(5.4±1.0)、(2.3±0.8)、(3.7±0.9)、(1.2±0.4)mmol/L,對照組患者的各項指標水平分別為(4.1±0.8)、(1.1±0.6)、(2.6±0.4)、(1.6±0.4)mmol/L,兩組血脂指標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通常對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檢測,敏感性與特異性不顯著[12-16]。
綜上所述,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檢測在腦梗死患者臨床診治中具有一定意義,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廣。
[1]郭留芹.腦梗死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和纖維蛋白原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中國實用醫藥,2014,9(3):45-46.
[2]劉新華.腦梗死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5):57-58.
[3]李哲誠.腦梗塞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醫藥論壇雜志,2015,36(7):122-123.
[4]李艷杰.腦梗死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中國實用醫藥,2013,8(7):60-61.
[5]龍璐,陶亞,王堃,等.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及纖維蛋白原檢測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意義.實用預防醫學,2013,20(5):599-601.
[6]王占峰.腦梗死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中國醫藥指南,2013(3):237-238.
[7]于甜甜.腦梗死患者超敏C 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0):49-50.
[8]賈漢偉.腦梗死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中國實用醫藥,2014,9(9):37-38.
[9]劉艷麗.腦梗死患者纖維蛋白原與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1):57-57.
[10]何玉清.腦梗死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檢測及臨床意義.中國實用醫藥,2013,8(21):138-139.
[11]李豐玲,李雪梅,于萍,等.血漿纖維蛋白原、超敏C反應蛋白與急性腦梗死相關性研究// 中國中藥雜志2015/專集:基層醫療機構從業人員科技論文寫作培訓會議論文集,2016:233-268.
[12]湯鳳英,石增剛,桑更生,等.頸動脈粥樣硬化、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與冠心病的關系// 中國南方國際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專刊,2010:995-997.
[13]唐萍,王斌,何麗華,等.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胱抑素C和纖維蛋白原與急性腦梗死患者關系的研究.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4(15):2045-2046.
[14]王丹,鄭輻,黃芩,等.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與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分析.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4(1):80-83.
[15]王姝.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與腔隙性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程度的相關性分析.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12,20(6):434-437.
[16]江顯萍,陳建華.急性腦梗死患者血纖維蛋白原、超敏C反應蛋白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關系.貴州醫藥,2012,36(4):312-31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0.024
2016-09-18]
463000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