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坤
血液透析患者與持續不臥床腹膜透析患者心絞痛發生率對比分析
安坤
目的對比分析血液透析患者(IHD)與持續不臥床腹膜透析患者(CAPD)心絞痛發生率。方法5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為IHD組,50例持續不臥床腹膜透析患者作為CAPD組,進行1年時間的病情監測。結果IHD組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高于CAPD組(P<0.05);IHD組患者9例患者發生心絞痛,發生率為18%,CAPD組患者2例發生心絞痛,發生率為4%,兩組心絞痛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IHD組患者心絞痛發生率高于CAPD組患者。
血液透析;持續不臥床腹膜透析;心絞痛
心血管系統并發癥是維持透析治療患者常見并發癥,也是導致其死亡的重要因素。心絞痛發作常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險因素,血液透析患者血液動力學不穩定,容易發生心肌缺血,而持續不臥床腹膜透析患者血液動力學變化較小,血液動力學相對穩定,心絞痛的發生率低于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金州區第一人民醫院行透析治療患者,年齡30~60歲,透析齡2~5年。5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為IHD組,50例持續不臥床腹膜透析患者作為CAPD組。IHD患者男30例,女20例。CAPD患者男28例,女22例。所有入選患者病情穩定,無急性心腦血管事件。IHD組患者每周透析治療3次,4 h/次,透析血流量180~200ml/min,透析液流速400ml/min,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CAPD組患者應用百特腹膜透析液,每天更換4次腹透液,夜間腹透液留腹。常規藥物維持不變。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具胸痛、胸悶癥狀時立即行心電圖檢查及心肌酶血檢測,診斷標準:心絞痛發作時ST段明顯下移(≥0.1 mV),發作緩解后ST段恢復,心肌酶學無改變。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在年齡、透析齡、慢性腎臟病基礎病、血紅蛋白、血脂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s,n)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s,n)
注:兩組比較,P>0.05
項目 IHD組 (n=50) CAPD組(n=50)年齡(歲) 45±15 45±15透析齡(個月) 42±18 42±18慢性腎小球腎炎 20 18糖尿病腎病 10 13高血壓腎病 8 10多囊腎 5 4梗阻性腎病 7 5
2.2 兩組患者血壓比較 IHD組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高于CAPD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心絞痛發生情況比較 IHD組患者心絞痛發生情況高于CAPD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血壓情況比較(±s,mm Hg)

表2 兩組患者血壓情況比較(±s,mm Hg)
注:與CAPD組比較,aP<0.05;1mm Hg=0.133 kPa
組別 例數 收縮壓 舒張壓IHD組 50 151.0±30.6a 95.6±19.7aCAPD組 50 139.8±18.9 85.2±15.7

表3 兩組患者心絞痛發生情況比較(n,%)
慢性腎臟病患者心血管并發癥高于正常人群[1],是導致其死亡的重要原因,近期研究表明[2]終末期腎臟病患者缺血性心臟病的發生率明顯高于正常人群。本研究中:IHD組患者心絞痛的發生率18%,CAPD組患者心絞痛發生率4%,IHD組患者心絞痛發生率明顯高于CAPD組患者(P<0.05),而且通過分析發現,IHD組患者血壓明顯高于CAPD組患者。高血壓、左室肥厚是導致心絞痛發作的重要因素,IHD組患者血壓控制差,與CAPD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且IHD組患者血壓波動大,血液動力學不穩定。血液動力學不穩定是導致心絞痛發作的另外重要因素,IHD患者血液動力學不穩定有兩個因素:①因為血容量變化大:IHD患者每周透析治療3次,每次超濾量1.5~3.0 kg,在超濾治療過程中血容量變化大,而在透析間歇期血容量是增加的,透析期間及透析間歇期血容量變化大。②每次行血液透析治療時,有200~300ml血液在體外循環,血液透析治療結束時這些血液重新回輸體內,這些血液的體外循環也能導致血壓、血氧的變化,而導致血液動力學不穩定。行CAPD治療的患者24 h持續緩慢超濾,無血液體外循環,血容量變化小,血壓波動小。因為IHD治療為間歇性,有些降壓藥可隨透析而透出,導致降壓藥血藥濃度不穩定也是導致IHD組患者血壓不穩定的一個因素。在本研究中還發現IHD組患者心絞痛多數發生在透析期間,考慮與血容量變化及血壓波動關系密切[3]。行IHD治療患者高流量動靜脈內瘺,酸堿平衡不穩定都可以導致左心室擴大、左室肥厚[4],而左室肥厚與心絞痛發生呈正相關。透析中脫水量獨立于透析前后的收縮壓與透析中收縮壓有關。研究顯示[5]:超濾量每增加機體總水量的3.3%,收縮壓增加0.24mm Hg,收縮壓對超濾量占身體總水量的比值更敏感。IHD組患者心絞痛發生率高于CAPD組患者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還是與IHD患者血液動力學不穩定、血壓波動大有關。CAPD治療血液動力學變化小,血壓波動小,更適用于心血管系統疾病不穩定的慢性腎臟病患者。CAPD患者在家中行透析治療,隨診間隔時間長,而IHD患者在醫院行透析治療,而且多數心絞痛發生是在透析治療過程中,在某種程度上可能對結果數據有影響。本研究中行IHD治療患者心絞痛發生率高于行CAPD治療的患者,此結論可能尚有不足之處,因為本研究為單中心小樣本研究,還需要大樣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以進一步證實。
[1]王志剛.血液凈化.第2 版.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566.
[2]張曉玲,白久旭,郝峻烽,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與心功能評價的相關性研.中國血液凈化,2014,13(7):506-509.
[3]李子芊,周亦倫.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壓變異與心血管疾病研究進展.中國血液凈化,2015,14(2):116-119.
[4]Gismondi RA,Neves MF,Oigman W,et al.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 is higher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pertension,2012:178078.
[5]Flythe JE,Kunaparaju S,Dinesh K,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tradialytic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2012,59(3):409-41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0.054
2016-08-22]
116100 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