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運 王蕓芝 孫巧麗
比索洛爾聯合厄貝沙坦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療的可行性研究
陳東運 王蕓芝 孫巧麗
目的研究比索洛爾聯合厄貝沙坦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療的可行性。方法8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治療A組(41例)和治療B組(42例)。治療A組給予常規擴血管、抗心力衰竭、強心、利尿劑治療,并給予厄貝沙坦治療。治療B組在治療A組基礎上加用比索洛爾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治療效果、干預前后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差異。結果治療B組慢性心力衰竭治療總有效率為95.24%,高于治療A組的75.6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較治療前均改善,且治療B組較治療A組改善更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比索洛爾聯合厄貝沙坦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療的可行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心功能以及預后,值得臨床推廣。
比索洛爾;厄貝沙坦;慢性心力衰竭;可行性
慢性心力衰竭為常見心血管內科疾病,是各種心臟病發展至終末階段的結果。臨床上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藥物較多,其中,比索洛爾屬于第二代β受體阻斷劑,而厄貝沙坦為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1]。本研究對比索洛爾聯合厄貝沙坦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療的可行性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心內科2014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8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治療A組(41例)和治療B組(4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治療A組患者中男27例,女14例;年齡56~76歲,平均年齡(62.19±4.65)歲。病程1~4年,平均病程(2.48±0.56)年;其中,冠心病24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1例,其他類型心臟病6例;心功能Ⅱ級12例,Ⅲ級25例,Ⅳ級4例。治療B組患者中男27例,女15例;年齡56~74歲,平均年齡(62.34±4.13)歲。病程1~4年,平均病程(2.51±0.59)年;其中,冠心病24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2例,其他類型心臟病6例;心功能Ⅱ級12例,Ⅲ級26例,Ⅳ級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基礎疾病、心功能分級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療A組給予常規擴血管、抗心力衰竭、強心、利尿劑治療,并給予厄貝沙坦治療,75~150mg/次,1次/d;治療B組在治療A組基礎上加用比索洛爾治療。比索洛爾初始劑量1.25mg,1次/d,可根據病情逐漸增加劑量至10mg/次,1次/d。兩組均治療8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治療效果、干預前后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的差異。心功能指標包括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治療效果分為:顯效:經治療,癥狀表現和體征消失,心功能好轉2個級別;有效:經治療,癥狀表現和體征改善,心功能好轉1個級別;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B組慢性心力衰竭治療總有效率為95.24%,高于治療A組的75.6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干預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干預前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較治療前均改善,且治療B組較治療A組改善更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干預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干預前比較,aP<0.05;與治療A組干預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LVEDD(mm) LVEF(%) LVESD(mm)治療B組 42 干預前 57.95±5.92 41.95±6.91 45.97±5.72干預后 48.22±3.59ab 50.22±12.59ab 37.58±3.26ab治療A組 41 干預前 57.75±5.91 42.75±5.24 45.85±6.16干預后 51.11±4.94a 47.11±9.94a 42.28±5.12a
慢性心力衰竭發病跟心室重構相關,患者以心室壁增厚、心室腔增大以及房室不協調收縮等為主要表現,治療的關鍵在于扭轉心室重構,延緩或抑制心力衰竭發展,并對神經內分泌異常表達進行抑制[3,4]。臨床研究顯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體內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以及交感神經系統的過度分泌,可導致血管緊張素Ⅱ升高,加速心功能惡化。另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減退的另一原因為β受體功能失調,采用β受體阻滯劑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室形態和功能,糾正心室重構,促進冠脈血供的改善,預防心律失常和猝死等不良事件的發生[5,6]。
厄貝沙坦為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具有較高的選擇性,可抑制血管緊張素Ⅰ轉換為血管緊張素Ⅱ,可特異性拮抗血管緊張素轉換酶Ⅰ受體,選擇性阻斷血管緊張素Ⅱ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Ⅰ受體的結合,對血管收縮和醛固酮釋放進行抑制,從而發揮降壓作用。比索洛爾為選擇性β1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對β1受體有高度選擇性,連續服用可有效控制心力衰竭癥狀,且患者耐受性高,無明顯不良反應[7,8]。
本研究中,治療A組給予常規擴血管、抗心力衰竭、強心、利尿劑治療,并給予厄貝沙坦治療。治療B組在治療A組基礎上加用比索洛爾治療。結果顯示,治療B組慢性心力衰竭治療總有效率高于治療A組,心功能指標改善更顯著(P<0.05)。
綜上所述,比索洛爾聯合厄貝沙坦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療的可行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心功能及預后,值得臨床推廣。
[1]馬麗霞,彭亂順,宮蕊,等.厄貝沙坦聯合比索洛爾對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漿BNP的影響.河北醫藥,2012,34(18):2752-2753.
[2]彭濤.比索洛爾聯合厄貝沙坦治療慢性心力衰竭32例臨床觀察.當代醫學,2011,17(19):131-132.
[3]譚倩,何有力.厄貝沙坦聯合比索洛爾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慢性心力衰竭治療總有效率觀察.中國基層醫藥,2015,22(8): 1248-1249.
[4]陽遠舟.比索洛爾聯合厄貝沙坦治療慢性心力衰竭(附65例分析).航空航天醫藥,2010,21(6):916-917.
[5]廖黎光.比索洛爾聯合厄貝沙坦治療慢性心力衰竭30例療效觀察.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17):1365,1367.
[6]潘曉武.厄貝沙坦聯合比索洛爾治療90例慢性心力衰竭療效觀察.醫學信息,2015,15(49):413-414.
[7]姜雪.厄貝沙坦和比索洛爾聯合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慢性心力衰竭治療總有效率評價.中國處方藥,2016,24(2):83-84.
[8]張橋,李春莉.比索洛爾聯合厄貝沙坦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6,16(3):324-32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0.066
2016-09-26]
454000 河南煤化焦煤中央醫院心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