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艷梅
川芎嗪聯合甲強龍治療成人腹型過敏性紫癜療效分析
白艷梅
目的探討川芎嗪聯合甲強龍治療成人腹型過敏性紫癜的臨床療效。方法48例腹型過敏性紫癜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及對照組,各24例。觀察組給予川芎嗪聯合甲強龍治療,對照組給予甲強龍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6個月復發率。結果觀察組皮疹消退時間、腹痛緩解時間、血便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83%,高于對照組的75.00%(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67%,6個月復發率為12.50%;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83%,6個月復發率為16.67%;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及6個月復發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川芎嗪聯合甲強龍治療成人腹型過敏性紫癜效果顯著,且未增加不良反應,但對降低復發率無顯著效果。
腹型過敏性紫癜;川芎嗪;甲強龍;療效分析
過敏性紫癜是臨床常見的一種以小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變態反應性系統性疾病,可累及皮膚、腎臟、關節滑膜和消化道黏膜等部位,其中腹型紫癜因伴腹痛、便血等表現,臨床癥狀較重,目前早期主要應用激素等藥物治療。本院采取川芎嗪聯合甲強龍治療腹型紫癜取得了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07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48例腹型過敏性紫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診斷均符合《血液病診斷與療效標準》[1]。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齡18~76歲。所有患者均先后出現皮膚紫癜及消化道癥狀,其中腹痛41例,嘔吐36例,血便33例,所有患者為初治病例,入院前未使用激素治療,感染或原發消化系統疾病導致的腹痛及消化道出血均排除?;颊唠S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24例。
1.2 方法 兩組常規給予抑酸、保護胃腸道黏膜、抗組胺、解痙等對癥支持治療,觀察組加用以下治療:①鹽酸川芎嗪注射液80mg加入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1次/d,連用7 d;②甲強龍10mg/(kg·d)加入250ml 0.9%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滴注,1次/d,共3 d,逐漸減半,消化道癥狀改善后改為強的松1.0mg/(kg·d)口服,逐漸減停;對照組單純給予甲強龍治療,用法同上。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治療期間觀察兩組患者皮疹消退時間、腹痛緩解時間、血便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對所有患者隨訪6個月。療效判定標準按張之南擬定的療效標準[1]分為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指標 觀察組皮疹消退時間、腹痛緩解時間、血便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臨床療效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83%,高于對照組的75.00%(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s,d)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s,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皮疹消退時間 腹痛緩解時間 血便消失時間 住院時間觀察組 24 5.78±3.19a 2.18±2.02a 3.11±2.14a 11.66±3.90a對照組 24 8.01±2.96 4.55±2.01 4.95±1.98 14.37±4.5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3 不良反應 兩組治療過程中均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觀察組出現低血鉀1例,高血壓2例,精神興奮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67%。對照組出現低血鉀1例,高血壓2例,精神興奮1例,感染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8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4 復發 隨訪6個月,觀察組復發3例,復發率為12.50%,對照組復發4例,復發率為16.67%,兩組復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過敏性紫癜是常見的血管炎疾病,大量研究認為免疫機制是引起血管炎的關鍵。發病機制主要是由于患者對致敏物質產生變態反應進而引發毛細血管炎甚至壞死性小動脈炎,Th2、Th17異常活化,白細胞介素-4(IL-4)、IL-5、IL-6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大量分泌,產生大量免疫復合物[2]。病理變化可見免疫球蛋白A1(IgA1)免疫復合物沉積在小血管壁上并引起相應的炎癥反應和組織損傷[3],血管周圍可見中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浸潤、漿細胞及紅細胞外滲致間質水腫,血管壁纖維素樣壞死、血管內皮損傷和血小板活化因子增高,血管內皮的損傷及內皮下膠原的暴露可激活血小板及凝血酶,出現血液高凝狀態,故抗凝治療在過敏性紫癜的治療中取得一定療效。但抗凝治療會增加出血的風險。川芎嗪為中藥川芎中提取的一種生物堿,因其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于心腦血管疾病,川芎中的阿魏酸具有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生成,增強前列腺素活性的作用,川芎嗪還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有效改善微循環[4],從而修復受損血管,改善臨床癥狀。
目前糖皮質激素仍是臨床主要治療腹型紫癜的藥物[5],但糖皮質激素有導致血小板活化、致高凝狀態的副作用,有可能導致微小血管炎癥加重,而川芎嗪可抑制血小板活化,故二者聯合應用可抵消或減弱激素相關副作用,增強療效。激素常見的不良反應為電解質紊亂、高血壓、糖耐量異常、精神興奮、感染、骨質疏松等,在標準劑量的甲強龍治療過程中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而川芎嗪為一種中藥生物堿,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二者聯合應用未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
綜上所述,甲強龍聯合川芎嗪能夠多方面協同治療腹瀉過敏性紫癜,二者聯用可快速緩解腹型紫癜癥狀,提高治療效果,且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72-176 .
[2]Li YY,Li CR,Wang GB,et al.Investigation of the change in CD4+ T cell subset in children with Henoch-Schonlein purpura.Rheumatol Int,2012,32(12):3785-3792.
[3]Lau KK,Suzuki HNovak J,Wyatt RJ.Pathogenesis of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Pediatr Nephrol,2010,25(1):19-26.
[4]何海銀,孟玲娟,賈春紅,等.川穹嗪注射液配合使用小劑量多巴胺輔助治療肺源性心臟病的臨床案例分析.中國現代醫學,2010,12(3):126-127.
[5]莊城林,蔣運生,林友青,等.甲基強的松龍聯合丙種球蛋白治療腹型過敏性紫癜的效果.廣東醫學,2015,36(8):1260-126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0.081
2016-09-27]
453400 河南宏力醫院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