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俊娜 杜娟娟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療術后的生存質量研究
溫俊娜 杜娟娟
目的探討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療術后對其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7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實施介入治療,依據住院尾號的奇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6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介入治療。評估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治療后生存質量差異。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4.4%)與對照組患者(77.8%)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各項生存質量內容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老年冠心病患者實施介入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療;生存質量
冠心病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患者由于動脈血管出現粥樣硬化病變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性壞死癥狀,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生命安全[1]。目前,手術治療以介入手術為主要手段,且效果較為顯著。本次研究中,作者選取本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采用介入治療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其實施效果及對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本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取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2例進行抽樣研究,所有患者均實施介入手術治療,病歷資料依據住院尾號的奇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6例。觀察組中男25例,女11例,年齡56~80歲,平均年齡(71.1±3.5)歲;對照組中男24例,女12例,年齡55~81歲,平均年齡(70.9±3.3)歲。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冠心病診斷標準[2]。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包括戒煙戒酒、限鹽限鈉、體育鍛煉等措施,同時根據患者癥狀發展情況給予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抗凝、β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以及他汀類藥物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介入治療,術者事先準備好特制的帶氣囊導管置入患者病變血管中,而后運送支架并以5~8個大氣壓維持患者動脈擴張狀態持續10~15 s,手術結束后4~6 h將患者鞘管拔除并對患者局部進行加壓包扎。患者術前術后均給予低分子肝素注射,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注射劑量。本組患者中有鈣化癥狀者還應該給予冠狀動脈內支架術治療,必要時給予頭顱超聲引導以便更好的完成介入手術。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①評估兩組患者治療效果[3]:顯效:心絞痛、胸痛等癥狀基本消失;有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持續時間等癥狀改善;無效:心絞痛等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使用西雅圖心絞痛量表[4]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差異,包括患者軀體活動、病情穩定、治療滿意、癥狀發作、疾病認知等多項內容,得分越高則代表患者生存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4%,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7.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生存質量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各項生存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軀體活動 病情穩定 治療滿意 癥狀發作 疾病認知觀察組 36 48.2±8.5a 4.8±1.6a 13.2±2.5a 19.2±6.5a 13.3±3.5a對照組 36 37.7±7.5 4.0±1.0 9.5±2.6 14.0±5.4 8.6±3.1
冠心病是當前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類型,其多見于中老年群體,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臨床統計顯示[5],目前我國冠心病發作年齡呈現出年輕化趨勢,其已經成為當前我國臨床重點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而當前臨床將冠心病分為無癥狀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絞痛、缺血性心力衰竭、猝死等多種疾病類型,患者臨床癥狀則標下出明顯的心絞痛、胸痛等,對患者生活質量也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提升患者生存期、降低患者死亡率、抑制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是目前治療冠心病患者的主要目的。
目前,臨床治療冠心病的主要方法味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其中手術治療又包括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兩種類型。本次研究給予觀察組患者介入治療。該手術能夠將充盈后的氣囊有效置于患者病變血管中并擴大患者狹窄的血管,有效改善患者血管血流阻塞現象。同時介入治療能夠于患者已經擴張的血管位置置入支架,有效預防患者血管狹窄現象的再次發生。與傳統藥物治療相比,介入于術能夠更加直接的改善患者血管狹窄癥狀,患者不需要日以繼夜的服用多種類型、效果不同的藥物,由此帶來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也更低,其臨床癥狀改善更為明顯。同時患者治療結束后療效肯定能促使患者心情更加樂觀,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質量提升效果也更明顯。最終本次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生存質量均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介入治療對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療效果良好,同時能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1]徐雪蓉.循證護理對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術后生存質量的影響.基層醫學論壇,2014,18(21):2767-2768.
[2]吳強.循證護理對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術后生存質量的影響.中外醫學研究,2014,12(7):82-83.
[3]王桂芳.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療術后的生存質量研究.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0):125-126.
[4]董行東,王菊飛,鄔武斌.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微創介入治療對其生存質量的影響分析.浙江創傷外科,2016,21(3):520-521.
[5]何培源,楊躍進,喬樹賓,等.75歲及以上不同性別老年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的預后分析.中國心血管雜志,2014,19(4):241-24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0.107
2016-09-18]
450000 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