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軍
鼓膜成形術與藥物保守治療單純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近遠期療效觀察
楊慶軍
目的觀察鼓膜成形術與藥物保守治療單純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近遠期療效。方法78例單純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9例。對照組患者給予氧氟沙星、地塞米松等藥物行保守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鼓膜成形術。比較兩組患者治療6、12個月的治療效果,記錄其治療6、12個月氣道骨差變化,評價聽力改善情況,同時觀察不良反應。結果治療6個月,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9.7%,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69.2%,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個月,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7.4%,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2.1%,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6、12個月氣道骨差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7.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鼓膜成形術治療單純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近遠期療效較藥物保守治療好,且不良反應輕,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鼓膜成形術;單純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藥物;保守治療;療效
單純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為臨床耳科常見疾病之一,是細菌感染中耳乳突腔黏膜、骨膜及骨質后引起的化膿性炎性反應[1]。藥物保守治療單純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存在創傷小、耐受性高等優勢,但起效慢,遠期復發率高,維持效果差,而鼓膜成形術是早期治療單純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基礎術式,通過修補鼓膜,可促進聽力恢復,遠期療效較好[2,3]。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單純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78例為研究對象,分析鼓膜成形術與藥物保守治療的近遠期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單純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78例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符合單純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診斷標準,聽骨鏈均完整,為單純鼓膜穿孔,且乳突、鼓竇、上鼓室無異常,鼻咽部未見炎性病變,鼓室黏膜干燥或稍濕潤,后經穿孔耳聲導抗正負壓平衡試驗、純音測聽、耳內鏡及CT檢查確診,CT檢查顯示存在密度增高影但術中探查為滲出液或黏性分泌物,中上鼓室無阻塞。排除鼓室硬化、合并耳膽脂瘤或中耳急性感染者。將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9例。觀察組(44耳),其中男26例,女13例;年齡19~36歲,平均年齡(27.53±2.82)歲。對照組(42耳),男25例,女14例;年齡20~35歲,平均年齡(27.55±2.4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山東天福制藥廠,國藥準字H37021178)5mg、0.3%氧氟沙星滴耳液(江蘇濟川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246)1ml,行保守治療,1次/d。觀察組患者在保守治療基礎上實施鼓膜成形術,以75%酒精棉球對耳道進行消毒,耳垂行局部浸潤麻醉,以1%利多卡因行鼓膜表層麻醉,耳內鏡指導下對鼓室病變及穿孔鼓膜情況進行探查,采用鉤針及麥粒鉗去除穿孔區域鱗狀上皮,對邊緣性穿孔者將耳道內少量上皮去除以形成創面,取脂肪塞入穿孔區域,使1/3位于鼓膜外側,2/3位于鼓室內,保持活塞狀。術后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并囑其減少打噴嚏、用力屏氣次數,避免移位。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6、12個月治療效果,記錄其治療6、12個月氣道骨差變化,評價聽力改善情況,氣道骨差≤20 dB視為聽力改善;并記錄不良反應。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顯著消失,聽力、聽力曲線及鼓室壓力復常;有效: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聽力提高10~15 dB以上,鼓室導抗圖改善;無效:癥狀及體征無改善甚至惡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6、12個月效果比較 治療6個月,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9.7%,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69.2%,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個月,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7.4%,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2.1%,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氣道骨差改善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6、12個月氣道骨差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6、12個月效果比較[n,n(%)]
表2 兩組患者的氣道骨差比較(±s,dB)

表2 兩組患者的氣道骨差比較(±s,dB)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耳數 治療6個月 治療12個月觀察組 44 15.14±1.63a 10.15±1.63a對照組 42 18.25±1.47 14.68±1.35t9.28 14.00P<0.05 <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12個月內,觀察組鼓膜穿孔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6%;對照組眩暈2例,鼓膜穿孔3例,感染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9%。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14,P<0.05)。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表現為反復耳流膿、鼓膜穿孔及聽力下降,嚴重者可引起顱內外并發癥,若未及時治療可引起耳聾,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可分為單純型、骨瘍型、膽脂瘤型,當前其治療以提高患者聽力及改善癥狀為主,除膽脂瘤與骨瘍型外,只要用藥正確可達到一定療效。其中氧氟沙星為廣譜抗菌藥,對革蘭陽性菌與革蘭陰性菌具有較強殺菌作用,但單純采用藥物保守治療起效速度慢,遠期存在一定復發率,因而維持效果較差[4]。鼓膜修補術一詞最早始于1878年,Berthold將其命名為鼓膜成形術,隨耳顯微技術發展及耳屏島狀軟骨-軟骨膜等修復材料的開發,鼓膜成形術已成為耳科最常見手術之一,在手術方法與移植組織等方面都有較大進展,并受到醫學界廣泛關注[5-7]。
袁丹等[8]比較了鼓膜成形術與藥物保守治療單純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臨床療效,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6個月、12個月、24個月氣道骨差均較對照組低,治療各時間點鼓膜愈合率、聽力改善率較對照組高,且其不良反應發生率亦低于對照組,觀察組隨訪6個月及末次隨訪有效率依次為93.2%、97.7%,均較對照組高。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6個月,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9.7%,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69.2%,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個月,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7.4%,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2.1%,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6、12個月氣道骨差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7.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上述研究結果相似,因此鼓膜成形術治療單純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效果較藥物保守治療好,且不良反應輕。
綜上所述,鼓膜成形術可有效治療單純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降低保守藥物治療引起的不良反應,且能明顯改善患者聽力狀況,近遠期療效較好,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王曦,韓宇,張昌明,等.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二次手術和初次手術的聽力療效配對比較.中華耳科學雜志,2013,11(3):428-431.
[2]陳陽,王曦,趙大慶,等.鼓膜成形術患者術后聽力改善及穿孔率的回顧性分析.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4,49(10): 854-857.
[3]方敏,李朝軍,楊莉,等.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鼓室成形術式選擇及臨床療效分析.重慶醫學,2016,45(11):1496-1498,1501.
[4]牛靖鋒.氧氟沙星滴耳液灌注中耳治療化膿性中耳炎.陜西醫學雜志,2015,44(1):123.
[5]周毅波,于鋒.耳屏島狀軟骨-軟骨膜在鼓膜成形術中的應用.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14,20(2):143-145.
[6]姚行齊,孫藝,羅燕云,等.同期單雙耳行鼓膜成形術臨床療效對比分析.安徽醫藥,2014,18(12):2333-2334.
[7]許敏,高偉,李曉媛,等.外傷性鼓膜穿孔和單純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鼓膜成形術的療效比較.中華耳科學雜志,2013(1):63-66.
[8]袁丹,梅凌云.鼓膜成形術與藥物保守治療單純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臨床療效觀察.河北醫學,2016,22(3):444-44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0.129
2016-09-19]
466000 河南省周口市中心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