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生
降鈣素原在重癥醫學科的臨床應用探討
張慶生
目的分析降鈣素原在重癥醫學科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120例重癥醫學科診治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CT診斷,觀察組采用降鈣素原診斷,比較分析兩組診斷準確率與患者滿意度。結果觀察組診斷準確率為98.33%,對照組診斷準確率為76.67%;對照組診斷總滿意度為66.67%,觀察組診斷總滿意度為98.33%,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降鈣素原用于重癥醫學科患者診斷,能有效提高檢查準確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降鈣素原;重癥醫學科;臨床應用效果
降鈣素原是一種蛋白質,當嚴重細菌、真菌、寄生蟲感染以及膿毒癥和多臟器功能衰竭時其在血漿中的水平升高[1]。本文將對降鈣素原在重癥醫學科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研究,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來本院重癥醫學科診治的患者120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其中對照組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齡(57.5±5.7)歲;觀察組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齡(58.6±5.8)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方法
1.2.1常規CT掃診斷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64排CT掃描,檢查前患者空腹6 h,飲水550 ml,醫務人員將檢查要用的器械準備好,對檢查的一些數據做好記錄。
1.2.2降鈣素原診斷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取降鈣素原診斷方法,患者在診斷前必須先抽取外周靜脈血5.0 ml,抽血前,患者應避免攝取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患者采血完畢后,醫務人員應及時離心分離血清,采取法國生物酶里埃公司VIDAs全自動熒光免疫分析儀進行診斷。
1.3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在經過診斷之后,觀察患者的臨床診斷資料,并作出相應記錄,后經病理檢查,根據診斷結果,判斷兩種診斷方式的準確率[2]。采用本院自制滿意度調查量表對患者進行統計,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診斷準確率對比 觀察組診斷出急性心肌梗死25例(41.67%)、惡性心律失常32例(53.33%)、心源性休克2例(3.33%)、誤診1例(1.67%),準確率為98.33%。對照組診斷出急性心肌梗死12例(20.00%)、惡性心律失常22例(36.67%)、心源性休克12例(20.00%)、誤診14例(23.33%),準確率為76.67%。兩組診斷準確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6.3947,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診斷準確率對比[n(%)]
2.2兩組診斷滿意度情況對比 觀察組非常滿意38例,滿意21例,不滿意1例,觀察組總滿意度為98.33%。對照組非常滿意25例,滿意15例,不滿意20例,對照組總滿意度為66.67%。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7.2896,P<0.05)。
降鈣素原[3]是一種蛋白質,反映了全身炎癥反應的活躍程度。影響降鈣素原水平的因素包括被感染器官的大小和類型、細菌的種類、炎癥的程度和免疫反應的狀況。另外,降鈣素原只是在少數患者的大型外科術后1~4 d可以測到。降鈣素原水平的升高出現在嚴重休克、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紊亂綜合征(MODS),即使沒有細菌感染或細菌性病灶。但是,在這些病例中降鈣素原水平通常低于那些有細菌性病灶的患者。從腸道釋放細胞因子或細菌移位可能引起誘導。降鈣素原常用的檢測方法包括:放射免疫學分析法、雙抗夾心免疫化學發光法、膠體金比色法、透射免疫濁度法。放射免疫學分析法主要利用人工合成的多克隆抗體特異地識別和連接合成氨基酸降鈣素原,但該檢測法耗時相對較長。雙抗夾心免疫化學發光法主要通過雙單克隆抗體與降鈣素原分子的結合來排除交叉反應,該檢測方法具有敏感性高、操作簡便等優勢。膠體金比色法主要運用抗降鈣素的單克隆抗體及抗降鈣素多克隆抗體,該檢測方法具有易于觀察、快速簡潔的特點[4]。
降鈣素原是嚴重細菌性炎癥和真菌感染的特異性指標,而且也是膿毒癥和炎癥活動有關的多臟器衰竭的可靠指標。如果給予足夠的刺激,免疫抑制的患者將產生降鈣素原。降鈣素原不僅是用于鑒別診斷的急性指標,而且是監控炎癥活動的參數。降鈣素原的檢測應是一系列的,即每日檢測和特別病例中的短間隔檢測,如每8~12小時。即使因急性鑒別診斷而做的單個檢測也應該繼續做隨后的監控。
重癥醫學科的主要業務范圍為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和延續性生命支持;發生多器官功能障礙患者的治療和器官功能支持;防治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主要收治病情危重隨時需要搶救的患者、復雜大手術后大面積燒傷后的患者、需要持續使用呼吸機或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治療的患者、其他有生命危險隨時需要監測生命體征的患者[5]。
為確保檢測結果的精確有效,重癥醫學科醫務人員必須對患者進行全面了解,采取行之有效的檢測方法,醫院部門應加強醫務人員專業知識的培訓,多開展醫學講座,加強對降鈣素原知識的了解。醫院領導應采取激勵機制,充分提高醫務人員專業水平,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在檢測之前,醫務人員已告知患者降鈣素原檢測方法的優勢,對患者不良心理癥狀進行心理疏導,為檢測工作做好準備。
本研究中,分別給予兩組患者采取常規CT診斷、降鈣素原診斷。兩組患者診斷效果對比,觀察組診斷準確率為98.33%,對照組診斷準確率為76.67%;兩組患者診斷滿意度對比,對照組診斷總滿意度為66.67%,明顯低于觀察組診斷總滿意度98.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7.2896,P<0.05)。
綜上所述,在重癥醫學科患者中采用降鈣素原進行診斷,有利于提高臨床有效性,及早了解患者病情,為臨床醫生提供重要依據,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張云嬌.血清降鈣素原在重癥肺炎中的臨床價值探討.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51(2):40-42.
[2]閆冰.降鈣素原在重癥細菌感染中的臨床診斷價值.河北醫學,2015,21(9):1492-1494.
[3]廖理國,鄧峰,陳國賢,等.降鈣素原在重癥肺炎中的臨床應用.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14):24-25.
[4]張裕祥,尹寧,趙芳,等.降鈣素原對于重癥肺炎的診斷價值.新疆醫學,2014,44(8):53-56.
[5]張菊明,王立冬,于輝,等.降鈣素原在重癥感染中的意義.農墾醫學,2015,37(1):62-6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6.011
2015-11-06]
122000 遼寧省朝陽市第二醫院重癥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