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薇
咪唑斯汀聯合自血療法治療慢性蕁麻疹用藥效果觀察及評估
李薇薇
目的分析咪唑斯汀聯合自血療法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效果。方法236例慢性蕁麻疹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18例。觀察組實施咪唑斯汀聯合自血療法治療,對照組單獨服用咪唑斯汀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咪唑斯汀聯合自血療法治療慢性蕁麻疹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咪唑斯汀;慢性蕁麻疹;自血療法
慢性蕁麻疹是皮膚科的常見疾病,且病情較為反復,是臨床上治療的一大難點。本院對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236例慢性蕁麻疹患者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236例慢性蕁麻疹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哺乳期婦女;②年齡≤12歲者;③嚴重心、肝、腎疾病患者;④不便于隨訪復診者;⑤從事特殊行業(如駕駛、高空作業者);⑥治療前1個月內服用過抗組胺藥物者。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18例。觀察組男49例,女69例,年齡17~76歲,平均年齡(34.12±13.56)歲,病程4~7年,平均病程(4.50±0.84)年。對照組男45例,女73例,年齡17~78歲,平均年齡(32.15±13.03)歲,病程3~6年,平均病程(3.88±0.71)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觀察組患者實施咪唑斯汀聯合自血療法治療。咪唑斯汀使用方法為:口服,10 mg/次,1次/d,連續服藥28 d,以此作為1個療程。自血療法使用方法為:抽取患者靜脈血3 ml,立即肌內注射,每隔1 d肌內注射1次,共14次,治療療程共計28 d。對照組患者采用單獨服用咪唑斯汀治療,治療方法同觀察組。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風團顏色、數量、大小以及瘙癢程度等,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1.4療效判定標準 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4個等級:治愈:患者經過治療后,其臨床表現為無風團、瘙癢、煩躁等癥狀。顯效:患者經過治療后,其臨床癥狀減輕,患者不存在瘙癢、煩躁癥狀。進步:患者經過治療后,仍有瘙癢、煩躁等癥狀,尚能忍受。無效:患者經過治療后,瘙癢、煩躁等癥狀不能忍受或者病情加重。總有效率=(治愈+顯效+進步)/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3.22%,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7.80%,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療效比較[n,n(%)]
蕁麻疹是一種過敏性疾病,在皮膚科較為常見。臨床上通常把病程>6周的蕁麻疹稱為慢性蕁麻疹,該病的發病原因和發病機制復雜,反復發作,種類繁多[1],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咪唑斯汀不僅可以減少肥大細胞釋放組胺[2],還可以抑制白三烯的產生,對于正常皮膚中的CC型趨化因子表達也有下調作用,還能夠同時兼顧遲發相變態反應治療。咪唑斯汀臨床效果優良、具有較高選擇性的組胺H1受體拮抗劑,很難通過血腦屏障,對中樞神經鎮靜作用小,沒有明顯的嗜睡反應,是臨床上治療慢性蕁麻疹較為常見的藥物之一,但有關資料顯示,單獨使用咪唑斯汀并不能完全改善患者的癥狀。
自血療法不僅可以產生非特異性的免疫作用,使機體免疫功能增強,而且還可產生非特異性脫敏作用[2],自血療法能夠有效的刺激抗原,引起不發熱的蛋白應激作用,從而刺激機體自身免疫系統,增強免疫應答,促進細胞吞噬作用及抗體的產生,以抵御外來過敏原的干擾[3],加速疾病治愈。在使用咪唑斯汀聯合自血療法治療慢性蕁麻疹時,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縮短治療療程,且聯合治療后,能夠提高臨床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大多數慢性蕁麻疹患者的治療接受度較高。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慢性蕁麻疹患者在使用咪唑斯汀聯合自血療法進行治療后,患者的風團顏色、數量、大小及瘙癢程度均得到顯著的改善,其治療的總有效率高達93.22%;而對照組的患者僅使用咪唑斯汀治療后,其治療的總有效率僅有67.8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咪唑斯汀聯合自血療法治療慢性蕁麻疹臨床效果顯著,副作用小,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鄧英鍵,張曉玲,楊如學,等.咪唑斯汀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療效觀察.臨床皮膚科雜志,2013,42(1):49-50.
[2]翁智勝,易江華,彭潔雯,等.三種療法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療效觀察.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0,16(24):2983-2985.
[3]龔宇,彭斌,李堅,等.自血療法聯合抗組胺藥物治療自身免疫性慢性蕁麻疹療效觀察.現代醫藥衛生,2015(19):2950-295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6.107
2015-11-24]
471003 河南科技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皮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