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彬
關節鏡在骨性關節炎中的臨床應用
劉彬
目的研究分析關節鏡在骨性關節炎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45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均采用關節鏡檢查,開展關節清理術治療,并對關節鏡下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結果45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治療優29例,良13例,差3例,優良率為93.3%。另外,在肘關節評分(HHS)方面,治療后評分明顯優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骨性關節炎患者中采用關節鏡診斷與治療,可以提高準確率,加上清理術治療,可以顯著提高治療效果,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發生,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節鏡;骨性關節炎;臨床應用
骨性關節炎OA主要屬于骨科中比較常見的疾病,并且其發病率較高。其主要是在關節軟骨病變的情況下,發生在關節邊緣以及軟骨下骨再生為特點的關節性炎癥,其臨床表現為腫脹、疼痛、功能障礙以及畸形等,給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較大的影響,嚴重者會導致患者失去生活能力[1]。該病的高發人群為中老年群體,并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該病的發病率隨之上升。在對其治療方面,隨著關節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在骨科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逐漸成為骨性關節炎的重要治療方法[2]。本研究通過對本院收治的45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進行研究分析,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5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女29例,男16例,年齡36~78歲,平均年齡(52.4±6.6)歲。病變部位: 左側21例,右側19例,雙側5例。所有患者均存在膝關節反復腫脹、活動受限、疼痛、壓痛等癥狀,膝關節功能出現輕度或中度障礙,均通過保守治療后效果不佳。通過X線片檢查,發現軟骨發生硬化與增生等現象,關節間隙變小,關節面的骨質受損。
1.2方法
1.2.1關節鏡檢查 通過關節鏡可以觀察到患者的膝關節液渾濁,顏色呈淡黃色,存在較多的黃白碎屑。并在關節內部存在游離體,關節軟骨脫落,形成硬化骨[3]。同時,患者的滑膜存在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腫現象,關節軟骨在早期呈現黃色,無光澤;在晚期時呈現皺紋狀,出現膨脹隆起,凹凸不平。另外,半月板受損或破裂,關節面不夠平整。
1.2.2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部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根據膝關節的標準入口將膝關節鏡以及相關手術器械放入其中,之后將關節鏡保護套筒放在關節腔內,將套筒的內芯拔出,將充盈的灌注液與關節內碎屑放出,在關節腔內進行反復加壓充盈與放液處理,以便確保沖洗液清澈后將灌注系統重新接回原處。之后在關節鏡的輔助下,根據常規關節腔內的探查,對其進行常規清理,對影響視野的滑膜進行清除,并將脫落的軟骨進行處理,以便對其進行分析。另外,將病變的滑膜剔除,使用生理鹽水沖洗,每側使用5000~10000 ml,將關節腔內的碎屑清除干凈為準。在退變的關節面中進行刮除處理,以便去除變性剝脫的軟骨碎片。之后將關節腔內分離出來的滑膜組織常規送往病理活檢。在術中將透明脂酸鈉注射到關節內,術后服用抗生素。之后逐漸進行膝關節伸展訓練,以便盡早下地行走,盡快康復。
1.3療效判定標準 對所有患者進行術后隨訪,隨訪時間為6個月~2年,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優: 患者的疼痛與壓痛癥狀完全消失,腫脹消退,關節功能均恢復整張。良: 患者的疼痛、腫脹等癥狀明顯減輕,無壓痛,關節功能明顯改善,上下樓梯不受影響。差: 患者的疼痛、腫脹等癥狀無改變,甚至出現惡化現象。另外,通過膝關節HHS評分對患者的疼痛、功能、活動度進行評估,分數越高表明效果越好。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45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治療優29例,良13例,差3例,優良率為93.3%。另外,在HHS評分方面,患者治療后評分明顯優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45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治療前后HHS評分比較(±s,分)

表1 45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治療前后HHS評分比較(±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指標 治療前 治療后疼痛 9.9±0.3 55.8±13.7a功能 25.7±9.2 88.3±24.6a活動度 23.7±7.5 29.1±9.8a
骨性關節炎疾病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關節軟骨退變、纖維化以及軟化,軟骨脫落后,其骨質會暴露出來,關節液出現渾濁,并伴隨著大量的軟骨碎屑。同時,在后期滑膜會出現增生、肥厚以及充血性炎性改變。在關節鏡下,可以將其分為軟骨損傷型、游離體型、滑膜型、混合型以及半月板型等[4]。在對骨性關節炎治療方面,以往通常會采用保守治療,通過休息以及外敷藥物、物理治療等來改善膝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以便減輕關節滑膜的炎性反應,但是,其治療效果不佳,會反復發作。在關節鏡廣泛應用于骨性關節炎治療前,切開關節清理術主要是其常用治療方法,但是會出現較多的并發癥。通過將關節鏡與清理術結合應用可以有效的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5]。由于關節鏡清理術可以對剝脫的軟骨面進行修理、鉆孔以及滑膜組織清除等,并對退變以及劈裂的半月板進行修復,通過將碎屑取出以及游離體清除、粘連帶松懈等操作后,可以促進關節軟骨的修復,同時,可以有效的處理好合并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改善關節內環境,以便達到治療的目的。另外,在初期鏡的輔助使用下,手術可以遵循切開清理術的原則,能夠有效的降低損傷,促進術后盡快的康復[6]。
骨性關節炎的病理基礎為關節軟骨退行性病變,在對其診斷的時候,可以采用X線片進行檢查與診斷,但是,單純使用X線片檢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還需要聯合關節鏡,可以確保早期診斷,提高確診率,以便盡早診斷與盡早治療,提高治療效果[7]。
本研究通過對本院收治45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進行研究分析,結果顯示,45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治療優29例,良13例,差3例,優良率為93.3%。另外,在HHS評分方面,治療后評分明顯優于治療前(P<0.05)。表明,在骨性關節炎患者中采用關節鏡與清理術治療,可以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骨性關節炎患者中采用關節鏡診斷與治療,可以提高準確率,加上清理術治療,可以顯著提高治療效果,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發生,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呂征,張寧,王道新,等.關節鏡手術治療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探討.實用老年醫學,2013,22(18):896-897.
[2]史晨輝,王永明,孫吉華,等.關節鏡下分型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4,32(28):673-674.
[3]張同仁,陳瑞光,陳鴻輝,等.關節鏡下清理術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中國內鏡雜志,2013,19(8):116-117.
[4]吳青,武國,蔚鞏,等.關節鏡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四川醫學,2014,24(11):614-615.
[5]李樂峰.骨性關節炎中關節鏡的臨床應用分析.中外醫療,2012,28(13):382-383.
[6]劉毅.關節鏡在骨性關節炎中的臨床應用.實用醫學雜志,2013,26(16):2994-2995.
[7]徐劍鋒.骨性關節炎中關節鏡的臨床應用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0):199-20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8.079
2015-12-28]
523000 廣東省東莞市人民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