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勤,庾躍東,徐繼梅,左 利,石廣躍
(1.江蘇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漣水分校,江蘇漣水223400;2.江蘇省淮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江蘇淮安223001)
漣水縣稻草全量還田小麥生產技術
黃維勤1,庾躍東2,徐繼梅2,左利1,石廣躍2
(1.江蘇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漣水分校,江蘇漣水223400;2.江蘇省淮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江蘇淮安223001)
通過總結漣水縣稻茬小麥的氣候、土壤、還田稻草腐解等方面特點以及稻草全量還田的成功經驗,提出了漣水縣稻草全量還田小麥生產技術方案。該方案實施成效表明,在秋冬季不灌溉的條件下,當地種田大戶、家庭農場等規模化種植者可獲得一播全苗和500 kg/667m2以上的產量。
秸稈還田;全量還田;小麥;水稻;高產栽培
網絡出版時間:2016-03-10
網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769.s.20160310.1029.005.html
盡管漣水縣農業生產上稻草全量還田技術并未成熟,但隨著江蘇省農作物秸稈“兩禁”(禁燒、禁拋)政策的嚴格執行,稻草全量還田成為當前漣水縣稻草利用的主要途徑。全縣稻草全量還田面積迅速擴大,2014年秋播達到1.8萬hm2,2015年秋播達2.2萬hm2,其中規?;N植面積占75%以上。與普通農戶相比,種田大戶、家庭農場等規模化經營者既承擔不起稻草離田35~40元/667m2費用,也承受不起稻草離田3~15d的時間,加上每年800元/667m2以上土地租金的壓力,唯一可采取的措施就是稻草全量還田,并且必須做到稻草全量還田不影響下茬小麥的產量。因此,當前漣水縣生產上迫切需要針對性強、適用性好的稻草全量還田小麥生產技術新方案,特別是種田大戶、家庭農場等規模化種植者。
漣水縣地處江蘇省北部平原腹地,年均氣溫14.2℃,年降雨量950mm以上,但秋冬兩季干燥少雨,全縣稻茬小麥田以供肥保肥性能較差的黃潮土為主,具有砂、板、瘦、漏等特征,土壤有機質含量在0.8%~1.5%,速效磷含量一般小于3mg/kg,陽離子代換量在5~8 cmol/kg土,同時土壤毛細管向上輸送水分能力較強,加上地下水埋深僅有0.5~ 1.5m,決定了稻茬小麥秋冬季的墑情特點是:表墑容易不足但底墑充足,表土經常有1~5cm厚的白土層,但15cm以下土壤的相對濕度一般都在75%以上。因此,只要漣水縣稻茬小麥5條種子根都扎進未旋耕過的底土中,就具備了有效抵抗秋冬季干旱、冬季凍害和倒春寒凍害的能力。
漣水縣當前水稻品種以常規粳稻為主,稻作方式以機插秧、直播稻等輕簡栽培為主,全縣平均產量達600 kg/667m2、高產田超過750 kg/667m2,但水稻收割日期普遍偏遲(10月底前后,日均氣溫13℃左右),收割時稻草鮮重為2 000~2 700 kg/ 667m2,且近9 0%是呈現黃綠色的有生命組織,加上秋冬兩季干燥少雨、旋耕麥田表土疏松、稻草還田表土失墑過快等原因,稻草全量還田不僅給麥田整地、播種、出苗和苗期生長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而且引起麥田表墑下降和表土中氧氣增加,與蘇南蘇中地區相比延長了還田稻草的存活時間、增加了基施氮肥的氨揮發損失。根據試驗結果,漣水縣還田稻草主要腐解時期并不在小麥越冬前和越冬期,而在小麥拔節至成熟期,日均氣溫升高到10℃以上,平均腐解速率為5g/(kg·d),秋冬兩季還田稻草干重下降是由于活細胞呼吸消耗、敗亡引起的[1]。小麥拔節至成熟期又是小麥快速生長、干物質快速積累和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增施孕穗氮肥,能有效解決還田稻草腐解與小麥獲得高產之間的需氮矛盾,既能促進還田稻草腐解,又能極顯著提高稻草全量還田的小麥產量[2]。
3.1全量還田技術關鍵點
根據漣水分校7年稻草全量還田小麥高產攻關結果及漣水縣大面積實施稻草全量還田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針對漣水縣秋冬兩季長期干燥少雨、無法灌溉齊苗水和越冬水等限制條件,本文提出了針對性強、適用性好的漣水縣稻草全量還田小麥生產技術方案。該技術方案的關鍵點,第一是稻草全量還田以后利用底墑一播全苗技術,即小麥前期要加強土壤墑情管理,通過“水稻收獲前蓄足底墑,適度淺旋耕早接底墑,增加土表稻草覆蓋保表墑,搶墑播種,深播追墑,播后強力鎮壓提墑”等措施,充分利用底墑以實現一播全苗。第二是稻草全量還田以后高產高效施肥技術,即“增氮后移,施足基肥且增施磷鉀肥,重施拔節肥和孕穗肥”,既能促進稻草腐解,又能滿足小麥壯苗防凍、高產形成的營養需求。
3.2全量還田小麥生產技術方案
1)蓄足底墑。稻田在水稻收割前7~10 d(約10月10—15日)灌溉1次,然后斷水,以確保水稻收割前蓄足底墑。
2)稻草切碎并均勻拋撒。應用久保田等配備了稻草切碎、勻拋裝置的聯合收割機收割水稻,同時把所有稻草切成長度10 cm以下的碎段、均勻拋散在田間。收割機不帶勻拋裝置的,人工均勻散開切碎的稻草[3-4]。
3)施足基肥,增加基肥中磷鉀肥??偸┑恳话銥?16~20 kg/667m2,N∶P2O5∶K2O適宜比例為1∶(0.3~0.5)∶(0.3~0.5),其中基肥施氮量占總施氮量的3 0%~45%,10月份播種的施45%(15-15-15)復合肥30 kg/667m2加尿素10 kg,11月上旬播種的則是45%(15-15-15)復合肥3 0 kg/667m2加尿素5 kg,11月中旬及以后播種的則是45%(15-15-15)復合肥32 kg/ 667m2[5]。
4)淺旋耕早接底墑、土表增加稻草覆蓋保墑。應用中型拖拉機及其配套的旋耕機進行旋耕埋草作業,增加土表稻草覆蓋。墑情適宜或略偏高時,旋耕深度適宜值為10~12 cm,稻草入土率為50%~80%;土壤墑情不足且遇到干旱天氣時,旋耕深度適宜值為8~10 cm,稻草入土率為4 0%~60%;杜絕爛耕爛種。
5)搶墑深播,適當增加播種量。旋耕埋草作業后當天播種,播種深度一般以3~5cm為宜,墑情不足或遇到干旱天氣時播種深度以5 cm為宜。10月下旬播種的適宜基本苗18萬~20萬/667m2、適宜播種量為15~17.5kg/667m2,11月上旬適宜基本苗及播種量分別為22萬~25萬/667m2、17.5~20 kg/667m2,11月中旬及以后適宜基本苗及播種量分別為25萬~30萬/667m2、20~25kg/ 667m2。提倡聯合播種機播種[5]。
6)播種后適墑強力鎮壓。播后墑情適宜或不足時,播種后立即強力鎮壓,播種作業遇到陰雨天(土壤相對持水量大于80%)時,等到表土墑情適宜時強力鎮壓。鎮壓效果要達到人行完全不陷腳的程度。
7)開挖田間內外“三溝”。要求開挖好的溝系配套有效,確保能灌能排,以有效防止漬害。
8)因苗追施返青肥。在促進弱苗轉化、嚴格控制返青肥數量的前提下因苗追施返青肥,2月10日(常年小麥進入返青期)總莖蘗數50萬/667m2以上的一、二類苗,切勿追施返青肥;總莖蘗數少于40萬/667m2的三類弱苗,以及嚴重受凍、嚴重缺肥的麥田,追肥量為尿素3~7.5kg/667m2。
9)增氮后移,重施拔節肥和孕穗肥。拔節肥一般在小麥群體葉色退淡、基部第一節間基本定長時追施,施45%(15-15-15)復合肥18~20 kg/ 667m2加尿素5~10 kg,其中群體較小、苗情偏弱的適當早施、多施,群體偏大、葉色較濃綠的則推遲追施、少施。孕穗肥在劍葉抽出一半以上時追施,追施尿素5~7.5kg/667m2。
本文提出的新方案2014—2015年度在多個示范點應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但能確保實現稻草全量還田以后小麥全苗壯苗,而且可在稻草還田2 700 kg/667m2(鮮重)的背景下,使一般田塊當季小麥產量達到500 kg/667m2以上,高產田塊達到600 kg/667m2。如漣水縣小李集辦事處13 hm2稻草全量還田示范田測產達517.3 kg/667m2、淮安市稻麥科技綜合示范基地27 hm2稻草全量還田示范田測產達577.8 kg/667m2,可見該稻草全量還田小麥生產技術成效顯著,值得進一步推廣。
[1]石廣躍,方紅聯,付炳春.蘇北地區稻草鮮活部分掩埋還田后腐解動態[J].農業科技通訊,2016(1):123-126.
[2]劉衛東,石廣躍,卞壽祥,等.稻草全量還田小麥不同肥料運籌模式比較[J].農業科技通訊,2015(12):105-106,109.
[3]石廣躍,付炳春,李曙光,等.蘇北地區稻草還田小麥底墑播種全苗壯苗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5(12):219-221.
[4]石廣躍,王興龍.蘇北地區稻草還田小麥底墑播種全苗壯苗方法:201510110588[P].2015-03-13.
[5]石廣躍,李必忠,方書亮,等.淮安市乳苗越冬小麥應變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0(4):108-110.
S512;S365
B
1673-6486-20150121
2015-11-26
江蘇省農業三新工程項目[SXGC(2015)161];江蘇省區域現代農業與環境保護協同創新中心項目(HSXT209)。
黃維勤(1965—),男,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與農民培訓工作。E-mail:jshyzz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