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宏星
?
編校《錢基博集》的收獲與展望
傅宏星
(湖南科技學院 國學院,湖南 永州 425199)
由傅宏星主編的《錢基博集》,共五輯24冊1000萬字,歷經5年,今年全部出齊。2016年11月25日,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召開“《錢基博集》出版座談會”。文章為傅宏星主編在座談會上的報告。
《錢基博集》;出版座談會;報告
尊敬的曾寶成校長,尊敬的王煒教授,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同事和同學們: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們齊聚國學院小成堂,以儉樸但不失隆重的方式召開這場小型的出版座談會,既是對《錢基博集》編輯出版工作的總結與回顧,也是我們獻給學校近期已經啟動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申碩工作的一份大禮。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國學院對光臨座談會的各位領導、同事和同學們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尤其是遠道而來的王煒教授,她不僅是我多年的好友,志趣相投,而且又是《錢基博集》的審稿專家,曾付出了自己的一份智慧與貢獻。對于過去和現在為錢先生著作整理與出版傾注了大量心血,并給予了大力支持又未能出席會議的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歷史文化學院、文學院、檔案館、博物館,無錫市圖書館,南通市圖書館等單位和個人,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謝意。同時,也希望王煒教授能把我的感激之情帶回華師,帶回桂子山。《錢基博集》是我本人來永州后的主要學術工作,她就誕生在湖南科技學院,完完全全的,所以,感謝學校領導5年來對我的特殊關照與支持,沒有學校的破格錄用,沒有同事們的寬容與厚愛,我不可能有那么充裕的時間投入其中,按計劃穩步推進,圓滿收官。最后,感謝京華兄給我創造機會,以這樣一種方式向領導、同事和同學們匯報工作,表達感謝。謝謝大家!
我與錢基博的緣分,說來話長。可能跟那個年代的許多青年學子一樣,最初癡迷錢鍾書,但我有個特質,喜歡刨根問底,討厭不懂裝懂。我因不懂錢的西學轉而研究他的老師吳宓,又因不懂錢的中學轉而研究他的父親錢基博。十五年來,我全力搜輯錢基博的遺著佚文,把點校當精讀,自然而然,就喜歡上了錢基博的文字,敬佩他的為人與為學,才恍然發現:錢基博不僅僅是錢鍾書的父親。
錢基博(1887-1957),字子泉,別號潛廬,江蘇無錫人,現代著名教育家和國學大師。歷任私立上海圣約翰大學、國立北京清華大學、私立上海光華大學、私立無錫國學專門學校、國立浙江大學、湖南國立師范學院、私立武昌華中大學等高校國文系教授,或兼系主任、文學院長等職;全國解放后則繼任華中師范學院(即今華中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直至壽終。
在錢先生長達50余年的教書和治學生涯中,博學精思,著作等身,平生尤以擅長章學誠文史校讎之學著名,詁經譚史,旁涉百家,自謂集部之學,海內罕對;子部鉤稽,亦多匡發。故而經、史、子、集四部之學均有專門論著,數量之眾多,門類之齊全,學理之精深,文字之典雅,鮮與倫比;因此被錢仲聯先生譽為中國現代學術史上,真正全面精通經史的一位碩學通儒、文章巨擘。就我所知,錢基博先生一生中共出版各類學術專著26部,編撰各類教材12部,雜著12部,稿本、油印本等未公開發行的著作31部,約計80余部,總字數多達1200萬言,大都分藏于全國各大圖書館、檔案館和民間私人手中;而他的大量學術論文、碑傳雜記、書信則散見于解放前出版的地方報紙、學術刊物、鄉賢著述、譜牒家乘和私人手中,無人問津,漸致散佚。雖然錢氏逝世至今,大陸和港臺方面,他的一些代表性著作多次再版,甚至影印出版,但這些重版的著作還不到錢先生公開出版物總數的五分之一,許多珍貴的學術資源分散保存,大有失傳之虞。
我最早接觸錢基博先生的著作,是在1996年,買了一套中華書局版的《中國文學史》上、中、下三冊。之后是朋友在1998年送我的一部曹毓英老師編的《錢基博學術論著選》(1997年版)。第三部就是這部岳麓書社1986年出版的《現代中國文學史》,表弟在清華讀書時想方設法幫我弄到的。還有一部岳麓書社1986年出版的《湘學略 近百年湖南學風》,幾經周折,我沒有本事弄到。當時大約就只有這么4部后人整理的錢氏遺著,不僅少得可憐,而且也能反映出20世紀下半葉錢學研究多么邊緣。
2004年,我在無錫工作了10個月,幾乎是“橫掃”江南圖書館,搜羅了大量的報刊文獻和珍貴資料。2006年,我又參與了08北京奧運會之前的南水北調應急工程,調往北京工作,除了利用國圖補充材料之外,同時也完成了我的第二部著作《錢基博年譜》。
書稿出來了,如何出版,在哪里出版,都讓我頭痛。后來,在南通的朋友鼓勵下,我才下決心主動跟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章開沅先生聯系,毛遂自薦。除了呈上書稿之外,還把我對編輯出版《錢基博全集》的設想和基礎條件一五一十向他老人家匯報。很快,章先生和華師就做出了積極回應:一、確立了由我主持的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十一·五”重點規劃出版項目《錢基博集》,并正式立項。二、直接促成了2007年2月錢基博先生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的召開。當然,我的《錢基博年譜》得以順利出版。
章開沅先生說:“對于一所大學,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恐怕還是要數延續學脈與傳承精神。高校不是一般的教育機構,乃是學術文化延續的載體。學脈是學科孳生繁衍的譜系,精神是眾多學科群共生互動煥發的校園神韻,而兼兩重載體且流光溢彩于百年歲月之間的,則是一代又一代的杰出學者。”他對于我也有這樣的期許,我沒有讓他老人家失望。自2006年與華師接上關系之后,到今天整整10年的時間,不管再苦再累,我都咬牙挺了過來。自己曾開玩笑說:這套書義例三遷,成員屢換,只有作為“草根學者”的我矢志不渝,“剩者為王”。其間的艱辛與困難實不足為外人道也。
《錢基博集》規模龐大,在海內外確屬首次。目前共推出5輯23種(24冊)著作,全面涵蓋了錢基博的四部之學,內容浩博又各歸其類,厘然有緒,可謂集一代國學大師錢基博的學術著作之大成。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各集中大量散篇文章和30余種自印本、稿本皆為首度披露,學術界聞所未聞。其中第二輯入選2012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第三輯入選2013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第四輯入選2014年度湖北省學術著作出版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第五輯入選2015年度湖北省學術著作出版專項資金資助項目,得到了學術界與出版界的廣泛支持。自2011年5月第1輯問世以來,幾乎是一年一輯,均按計劃推出。隨著第五輯的出版,歷時六年,總字數近千萬言的《錢基博集》基本出齊,剩余的幾部著述或者擇機出版第6輯,或者以補編的形式呈現。
江南大學劉桂秋老師撰文評價這套書,認為有三個編纂特色:一搜羅詳備。二是體例嚴謹。三是編校精審。個人以為,雖然做不到盡善盡美,但這的確是我們努力的方向。而且,我自己還有一點自信,這套書是完全可以“傳世”的,以后的錢學研究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繞開這套書,繞開我的研究。我始終認為,學術是有門檻的,也必須有門檻,當初出版社接受我的建議,采用繁體橫排,其實就來自于我的這點自信,以及學術界對錢基博學術的價值判斷。
完成了這個項目,對于我個人來說,頗多收獲與感悟。其中最大的收獲,就是我同時完成了從企業到高校,從草根學者到專業研究人員的身份蛻變。人們常說“事業留人”、“事業造就人”,真是很有道理。人這一輩子,說長很長,說短也很短,其實很難做出幾件讓自己滿意的事業來。我做了一套《錢基博集》,就用去了15年的時間,一晃半輩子都過去了。再過15年,我好像也要退休了。很可怕吧!所以,要活得像我的老校長章開沅先生一樣,年齡到了90,依然能寫文章、能辦講座、能接受采訪,那樣的人才是“人生大贏家”,是不是?
一位美國當代的大學出版社社長曾說:“出版史是優秀出版社出版優秀圖書的歷史。”我沒有一家優秀的出版機構,也沒有那個能力,但我可以做一名優秀的作者,既仰望星空、充滿理想,又求真務實、腳踏實地,我會一直以學術研究為己任、為使命,做“書比人壽長”的千秋事業。也懇望得到在座各位的繼續支持。
再次謝謝大家!
(責任編校:張京華)
2016-11-25
傅宏星(1970-),男,新疆石河子人,博士研究生,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民國學術史和中國近現代社會經濟史。
K820
A
1673-2219(2016)12-0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