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萍
?
高校法律顧問制度的多元化模式構建——一個基于校情的現實考量
王萍
(紹興文理學院 元培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在我國高校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已經成為政策要求的背景下,需重新認識法律顧問制度在依法治校、防控風險和維護權益方面的作用及現行模式的不足之處,立足高校實際情況和現有基礎探尋多元化模式的構建,高校法律顧問的獨立化、職業化、專業化、全方位立體化應是其未來發展的方向。
高校;法律顧問;多元化模式;校情
繼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積極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的要求之后,2012年11月,教育部頒布《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明確要求高校設立專門機構,聘請專業人員作為法律顧問,在學校的決策、管理過程中要發揮參謀和助手作用,對學校的管理措施進行合法性評估、論證。隨后陜西、四川、上海、江西、河北、黑龍江、沈陽、廈門、青島等地教育部門也陸續發布相關規定,提出在學校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的要求。隨著各地全面推行法律顧問制度的硬性要求出臺,可以預見,各高校必然都將實施法律顧問制度。其實,在此之前,已經有很多高校開始探索法律顧問制度,但總體而言高校法律顧問制度的建設和運行缺乏理論指導和實踐創新,導致在實際工作中未能充分發揮作用。在法律顧問制度即將全面鋪開的背景下,高校不應盲目跟風,無論已經建立法律顧問制度還是尚未建立法律顧問制度的高校,都應重新審視高校法律顧問制度,對其進行準確定位,建立起符合國情校情及高等教育特色的高校法律顧問制度。
我國高校目前法律事務管理模式普遍存在缺乏專門性、專業性、全面性的弊端,高校法律顧問制度發展不力,究其原因源于高校管理者對法律顧問作用的認識不清,定位不準,導致法律顧問未能獲得應有的地位,甚至面臨可有可無的尷尬境地。因此有必要重新審視法律顧問在教育現代化背景下的應有作用及地位。
(一)法律顧問在依法治校中的作用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國方略下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進行現代治理的必經途徑,《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多部法律法規也對依法治校提出了明確要求。
由于我國高等教育以公辦高校為主體,高校的行政化色彩濃厚,高校服從政府管理的意識根深蒂固,“法治”意識缺失,“依法治校”的觀念和實踐在高校呈現荒漠化和形式化,從頂層設計到貫徹執行都沒有擺脫行政化治理習慣,離法治的要求尚有差距。[1]法律治理是一項理論性、技術性都非常強的專業活動,依法治校的真正實現需要提高現有的制度建設質量,由法律專業人員來處理已成為一種客觀需要。[2]高校法律顧問制度的建設是高校法治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高校治理實現法治化、規范化、科學化的保障。法律顧問在推動高校強程序化、去行政化治理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
(二)法律顧問在法律風險防控中的作用
近年來,高等教育發展變革很快,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高等教育出現市場化、產業化的特點,高校職能也由教學科研向產學研結合、服務社會拓展,這些變化使得高校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都不可避免地進入越來越復雜的社會關系中,高校面臨的法律風險日益復雜化、多樣化。[3]而從現實情況看,高校在應對紛繁復雜的法律風險時明顯力不從心,在很多社會影響較大的法律糾紛中陷入不利局面。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高?,F有的法律事務管理水平不高,更多的是事后補救而非事先預防,而法律風險的防控對專業水平的要求很高,非專門的法律顧問難以具備這種能力。
(三)法律顧問在高校權益保護中的作用
高校權益既包括高校自身權益也包括高校師生權益,一方面高校在涉及學校品牌、科研成果等知識產權方面的保護還比較薄弱,學校的資源未能給其帶來應有的利益;另一方面高校在管理過程中缺乏保護師生權益的意識,管理制度和程序設計都存在瑕疵。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需要系統性地理清高校在各種法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為高校發展營造暢通的制度環境。
目前高校法律顧問在以上諸方面作用發揮不足和其地位不高有關,既難以參與到高校決策過程中,在日常管理和各項事務中也未能全面參與,而提升法律顧問的地位、拓展法律顧問的職能范圍、加強法律顧問在高校事務中的參與性是發揮法律顧問作用的先決條件。
陳頤磊把幾個副師長、參謀叫到司令部來商量對策。毫無疑問,王敬久在萬難中派人送信通知突圍實屬不易,這或許也是八十六軍唯一的出路,問題是,面對四面圍城,這幾千人又如何突圍,那幾百號重傷的弟兄又怎么辦?
隨著教育部和各地依法治校、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政策的推行,越來越多的學校設置了法律顧問機構或聘請了法律顧問,考察高校法律顧問制度的現有模式,大致可以分為有專門機構和無專門機構兩大類:
(一)有專門機構
在設置了專門的法律顧問機構的高校,組織架構和運行模式也有所差別,有的是單獨設置,如武漢大學于2003年成立依法治校領導小組,由學校黨委書記和校長共同擔任領導小組組長,統一領導學校的依法治校有關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與法制辦公室合署辦公,同時選聘本校法學院不同專業領域的教授擔任校長法律顧問,組成顧問團。目前采取這一模式的高校較少,更多的高校采取的是在校長辦公室下設專門機構或與校長辦公室合署辦公的模式,例如浙江大學在校長辦公室下設法律事務辦公室,聘任本校法學教授擔任主任和副主任,行使法律顧問職責;浙江工商大學法律事務室與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等機構合署辦公,由黨辦校辦副主任兼任法律事務室主任。設置專門機構的高校多是一些辦學層次比較高的一、二本綜合性大學,一般都設有法學院,有較為豐富的法律顧問資源,法律顧問的整體專業水平較高。
(二)無專門機構
在沒有設置專門機構的高校,一般是采取聘請法律顧問的方式,設有法學院系或專業的學校多由本校具有律師執業資格的教師擔任常年法律顧問,沒有法學專業的學校則是完全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從校外的律師事務所聘請法律顧問。
(一)高校法律顧問制度應立足校情探尋多元化模式
總法律顧問制度具有更高的層次、更強的專業性,在依法治校上的優勢毋庸置疑,應當是高校法律顧問制度發展的方向,我國部分高校也已經就此進行了探索,黑龍江省在2005年就在全省高校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并且要求規模大、院系和獨立分支結構多的高校設置總法律顧問。但同時應當看到,我國高校在辦學層次、辦學水平、隸屬關系、辦學體制上都存在較大差異,因此,總法律顧問制度很難在所有高校一步到位。高校法律顧問的機構設置應因校制宜,根據自身條件和需求設置與之相適應的專門機構。對于法學師資雄厚、雙師型人才比較多的高校,應充分利用這一人才優勢,積極構建高水平的總法律顧問制度。對于不具備條件的高校,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建立法律顧問機構,甚至可以探索聯合組建、資源共享。
推進高校法律顧問制度建設,應當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從高校的實際出發,統籌安排,分步實施,穩步推進,務求實效。要在總結試點經驗和借鑒國外高校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真正發揮法律顧問的作用。
(二)高校法律顧問地位的提升及職業化專業化建設
高校法律顧問目前存在層次低的問題,這使得法律顧問對高校的各項工作尤其是重大事項的參與性低,很難從源頭防控法律風險。因此應改變法律顧問機構的附屬地位,保持其獨立性,法律顧問機構的負責人應由高級管理人員或決策層的成員擔任,直接對高校法定代表人負責,參與高校重大決策,賦予法律顧問機構協調高校各部門、各環節涉及法律事務工作的職權。[5]
另外,高校法律顧問作為高校的專門法律事務機構,應當配置穩定的具有專業背景的工作人員,但目前很多高校并未配備專職人員或者專職人員不具備專業背景,而兼職的法律顧問難以應對全部紛繁復雜甚至瑣碎細小的法律事務,因此加強法律顧問機構的職業化和專業化建設也應提上議事日程。
(三)高校法律顧問的職能應側重防范并貫穿管理全過程
法律顧問的工作基本可以分為“事前防范型”和“事后補救型”兩大類,前一類應當是法律顧問工作的重點,也是高校設立法律顧問制度的目的。但現實中,高校法律顧問開展工作重事后補救、輕事前防范的現象比較普遍。[6]而從經濟學的角度而言,預防優于救濟,法律顧問的職能應側重事前預防。[7]評價法律顧問法律事務水平和業績,不應當僅僅是看其“打官司”的能力和業績,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其避免糾紛、消除“打官司”隱患的能力和業績。這就要求其在參與高校涉及法律問題的重大管理決策中“不僅僅說不”,即不僅僅從法律的制約性上否定一項決策,指出其風險所在,而且要為高校管理者指明法律上可行的管理途徑,使高校教育管理決策得以實施。
高校法律顧問的工作職能還應由目前過于單一的平面管理模式轉變為全方位立體式的工作模式。高校的法律事務在傳統觀念中只存在于學校層面,而高校的各二級學院、部門和系所在工作中會經常與校外發生聯系,其行為代表了學校,是較易出現法律風險的區域。[8]因此,應當拓展法律顧問的工作范圍,其職務行為必須滲透到高校教育管理的全過程,建立高校法律顧問參與整個教育管理過程的機制。
[1]楊光欽.大學治理的機遇、挑戰與回應[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7):26.
[2]俞鋒,祝敏.社會轉型關鍵期高??偡深檰栔贫鹊暮侠順嫿ā谡憬咝5膮^域本土化[J].生產力研究,2012,(12):101.
[3]江德平.高校移植總法律顧問制度的構想[J].教育與職業,2009,(20):176-177.
[4]蔣圓圓.美國高??偡深檰栟k公室的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2012,(5):72.
[5]蔣圓圓.高校建立總法律顧問制度的多重視角研究[J].南通大學學報,2009,(1):16.
[6]郭秀晶,王霽霞,馬樂.首都高校法制機構建設調研報告[J].北京教育,2008,(9):5-8.
[7]陶永峰.高校法律顧問制度運行模式研究及其完善——以湖南本科院校為例[J].懷化學院學報,2014,(7):128.
[8]陳劍波,陳海民.高校法律事務機構的職能及運行模式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3,(3):36.
(責任編校:張京華)
2016-06-11
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2016年度(高校)研究課題“高校法律顧問制度的多元化模式構建:一個基于校情的現實考量”(項目編號2016SCG140)。
王萍(1977-),女,安徽潁上人,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經管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民商法。
D920
A
1673-2219(2016)12-0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