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青會
(河南省南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內科 河南 南陽 473000)
急性重癥腦血管病是臨床上常見的急癥之一。此病的致死率非常高。此病患者可出現腦組織缺氧和缺血、腦細胞水腫、顱內壓明顯上升以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等癥狀。最新的臨床實踐證實,使用醒腦靜對急性重癥腦血管病患者進行治療,可取得很好的效果。為了進一步探討此種療法的有效性,我們對近年來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重癥腦血管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的研究對象為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重癥腦血管病患者。這些患者均未患有傳染性疾病。按照《中風病急癥診療規范》中關于急性重癥腦血管病的診斷標準對這40例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評分,其急性重癥腦血管病臨床癥狀的評分均在18分以下。隨機將這40例患者分為常規組和醒腦靜組,每組各有20例患者。在常規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2例。他們的年齡為37~81歲,其平均年齡為56歲。他們中有5例基底節區出血的患者,有5例丘腦出血的患者,有5例腦葉出血的患者,有3例小腦出血的患者,有2例腦干出血的患者。在醒腦靜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他們的年齡為40~77歲,其平均年齡為55歲。他們中有6例丘腦出血的患者,有5例基底節區出血的患者,有4例腦葉出血的患者,有3例腦干出血的患者,有2例小腦出血的患者。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腦出血部位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對常規組患者進行吸痰、吸氧及止血等常規治療。對于伴有顱壓升高癥狀的患者,應使用呋塞米、甘露醇及人血白蛋白進行脫水治療[1]。為醒腦靜組患者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使用醒腦靜進行治療。醒腦靜的用法是:將30ml的醒腦靜加入到250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中,使用此藥液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2次/天。對兩組患者均治療10天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應對其脈搏、呼吸、體溫、意識及瞳孔大小變化等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的觀察[2]。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及其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
按照《中風病急癥診療規范》中的相關療效評定標準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定。療效判定標準的滿分為28分。①痊愈:患者臨床癥狀的評分為24~28分。②顯效:與接受治療前相比,患者臨床癥狀的評分增加了10分以上,但總分未達到24分。③有效:與接受治療前相比,患者臨床癥狀的評分增加了4~10分。④無效:與接受治療前相比,患者臨床癥狀評分增加的分數低于4分。治療的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采 用 SPSS20.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正負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3]。
在醒腦靜組患者中,治療結果被判定為痊愈者有9例,為顯效者有7例,為有效者有3例,為無效者有1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在常規組患者中,治療結果被判定為痊愈者有6例,為顯效者有5例,為有效者有4例,為無效者有5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5%。醒腦靜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在常規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現惡心、昏迷的癥狀[4]。醒腦靜組患者均未發生不良反應。兩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相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
有研究證實,醒腦靜可越過急性重癥腦血管病患者的血腦屏障直接作用于其中樞神經系統,進而可有效地降低其顱內壓,改善其腦部缺氧的癥狀,減輕其腦神經細胞缺損的程度[5]。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醒腦靜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兩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可見,使用醒腦靜對急性重癥腦血管病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而且安全性高。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蔡永遼,張艷.醒腦靜注射液治療急性腦血管病昏迷80例臨床觀察.中國現代醫生,2010,48,(36):195-196.
[2] 張瑛.醒腦靜注射液治療急性重癥腦血管病40例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1,(12):35.
[3] 蔡永遼,張艷.醒腦靜注射液治療急性腦血管病昏迷80例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0,(36):195-196.
[4] 趙富剛.醒腦靜注射液治療急性重癥腦血管病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6):80-81.
[5] 楊震,李安泰.醒腦靜注射液治療急性重癥腦血管病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4,(16):3529-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