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楚函

于敦德,山東人,生于1981年,東南大學畢業,現任途牛網CEO。曾被《財富》雜志評為 “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
“有人說過您跟演員夏雨有點像嗎?”聽到記者這么問,于敦德身體略微前傾,低頭摸了摸咖啡杯,笑笑說:“之前倒是有人說過,但我沒覺得。”理工男的寡言內斂展露無遺。
于敦德是在線旅游網站途牛網的創始人,現任CEO。2015年11月,海航向途牛網注資5億美元。拿到這筆投資后,這位80后老總再次引起關注。當然,媒體對他的關注更源于途牛的迅猛崛起。據統計,途牛在2015年第三季度的交易規模已達46.5億元,在線休閑旅游市場份額達到25.1%,與攜程并列第一。
即便如此,在《環球人物》記者面前的于敦德,依舊沒有一點CEO的派頭,行李箱擺在身邊,活脫脫一個“說走就走”的業務員。

2014年,途牛網登陸納斯達克,于敦德(中)和嚴海峰(右)在紐約時報廣場。

途牛舉辦員工家庭日活動。
一個“萬億市場”的誘惑
在剛過去的2015年,途牛動作頻頻。5月,他們已獲得京東領投的5億美元投資。而談到這次與海航的合作,于敦德說“這符合途牛發展的大戰略”。“我們有一個8到10年的長期戰略規劃,具體分為出發地、大交通、目的地三個階段。過去兩年,出發地的壁壘已經初步建立,下一步就是大交通。海航有大交通、酒店、金融,是構成我們產業鏈里非常重要的部分。而途牛擅長的互聯網領域,正是海航所需要的。”這種穩扎穩打的做法也符合于敦德的個性。途牛的員工都清楚,于敦德在公司發展中負責“踩剎車”,而另一位創始人、性格開朗的嚴海峰負責“踩油門”。
于敦德和嚴海峰都畢業于東南大學。當初,兩人在學生社區網站“先聲網”相識,后來就成了黃金拍檔。在同學的眼中,于敦德是一個令人崇拜的技術狂人,當時很新潮的.Net技術剛普及時,他已玩得透爛。畢業后,兩人開始創業“試水”。2004年,于敦德加入創業公司博客網,擔任技術總監。博客網的起起落落告訴于敦德,“創業企業的業務模式要單一,把一項業務做扎實非常重要。”這也是途牛網今天深耕細作在線旅游產品的重要原因。于敦德說,只做旅游路線的預訂,做深做透就是一種成功。
一年后,于敦德與嚴海峰在育兒網“會師”,嚴海峰任COO(首席運營官),于敦德任CTO(首席技術官)。在幫助育兒網成為行業第一后,于敦德產生了創業的念頭。那段時間,幾個朋友熱火朝天地討論在旅游行業尋找機會,于敦德也發現中國旅游市場是個價值1萬億元的“大蛋糕”。一天,他找到嚴海峰說,“我想做在線旅游,要不要一起干?”嚴海峰沒多想,就答應了。
2006年10月,于敦德拿著從朋友那兒籌來的幾十萬塊錢,在南京租了個幾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開始了創業路。這年,于敦德剛25歲。
在邊緣業務中找市場
當時,做機票酒店預訂的攜程、藝龍等網站,已非常強勢。“途牛加入價格廝殺和渠道爭奪并不是聰明的做法。”這時,于敦德發現旅游預訂這個市場“冷門”。“旅游和旅行一字之差,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彼時的攜程、藝龍等旅行預訂網站中,旅游預訂占的份額很小。而很多線下的旅行社,也沒有搭建在線預訂平臺的條件。”途牛網在“邊緣”業務中找到了生長空間:專注休閑旅游,不碰機票酒店,只做零售不碰批發。在商業模式上,則專注于平臺,把途牛打造成做采購+服務的“在線旅行社”。
然而,想吸引有旅游需求的用戶,先得讓人關注這個平臺,有人氣。于是,他們決定從景點介紹和旅游攻略打開缺口。隨后的半年里,于敦德帶著十幾人的團隊建了一個全國最大的景點庫,涵蓋了4萬多個景點。同時,他們還開發了“路線圖”“拼盤”等產品,激勵網友貢獻游記和圖片等。“最初的4萬多個景點是一個一個手工加進去的,那時沒日沒夜地干,真是不知疲倦。”于敦德說。
2008年,于敦德遭遇了創業以來的最大難題,資金告急。公司賬上只剩下幾十萬元,而一個月的開銷就要二三十萬。除了保證一線員工的工資外,公司管理層只能發1500元的基本生活費。當時又趕上金融危機,他天天去找投資人,都無功而返。于敦德說,“因為那時資金緊張,出差住的都是小旅館和地下室。當時壓力很大,如果融資不成功,公司肯定就掛了。”終于,在被拒絕了幾十次后,他拿到200萬美元的投資。
完成A輪融資后,途牛的業績在2009年快速增長,業務也從一兩個城市擴展到五六個城市,當年的銷售額就達到1.4億元。此后途牛網一路高歌猛進。2014年5月,途牛網登陸納斯達克,成為美股市場第一家專注在線休閑旅游的中國公司。
當前的在線旅游版圖上,攜程和去哪兒已宣布合并,途牛、同程成為在線旅游行業僅剩的兩家份額較大的獨立OTA(在線旅行社),三家已成鼎足之勢。有人猜測,攜程和去哪兒聚焦于機票和酒店板塊的競爭告一段落,而專注度假旅游市場的途牛和同程,或許也將合并以抵御巨無霸的碾軋。于敦德告訴記者,“不排除合并的可能性, 但線上OTA尚處于同質化階段,缺乏業務上的互補性,因此以并購擴充規模意義不大。”
挖出客戶的“痛點”
于敦德為人謙和,員工也都知道他的好脾氣。作為CEO,他至今還跟大家一起辦公,下屬們都直呼其“老于”。談到當前的成績,35歲的老于也沒有得意之色,只是更加堅定了“讓途牛成為世界級公司和旅游入口”的愿景,而其底氣,則來自“我們一直都能找準客戶的痛點往前走”。
途牛新推出的分期免息旅游,就是于敦德挖掘的一個“痛點”。“年輕人都想多出去走走看看。可大學畢業后,都要經歷買房、結婚、生子,從25歲到35歲這10年的花銷很大,經濟能力卻不行。”于敦德對記者調侃:“比方,你我都交了女朋友,要和她一起去旅游,沒錢也不能等,一等時機就錯過了。以前,這個資金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父母,如果我們能通過金融產品解決,不是很好嗎?”于是,他想出了“旅游金融”的點子,年輕人可以分期免息去旅游,額度一個人5000元左右。這樣,既解決了沒錢旅游的問題,還促進了途牛的業務增長。“原本一年一次的出游計劃,分期付款后,就可能增加頻次,帶動其他產品的消費。”
近年來,導游強制游客購物等事件的發生,成為旅游市場為人所詬病的地方。于敦德針對這一“痛點”,建立起導游管理系統,把導游納入點評獎勵體系考評,“這樣既可以監督導游的行為,也解除了游客對出游安全的疑慮”。
于敦德還有一套“四字真經”——客戶反饋。“這是我們所有工作的基礎,不然就會喪失方向。”途牛有一個專門處理客戶需求和投訴反饋的郵箱。這些年,他每天要干的事就是查閱用戶郵件,關注其中的投訴、需求和反饋,第一時間給予回復。他說,“我們主要看投訴,因為被客戶罵是很郁悶的事,看到了就會想辦法解決。但如果指定個專人去看,有很多問題不是他能推動和解決的,所以客戶問題一定要有從上到下的機制來處理。”
朝“二”的方向努力
于敦德很看重團隊的活力,員工也多是“80后”“90后”。他認為,能吸引和凝聚年輕人,主要在于途牛“客戶第一、簡單、誠信、極致、分享”的價值觀。而在記者看來,或許更有他不惜犧牲“偶像包袱”,營造出的輕松氛圍。一位途牛的員工回憶說,在一次公司年會上,從來就不是文藝積極分子的老于,第一次穿上了閃耀的演出服,跳起了《江南style》。因為過于緊張,他一上臺就跳錯了,舞臺下的員工們看了都樂了。
于敦德身材清瘦,但喜歡鍛煉,途牛也已舉辦多次“牛拉松”長跑比賽。他說公司文化與此有關,那就是“健康第一,以二為本”。“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膨脹得比較快,就像吃美食一樣,如果火鍋也要,法國大餐也要,日本料理也要,最后容易臃腫,長得太胖,然后身體就承受不住。因此你要克制自己想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的欲望,分清主次,專注做好一件事情,保持公司機體的健康。”
對于“以二為本”,于敦德解釋說,途牛內部每年會進行兩次“271”評選。所謂271,就是在整個團隊中,評出20%的優秀人才,70%的普通人才,以及10%暫時落后的員工。“‘2是最有執著勁頭的牛人,是奮斗者的代表,他們驅動著公司的發展。而‘以二為本,就是公司的資源,包括期權、薪資、晉升、培訓、機會等,都會向‘2集中,通過他們帶動整個公司的發展,實現所有的人都進步、都提升。還有一層含義,就是希望途牛的每一位員工都能以誠懇憨厚的態度為客戶服務”。
記者問他,“你覺得自己二嗎?”他毫不遲疑,“二啊,二是我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