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馳疆

人物簡介:劉亞仁,1986年出生。2004年憑成長劇《玉林成長日記》出道。2015年,主演電影《老手》獲韓國年度票房冠軍,又憑借電影《思悼》成為最年輕的青龍獎影帝。
韓國男明星有個特點:長得帥的永遠拿不了影帝,比如裴勇俊和玄彬;演技好的就別想當少女偶像,比如宋康昊和崔岷植。不過現在,這個魔咒似乎被劉亞仁給打破了。2015年,29歲的劉亞仁出演了兩部現象級的電影——《老手》和《思悼》,前者成為韓國影史上票房第三的影片,后者更為他贏得了韓國電影最高獎——青龍獎的最佳男主角,令他成為史上最年輕的青龍影帝。
與此同時,他的最新電視劇《六龍飛天》正在韓國熱播,收視率持續第一。當被問及如何做到電視、電影雙豐收時,劉亞仁回答:“我不是那種長得好看的花美男,能和其他同齡演員區別的就只有演技了。”
占領忠武路
首爾市中心有一條忠武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聚集了首爾一大半的影院和電影公司,是韓國本土電影的重要基地。這條街上誰的海報最多,誰的人形立牌最大,就代表誰是當下最紅的韓國明星。近年來,韓國演藝圈公認4位“85后”男演員為“忠武路四小生”,分別是金秀賢、宋鐘基、李民基和劉亞仁。兩年前,金秀賢風頭最盛,而劉亞仁則被認為是“拖后腿”的,收視率和票房都難與其他三人抗衡。

電影《思悼》劇照。
到了2015年,金秀賢的“教授風”早已吹走,劉亞仁卻憑借《老手》和《思悼》占領了忠武路。兩部電影分別在8月和9月上映,一度忠武路上布滿了劉亞仁的海報。
劉亞仁用自卑來形容自己在兩部電影中的角色。在《老手》中,他扮演囂張跋扈的財閥三世趙泰晤,與黃政民扮演的警員斗智斗勇。趙泰晤表面上狡猾奸詐,內心卻非常自卑脆弱。導演柳昇完在找劉亞仁之前,曾邀約另一位頂級男星,但對方看到合作演員有影帝黃政民,怕成為陪襯,又擔心角色的惡行太過影響形象而拒絕了。而劉亞仁卻覺得能在喜劇背景下揭示社會冷漠現實的劇本不多見,瞞著經紀人接下了角色。他還自己設計了一個招牌動作——時不時不由自主地抽吸鼻子,他說:“這說明‘我是個長期吸毒的人。”
《思悼》則是另一個極端。這一次,劉亞仁和韓國國寶級演員宋康昊搭戲,上演了朝鮮王室歷史上最悲劇的父子情。電影里,劉亞仁扮演的思悼世子被父親關進米柜里活活餓死,口渴時就在扇子上盛自己的小便喝,而那把扇子是他為了慶祝父親生日親自畫制的。演這段時,劉亞仁情緒完全剎不住車,導演喊“咔”后還在不停顫抖,他說:“我用光了所有的演技。”
2015年11月26日,劉亞仁憑借《思悼》中世子一角,擊敗了同劇的宋康昊獲得青龍影帝。面對突如其來的成功,劉亞仁有一種守得云開見月明的感覺,他說:“《思悼》中世子的變態來源于長期不被認可和積壓已久的窩囊氣,而我同樣也有這種感受。”
有技無戲的日子
劉亞仁口中的不被認可,是他從小到大的夢魘。他自小就是個性格孤僻又叛逆的人,讀高中時,他突然思考起“我為什么要學習,為了誰學習”的問題,結果答案沒想出來,自己反而退學了,還一度與父母鬧僵。18歲時,劉亞仁在街上被星探發現,以歌手的身份成為練習生。可是訓練很久后,公司覺得他沒有唱歌才華,就把他放在一邊培養別的新生代去了。遭受冷遇的劉亞仁眼看當歌手無望,就接了一部名為《玉林成長日記》的青少年成長劇,飾演一個幾乎沒有存在感的小配角。
雖然處女作只是“打醬油”,但卻讓劉亞仁意識到了自己的表演欲望。他開始琢磨演戲,看了大量電影,揣摩演員的表情,還總結出一套專屬于自己的演技學概論,“我稱它為‘共同點融入法,就是找到自己和角色的性格共同點,既能讓我融入角色,又能讓每個角色帶有劉亞仁的一部分”。
出道后,劉亞仁接了一些影視劇,大多反響不大。2010年,他在電視劇《成均館緋聞》中飾演外表桀驁,內心害羞的男二號。這是他第一次挑戰層次豐富的角色,觀眾發現了一名表演內斂、準確的新演員,他也被貼上了“演技派”的標簽。
劉亞仁的演技一路精進,很快被列為“忠武路四小生”,但作品卻一部不如一部。《時尚王》制作粗糙,反響平平;《張玉貞:為愛而生》搭檔花瓶美女金泰熙,鮮有火花。好不容易碰上了一部劇本、導演、演員都好的電視劇《密會》,卻因為是講述古典音樂圈的“忘年戀”,缺乏群眾基礎,很快淹沒在眾多偶像劇中。同期的金秀賢、宋鐘基都已經出演了賣座電影,唯有劉亞仁一直處在有演技沒好戲的尷尬狀態。
這種狀態持續了兩年,在金秀賢旋風漸漸消散后,劉亞仁終于等到了《老手》和《思悼》。他將多年的郁悶傾注在這兩個角色上,最終用自卑演活了自卑。
詛咒并愛著
劉亞仁坦言,自己不是一個好藝人,“粉絲”見面會時,他對“粉絲”很少言笑;在街上被認出來,會心情不好地拒絕合照;拍攝廣告時,因為意見不合就與工作人員起摩擦,第二天被指責“耍大牌”后又擔心:萬一廣告商不喜歡可怎么辦?
“我是一個很封閉的人,不想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不過,在娛樂圈待久了,他也懂“偽裝”有時是必要的,他說:“人是無法擺脫必須與他人產生聯系的現實的,但我相信任何人、任何藝術家、任何獨立性的人格最終都會被承認。”
劉亞仁的理想是成為一名藝術家,除了演戲,他還沉浸于書和音樂。2014年,他成立了一個藝術工作室,想為青年藝術家提供一個自由發揮之地。如今,工作室辦過展覽,出過雜志,他還親自為雜志寫了卷首語。他寫過一首頗具個性的詩:“我也知道我是只狗崽子,可別罵我!……難道搖著尾巴,才能成為一只狗嗎?”
他用這首詩來形容自己被大眾指指點點的生活,他說:“我有時也會詛咒這樣的人生,但盡管詛咒,我依然很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