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
金立集團董事長劉立榮提出企業生存三原則:激情、效率、適應性。
商界大佬段永基有言:“企業的情況很復雜,所以應該有壯士斷臂的勇氣和決心,因為放棄減少了很多壓力和拖累,使他更有力量,尋找更好的機會來發展。”
在商業世界里時刻存在各種誘惑,比如快速拓展市場、壓低成本、延伸消費群或者產品多元化等,它們意味著更加豐厚的利潤。但是,企業的領導者必須具備這樣的能力:在諸多機會中選擇最適合企業發展的方向,而不是盲目擴張。其中,定位的精準性尤其重要。
壯士斷腕:及時轉變方向
成立于2002年的金立,在功能機時代從小到大,一直到2011年登到了國產手機品牌第一的寶座。金立手機當時給消費者的直觀體驗是待機時間長和耐摔等特性。直到現在,員工有時遇到以前的客戶,他們還會說金立的機器待機時間長,“可以用10-15天”。
但是在智能機時代興起之時,手機廠商們都希望自己獲得年輕人的青睞。同樣,金立也希望品牌更加時尚化、年輕化,于是也跟隨潮流與一眾手機廠商爭相代言“時尚、潮流、娛樂”。
然而就是在這個過程中,金立發現: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沉淀,強扭的用戶“并不甜”。從2014年下半年度開始,金立“壯士斷腕”,重新找回定位,即“以超級續航為基礎”的商務定位,并很快在商務方向推出了M5,以及以超級續航為基礎的新系列等。
2015年12月21日,金立在東莞工業園舉辦了“海闊天空”金立M5 Plus上市發布會。當晚,搭載一系列旗艦配置的金立超級續航手機M5 Plus正式亮相。金立M5 Plus在使用6.0英寸全高清AMOLED奧魔麗大屏、搭載前置指紋設計、內置5020毫安時大電池的情況下,整機做到了更薄、更輕、更大,續航力更均衡。此次金立M5 Plus不僅沿襲了M5的大容量電池、極致省電模式、同步心跳、綠色后臺等配置功能,還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強了3項智能省電技術,實現了金立超級續航的全面升級。
去蕪存菁:精準定位、適者生存
在2011年的智能手機戰略發布會中,金立集團董事長劉立榮提出了企業生存三原則:激情、效率、適應性。其中,適應性即是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中提出的法則。
劉立榮認為,一個企業有了這三點,一定能夠生存。“企業從領導人到員工能夠擁抱激情,能夠具備超越行業競爭對手的效益,或者說超越平均水平的效率,以及也具備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的適應能力,你的企業才會生存。”
近些年,手機消費者需求不斷發生變化,企業只有跟隨并響應消費者需求才能獲得生存的空間。十三年風雨,劉立榮對手機行業有著豐富經驗和切身體會。“手機作為個人消費品來講,可以說是所有智能產品里競爭最激烈的。變化非常快,決策、效率、速度、方向、成本、品質、科技,所有的元素環環相扣。雖然有這么多人做手機,但手機本身無論是硬件、軟件還是生態體系的形成,都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事情。”
除了產品本身,消費者還希望產品能帶來驚喜的附加值,可能是品牌溢價,也可能是品牌定位。而定位則包括了“給予消費者接觸動機、了解動機、使用動機等——這是產品硬質量之外,‘軟質量的角逐”。定位不只決定了產品設計,還有產品本身體驗之外的一種與消費者身份相符理念相近,或展示態度相類似的需求。
企業必須從諸多“亂花漸欲迷人眼”的需求中尋找最適合自身的定位。作為老牌手機廠商,金立決定抓住穩重、務實、商務的一類人群——或者說,在中國社會發展衍生出的中產階級人群里面,逐步占有一定份額。
“目前流行一種爆品思維,確實,現在也是一種產品型號越來越集中的時代。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你的產品有什么特點,必須要被越來越多消費者認知。”劉立榮坦言,2016年金立還將繼續投入超過10億元推廣品牌。這其中包括了國內的市場推廣費用、贊助中國之隊、冠名中國圍棋甲級聯賽、央視、衛視等電視廣告、終端品牌建設投入等。
重新定位并不代表全盤推翻。傳統企業要不斷觸電互聯網,而互聯網模式發展到一定程度,注定要往線下走。例如售后、體驗等功能服務,必須要靠線下門店來解決。“互聯網銷售模式決定了其用戶分散較廣,線下擴張成本巨大。”劉立榮認為,傳統企業要做到的是:在互聯網條件下,重新發掘自身資源的新價值。
對于2016年,劉立榮已然立下了目標:在銷量方面,海外市場1600萬臺保底,爭取突破2000萬臺。國內市場目標3000萬臺保底,爭取到4000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