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Uber,似乎可以叫到一切東西。一鍵呼叫佟大為、直升機、火箭俠……在Uber內部,這樣的活動被統稱為“按需服務”(On Demand),就是根據消費者現有的或者潛在的需求,由Uber一鍵送達來滿足。
Uber把按需服務分為三類,一種是科技酷炫的生活方式;一種是本土化的民俗活動;還有一種是貼合消費者心理需求的服務。
“佟大為在上海做Uber司機”的視頻曾經火爆社交網絡,開著紅色特斯拉的佟大為化身專車司機接單,明星效應的影響力立刻凸顯,此消息一出就迅速搶占了各類媒體的頭版頭條,佟大為一直給公眾形象健康陽光的形象,擁有著廣泛的粉絲群體,可以引起這一類人群體驗專車的好奇心理,自然就帶來了一批忠實客戶。
2015年6月經歷暴雨的上海不少地段都陷入一片汪洋之中,Uber上海將地圖中原本車輛的標志全部替代為小船圖標。從“一鍵叫車”到“一鍵打船”,船的圖標更換以后,很多司機覺得很有意思,上線的數量一下就增加了,用戶叫車也會更方便,車主與用戶等幾個指標得到了明顯上漲。
而在不同城市,Uber會結合城市特色推出更為本土化的營銷活動。2015年3月,Uber杭州在西湖邊推出“一鍵叫搖櫓船”;4月,Uber在高校林立的北京針對學生推出“一鍵叫CEO”面試活動。
Uber要解放的不僅是車,還有人固執的想法,他們通過一個又一個漂亮的活動告訴別人,游戲要盡情地玩,把品牌營銷活動變成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