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近年來,北京市蔬菜零售規模不斷擴大、多種零售方式并存,但存在商業網點分布不均、連鎖化規?;写嵘纫幌盗袉栴},急需探索新型的流通模式,文章以豐臺區、通州區、大興區為例對北京市蔬菜零售市場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北京蔬菜零售網點轉型升級建議。
[關鍵詞]蔬菜零售;流通模式;轉型升級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5.081
1 北京市蔬菜零售市場發展現狀
近年來,北京市蔬菜零售規模不斷擴大、多種零售方式并存,從蔬菜零售網點類型層次上看,北京市已基本形成菜市場、農貿市場為主要供應渠道,社區便民菜店和超市為輔助,早晚市和周末市場為補充的蔬菜供應網絡基本格局。
截至2014年10月,北京市豐臺區社區菜市場和菜店/果品店等網點共計752個,其中,菜店/果品店等網店614個,菜市場138家。菜店/果品店總面積23949平方米,菜市場總面積311948.8平方米。按千人指標計算,豐臺區每千人菜場面積152.6平方米。這一指標若折算為居住面積比例,菜市場面積占常住人口居住面積的比例為0.59%。
豐臺區蔬菜零售網點情況
類別[]數量(個)[]面積(平方米)菜店/果品店[]614[]23949.0
菜市場[]138[]311948.8
總計[]752[]335897.8[BG)F][HT]
截至2014年10月,北京市通州區共有農貿和集期市場42個,占總量的58.3%;占地面積約59.3萬平方米,約占總占地面積的33.9%;建筑面積約35.1萬平米,約占總建筑面積的34%;經營面積約36.1萬平米,約占總經營面積的32.2%;商戶數5781個,約占總商戶數的38.6%。
截至2014年10月,北京市大興區目前擁有269個蔬菜零售網點,其中菜市場17家,蔬菜經營面積約1.01萬平方米,日均銷售蔬菜約1.02萬公斤;農貿市場24個,蔬菜經營面積約6.2萬平方米,日均銷售蔬菜約2.65萬公斤;便民菜店(菜站)131個,蔬菜經營面積約0.53萬平方米,日均銷售蔬菜約2.29萬公斤;早晚市4個,蔬菜經營面積約1萬平方米,日均銷售蔬菜約0.89萬公斤;周末市場26個,蔬菜經營面積約785萬平方米,日均銷售蔬菜約1.3萬公斤;67家超市搭載蔬菜經營,經營面積0.3788萬平方米,日均銷售蔬菜約2.04萬公斤。
大興區蔬菜零售網點業態類型分布[HJ]
2 北京市蔬菜零售市場發展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北京市積極實施“社區便民菜籃子工程”,取得了一定進展,如構建“地頭→餐桌直供模式”,創新直供直銷模式;大力發展網上銷售與實體網點相結合的網絡超市,協調上游生產企業和大興農民合作組織與“網絡超市”對接,減少了中間環節開支,降低了流通成本;推行“兩網一平臺”社區生活服務業雙覆蓋服務新模式,多元化發展便民蔬菜零售終端;積極引導物美大賣場、樂購超市、世紀聯華、華堂商場等大型零售企業合理布局,協調擴大蔬菜經營面積,增加銷售品類,方便居民消費;持續開展“農超、農餐、農廚、場店”四對接活動,規模不斷擴大;保障周末車載菜市場供應等。但仍存在一系列的問題:
一是社區蔬菜網點建設與居民分布不完全相符,直接導致個別地區出現網點業態及功能雷同、競爭激烈,而其他一些地方卻又商業網點缺位、群眾購物不便的情況。二是社區蔬菜網點規?;?、連鎖化、規范化發展取得一定進展,便民菜店發展態勢良好,但發展規模尚小,需要連鎖化、規?;l展提升經營效益。三是規?;l展后的運營模式仍需進一步探索完善。便民菜車作為緩解空間緊缺情況下的買菜問題的作用明顯,但規范有序的菜車經營需要所屬街道投入較大的監管力度,監管成本并未計入目前菜價中,將其作為“菜籃子”工程長效機制的成本過高。
因此,探索新型的流通模式,發展更高效的替代模式是必然趨勢。
3 國際蔬菜市場發展借鑒
在新加坡,按照新加坡鄰里中心規劃指標,一個設有輕軌站或地鐵站的鄰里中心商業面積可達到2萬平方米,服務人口6000戶,約2萬居民。其中菜市場面積為4000~5000平方米。以此計算,新加坡鄰里中心菜市場每千人標準為200~250平方米。按照新加坡人均居住面積30平方米的數據進行換算,新加坡鄰里中心菜市場建筑面積約占住宅面積的0.67%~0.83%。
香港正規菜市場由食物環境衛生署擁有并管理,食環署下轄79個菜市場(其中39個設有熟食中心)及25個獨立式的熟食市場,共設15000個攤位,總建筑面積估算約為100萬平方米,服務人口約為500萬人。若不考慮其他非正規的生鮮蔬菜售賣攤點及超市生鮮面積,按此指標測算香港菜市場每千人面積為200平方米。按照香港人均居住面積以建筑面積換算約為17平方米,菜市場建筑面積占住宅面積的比例達到11.8%。
4 北京蔬菜零售市場轉型升級探索
(1)規范提升實體蔬菜零售市場。對于實體蔬菜零售市場從符合區域功能定位要求方面對場地環境、設施設備質量管理、商品管理、商品交易等,特別在經營范圍、防火材料等方面進一步予以規范提升,保障交易商品安全和來源合法,建設符合區域功能定位要求的綠色蔬菜零售市場。
對于傳統型農貿市場,促進現有經營資質和經營能力的城區農貿市場向城市綜合菜市場轉型;對于現有社區菜市場通過升級改造,改善經營環境,強化管理。
(2)探索設置生鮮直投站,實現生鮮產品O2O網訂店取。將傳統線下菜場零售與現代電子商務進行融合,為市民提供24小時的買菜服務。如“食行生鮮”的農副產品宅配項目計劃建設2000家社區生鮮直投站,提供包括蔬菜、水果、糧油、調料、牛奶、肉類、蛋類等近千余種生鮮產品,消費者可通過其官方網站、自助終端、呼叫中心、手機應用、微信五種途徑24小時不限時訂購生鮮產品,以現金和網上在線支付等多種方式進行支付,在社區生鮮直投站刷卡,就能自助領取到生鮮包裹。
(3)設置恒溫自助售菜機,方便社區居民自主選購。實現生鮮產品O2O網訂店取,將傳統線下菜場零售與現代電子商務進行融合,為市民提供24小時的買菜服務。如上海強豐企業的恒溫無人售菜終端可以為每個社區增添一個“小菜場”。終端內的農副產品全部經過強豐種植基地凈菜車間分揀、包裝,通過全程冷鏈車運輸到達社區內的恒溫自助智能終端。居民自主挑選生鮮產品后,投幣、刷會員卡等均可付款,操作簡易方便。根據規劃,這一終端還將擴展話費充值、信用卡還款、水電煤繳費、銀聯支付等功能。
(4)以生鮮菜場實體交易帶動線上互聯網服務。可以探索在菜場開設蔬菜專柜,以線下實體交易帶動線上互聯網服務。如康品匯原本是一家線上生鮮電商,依靠互聯網訂購、基地直供和小區推廣,開展生鮮電商業務。一方面,在線下設置專柜,把專柜作為配送中轉站,實現線上訂菜、線下一小時送菜上門。另一方面,線上菜場往下走,培養回頭客,提高配送效率。
參考文獻:
[1]賴陽.淺論農產品流通[J].中國市場,2012(7).
[2]賴陽.北京構建現代農產品流通體系的思考[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08(12).
[3]王春娟.農產品市場轉型升級研究——以北京通州八里橋市場為例[J].中國市場,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