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野坪 孫鵬嬌
摘要:高職通信人才的培養與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密不可分,為了解決現代學徒制下走出校企合作聯合培養通信人才的問題,文章提出了將職業技能教育融入到高職院校的日常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設計,并對其進行了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高職通信人才;學歷教育;職業技能
1移動通信技術行業對高職通信專業人才的需求
全球經濟一體化促使信息產業高速發展,給當今世界人類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通信技術在這場變革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過去的近30年里,我國通信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的日常生活也越發的依賴于通信技術,這個行業似乎只有成長期,而看不到它的成熟期與衰退期。面向通信行業的需求,培養更多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成為高等職業院校通信專業的根本任務。但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和專業建設過于傾向學歷化,尤其是對于移動通信技術行業來說,學校教育同行業需求存在著較大的不對稱性。通信行業其工程性、實踐性、實時性等各方面特點,要求高職院校培養通信人才的方式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作為高等教育一種類型的高等職業教育,不僅要實現其“高等性”也要實現其“職業性”。高職教育的本質和特征是“跨界的教育”,要與行業對接,實現深度的產教融合。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今后我國將探索“兩種教育制度”“兩種勞動制度”,即“半工半讀的學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讀的勞動制度”,要在完善現代職業學校教育的同時,嘗試建立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度。因此,現代學徒制是實現高職教育功能定位和高技能通信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
2當前高職通信專業人才學歷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
高職院校在現代學徒制背景下,應該以職業實踐為中心來組織教學內容,凸顯高職教育的“職業性”屬性,讓學生從傳統的課堂解放出來,實現了職業教育的基本價值。當前,高職通信專業人才學歷教育模式已無法適應通信產業需求,其存在的主要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課程設置體系陳舊
國內大多高職院校通信專業課程的設置仍是軟硬件實驗為輔的形式,普遍設置高等數學、計算機網絡、高頻電子技術等以通信技術相關度極大的課程為主,這種課程設置不能服務于高職通信專業的職業行為,無法使學生實現對口就業。專業課程設置、課程內容明顯與通信行業的能力要求脫節,應用性不強,實踐能力弱,缺乏針對性,不利于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難以適應與通信行業要求。同時,課程結構缺乏層次性和銜接性,并非是縱向深化為主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與行業脫節,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出現了“學而不用,用而不學”的尷尬現象。
2.2管理模式陳舊
當前的高職院校通信專業的管理模式陳舊單一,包括:管理制度、運行監控、考核制度、行業調查、信息反饋等方面沒有與行業對接。無法使學生與企業聯合走出一條共同發展的道路,不能滿足需要專業人才支撐通信行業發展的長期性寬口徑要求。
2.3教學模式陳舊,專業實踐教學滯后
當前高職通信專業仍是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生不能把自己投入到“職業人”的身份中來參與教學。這種培養學生的模式,是延續了本科的學歷教育模式,缺乏對通信專業人才的專業技術知識培訓。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更有獨特的重要意義,當前高等職業院校通信專業的實踐教學仍是以課程實驗、電子技術實訓、金工實訓等實訓課為主。雖然也加強了學生們實操能力,但這種能力是被當作技能方式進行知識傳授的,不能使學生的應用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3構建通信專業人才的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綜合培養模式
高職院校的內涵發展主要體現在“高等性”與“職業性”兩個屬性上,絕不僅僅是本科教育的簡化版,高職教育應具有其獨有的重要意義。高職院校對通信專業人才的培養更是不能僅限于專業知識的學歷教育,還應該重視其行業能力的職業教育。在師資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科學管理等辦學行為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相統一,讓學生在校培養期間便與先進行業企業的文化特質相融合,從而實現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現代學徒制模式。
3.1人才培養職業化
職業化人才應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掌握嫻熟的職業技能和遵循既定的行為標準。職業道德建設和法律法規建設也是高職院校進行職業化建設必須要做的事情。因此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的時候,應以校企合作為基礎,把行業內的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和行業標準等職業化標準融入到專業建設中。針對不同職業定向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設計,包括系統性課程、崗位課程、實操訓練、在崗實習等專業課程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自我教育。
3.2人才培養資格化
把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引入到高職人才培養方案當中,既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培養腳踏實地的職業素養,從而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踐能力,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問題,才能發揮高職教育的更大作用。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獲取在很多時候都是要另外培訓學習的,這就導致學生降低了考取證書的熱情。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引進到高教教育體系中,納入到專業建設中,不僅可以使學生學到專業知識,而且還能獲得職業資格,讓學生學以致用,激發學習熱情。
3.3人才培養項目化
傳統教學模式下,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內容與方式主要側重于知識或技能的單項培養,并不能滿足學生能力培養的需要。因此,高職通信專業的人才培養應該實行現在學徒制,加強校企合作,實現校企合作聯合辦學,把企業真實項目納入課堂。通過項目劃分方式把課程內容整合成一系列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就是扮演著實際工作崗位員工的角色。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便是工作的體驗,在各個任務完成中既學到基礎知識,又掌握實際技能,培養職業素質。對于企業來說,縮短了對新員工的培訓時間和減少了企業的培訓投入。教師在授課方面,采用現網通信設備、實際通信工程項目進行授課,也會使學生、企業乃至于教師本身都會受益良多。因此,對高職通信專業教師人才培養的項目化授課形式應該給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高職院校與通信企業通過深層次的校企合作方式,使學生真正接入企業的運行,為學生提供實際工作體驗,使學生在真實崗位上得到了鍛煉,讓學生完成工作內容的同時充分適應企業文化,了解企業核心業務流程,實現技能匹配和綜合能力匹配,將書本上所學的知識充分運用到工作中,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職業素質以及行業競爭力,使學生直接過渡為通信企業型人才。
4現代學徒制背景下的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需求對接
在傳統的高等職業學歷教育模式下,學生完成教學計劃所規定的公共課、專業課和實踐類課程,修滿規定學分后即可獲得畢業證書。職業教育要按照職業標準制定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加強學生職業道德修養、增強學生的職業知識、強化職業技能。
在現代學徒制背景之下,校企專業層面合資辦學,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合作,形成的新的職業教育模式。強化了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學院提供場地、管理和資源,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和專業師資,校企聯合共同組織教學。作為一種開放的教育類型,現代學徒制跨越了教育與職業、學習與工作、學校與企業的界域,實現這種“跨界”教育,在不違背基本教育規律和行業屬性情況下,打破固有的學校提供學歷教育、企業提供職業教育這樣的思維,形成系統集成、“跨界”的理性思維,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融合。教學結果最大程度滿足了企業的需求,學生真正實現了零距離上崗。
以此為依托,聯合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和完成教學任務,實行聯合培養具有職業性的學生,對高等職業教育全面實行“雙證書”制,實現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需求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