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楊
摘要:文章指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智慧城市建設步入了快速發展階段,知識社區構建是智慧城市建設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通過知識社區的建設,可以破除傳統社區概念的遮蔽,改善社區安全環境,創建新型鄰里關系,提高社區服務質量,降低社區運行成本,提高社區工作效率,同時還可以通過知識社區建立更多的信息共享資源。知識社區的建設既需要結合新技術的發展,又要結合社區和市場的實際需求,才能更好地為知識社區的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關鍵字:知識社區;智慧城市;互聯網+
1研究現狀與問題的提出
中國城市化進程發展迅速,截至2013年全國城鎮人口比率為53.73%,發達地區的城鎮人口比率超過80%。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導致了社會結構的變化,同時也為城市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城市對人口的吸引表現為各種社會優質資源的集中,城鎮人口比率越高的地區社會發展越快,社會優質資源越集中,對人口的吸引力越大。隨著人口的增加,城市環境的壓力也隨著加大。居民對城市生活的需求也變得多樣化。城市問題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變得日趨明顯,而智慧城市是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出現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智慧城市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改善民生、應對社會經濟重大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研究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城市的經濟發展依賴于城市人口素質的提升,人口素質的提升源于社會發展的外在壓力與城市居民自身自我價值實現的內在需求。通過智慧城市建設可以為城市生活提供豐富的服務,通過知識社區的建設可以為更多的人提供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的機會。智慧城市建設是城市現代化發展道路的必由之路。它的發展必將帶來城市居民生活模式的改變。知識社區是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也是檢驗智慧城市發展水平的標尺。
2基于智慧城市的知識社區研究的國內外現狀
知識社區研究是提升智慧城市整體建設的重要一環。國內相關研究在最近幾年達到一個高峰。在中國知網上以“知識社區”檢索全文,檢索結果表明2014年相關的文獻多達14844條,2013年多達142 166條,2012年多達138 507條。文獻檢索結果表明諸多研究都對知識社區予以涉及。在中國知網上以“知識社區”對主題進行檢索時,2014年,文獻數為2475條,2013年為2562條,2012年為2340條。在中國知網上以“知識社區”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時,2014年的研究文獻僅為11條,2013年文獻僅為10條,2012年僅為11條。相關文獻對知識社區的研究領域多集中在數字圖書館方面。以上文獻的研究都涉及知識社區的概念,但專門研究知識社區的比例卻很小。專門對智慧城市和知識社區加以綜合研究的文獻則少之又少。
國外對知識社區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虛擬社區的研究。研究側重于通過網絡方式和各種社交型軟件為民眾提供信息交流和溝通的平臺,借助于知識社區分享知識、交流溝通。國外關于智慧城市的研究與實踐開展較早,應用集中于智慧交通、智能電網、智能建筑、智能城市管理、政府管理的智能信息網絡化等。但將知識社區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設中的研究也較少。相關的研究對知識社區如何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設的進程中缺乏相關的文獻與資料,知識社區在智慧城市的實踐中缺少系統性、完整性的研究。
3面向智慧城市的知識社區對智慧城市的構建
隨著知識社區的發展,知識社區成為越來越多用戶信息交流、知識分享的平臺。知識的交流是知識社區存在的基礎,用戶的知識共享是知識社區向前發展的動力和關鍵。智慧城市是城市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也是中國城市建設的重要戰略選擇。城市的出現最初是以人口的集中居住為主要特征,然而這也成為城市發展過程中諸多問題的根源。有限的空間、有限的資源與不斷增長的需求必然帶來激烈沖突。在中國城市化進程無法回頭的今天,如何改善城市生活居住環境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大瓶頸。智慧城市的建設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知識社區建設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智慧城市以信息通信技術為支撐,立足民生,注重綠色和可持續發展,主要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實現智能化管理。智慧城市是城市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計算機通信技術的大數據處理、云平臺構建、物聯網普及是智慧城市提高城市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上述技術的普遍使用也存在于知識社區的構建之中,知識社區既是智慧城市的建設目標之一,也是實現智慧城市的必要手段。智慧城市的整體建設目標會為知識社區的建設提供方向和指引,知識社區的完善會為智慧城市的規劃和設計提供更加智能和直接的數據支持,是城市公共資源建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智慧城市是解決城市問題的關鍵手段,對城市的規劃、建設可以發揮其在大數據記錄和監測的作用。知識社區是解決城市問題的必由之路。
在傳統社區中,物業公司、政府社區、居民用戶、周邊商家、學校、醫院等是社區生活的重要資源,這些資源的質量直接影響了知識社區的建設。傳統社區的功能定位影響了知識社區的主要建設方向和建設內容。在知識社區的構建中,物業公司側重于服務的信息化、網絡化,利用互聯網技術改善物業服務質量,豐富物業服務內容。而社區作為政府管理部門則應利用知識社區的建設,為居民用戶提供更快捷的社區服務,同時通過知識社區的建設可以更好的聯系居民用戶,改善政府和居民的關系。社區的管理協調功能可以利用知識社區的建設提高服務質量;民主自治功能可以利用知識社區的建設與使用得到更加有效的落實;知識社區的建設也為居民用戶監督社區工作提供了有效平臺;通過知識社區建設可以有效地豐富居民的文化娛樂活動。知識社區商家則可以利用知識社區更好地的擴展銷售渠道,提供優質服務。知識社區建設也可以打破鋼筋混凝土的城市森林對社區居民關系的遮蔽與束縛,居民可以利用知識社區建立更多的聯系,這對建立互聯網時代的鄰里關系有著積極作用。社區是城市的重要組成單元,知識社區的建設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單元。傳統意義的知識社區是人們創造、傳播、保存和利用知識的數字環境。而新興的智慧城市中知識社區則是人們生活、溝通、交流、工作的知識平臺。
知識社區的發展為社區內外的群體交流信息、分享知識、共贏共利提供了有效的平臺。知識社區的建設應打破單一平臺的限制,更好地利用現有互聯網平臺、社區周邊城市資源。虛擬的知識社區建設既依賴于實體社區開展資源建設與服務,也需要打破實體社區的地理限制為社區外的周邊用戶提供服務。知識社區的構建可以從用戶、情景、知識、行為的角度對知識社區的行為加以區分,從而進一步研究用戶對知識社區的貢獻度和實際價值。在智慧城市的知識社區之中用戶既是知識社區的受益者,也是知識社區的建設者。盡管不同用戶的內部動機有所區別,但是用戶行為都會對知識社區的建設有各自不同的貢獻。用戶則包括物業公司、政府社區、居民用戶、周邊商家、學校、醫院等個人與社會組織。知識社區的用戶出于受益的內在動機,對知識社區的內容建設、社區資源貢獻度與受益程度成正向顯著相關影響。情景要素則體現出用戶在知識社區中獲得服務與有效信息,知識社區的便捷、快速、互惠促使用戶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知識社區的資源建設與信息分享中。知識社區的知識要素體現了智慧城市對知識質量的需求。這些信息可以提高城市生活質量與降低城市生活成本。知識社區對信息交流、公共信息的共享、信息的快速搜索都與用戶的參與度正相關。總之,知識社區的建設需要城市居民和城市社會群體的參與,也會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受益可能。
4智慧城市知識社區構建的方案研究
智慧城市中知識社區的建設是以服務城市生活為第一要求。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的增加,人們對知識有了更高的追求。學校、培訓組織、圖書館等傳統知識傳播場所已經無法滿足人們提升自身的需求。而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為知識社區的建設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智慧城市建設會影響城市居民生活的每個領域,從智慧交通到智慧醫療,滲透到城市公共服務的方方面面。以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建設知識社區是一個信息時代發展為我們提供的一個機遇。
社區通常是中國社會城市管理的基層單元,劃分是以某個地域范圍內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生活在同一社區的居民有更多的共同需求。智慧知識社區的建設容易以此為起點,進而降低建設費用,為知識社區的存在和發展提供有利條件。采用云平臺建設智慧知識社區打破了信息孤島是知識社區建設的重要技術平臺。知識社區通常會打破地域界限,以專業領域、共同興趣等建立知識分享、研究的共同體。基于智慧城市的知識社區的架構需要將政府下屬的社區機構、社區的物業公司、社區周邊的商家、社區居民以及社區附近的社會服務機構等城市資源加以綜合利用。利用互聯網+可以更加有效地獲取相關服務,這也是知識社區構建的重要手段。
智慧城市中知識社區的用戶需要使用知識社區的知識資源,用戶對知識資源的使用頻度、知識滿意程度直接影響了知識社區的知識價值。知識社區的開放程度對知識社區的構建有著2層含義,更好的開放性意味著更快的知識社區普及,知識社區的影響也會隨其普及而影響深遠。而適當的知識社區的知識資源的閉合性,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可以為投資者獲得比競爭對手更多的優勢,對市場的良性競爭有一定指導性。在知識社區的知識共享過程中如何在開放和封閉之間尋找平衡對知識社區的可持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對知識社區的研究需要明確投資成本、收益手段、知識共享、群體獲益等因素的相互影響。通常認為,知識社區是知識分享的平臺,知識分享行為是知識社區的基本要素。知識分享的過程需要借助于特定的公共交互平臺來實現,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知識社區平臺提供了友好的交互空間。分享知識是知識社區發展的驅動力,需要用戶和知識分享行為的相互作用,用戶是需求的獲得者,同時也擔當著知識分享的責任和義務。知識社區的用戶和知識社區的知識分享行為受知識社區服務質量的影響,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對知識社區的影響可以從個人、情境、知識、行為等4個維度進行分析,知識社區的用戶知識分享和知識使用行為存在相互激勵和限制的影響關系。
5面向智慧城市的知識社區建設的風險
智慧城市的建設會面臨很多挑戰,知識社區的實現也會挑戰重重。首先,智慧城市的建設會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政府和企業誰是智慧城市的主導者和推動者,誰會從智慧城市的建設中直接或間接獲益。在二者之間如何尋找平衡,如何去避免高開銷、低效率,如何在項目發展早期獲得智慧城市建設巨大的硬件和軟件開銷,縮短回報周期,這些都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其次,知識社區的建設更是難以看到直接效果,如何對其評價缺少必要的測量手段。再次,智慧城市建設中會引入海量數據,橫跨各行各業,如何避免信息孤島的產生,大數據的處理是一個難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大數據處理的困難在逐漸降低,但是,消除現有信息孤島的嘗試還在緩慢前行。克服行業門檻,掙脫數據閉環的束縛,不是短時間可以實現的。總之,知識社區的發展需要面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各種機遇與挑戰。
智慧城市的研究與建設工作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其影響在城市生活中也將逐漸顯現。各種有益的探索已經把民生問題和智慧城市建設連結在一起。雖然,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知識社區價值的實現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看到結果的。但是,技術的進步、市場的需求已經在知識社區的建設中推動著智慧城市的建設。與此同時,智慧城市、知識社區的建設已經切實影響城市居民,它不僅帶來了更多的城市就業機會,整合了更多的城市社會資源,改善了城市生活環境,也極大地推動中國社會的整體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