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提到喬·克勞福德這位NBA的資深裁判,你會想到什么?
想必是一個大光頭,或者是在場上執法時偶爾會出現的瘋狂舉動吧?而在2007年他對坐在場邊微笑的蒂姆·鄧肯吹了一記技術犯規并且將其驅逐出場的事情,也成為了他多年裁判生涯最為人所熟知的花絮。但以后,恐怕很難再看到這位滿臉嚴肅卻充滿喜感的老頭兒了,因為這位聯盟第17號裁判已經決定在本賽季之后結束自己的裁判生涯。
“鄧肯事件”,克勞福德如此稱呼2007年發生在他和鄧肯之間的戲碼,因為那件事幾乎中止了他的教練生涯,也讓他的生命有重大轉折。克勞福德撐過了那次事件,但現在,帶著老化的膝蓋,他的職業生涯也即將走到盡頭,而他自認為最棒的一件事情就是,他不再是蒂姆·鄧肯的敵人了。
事實上,克勞福德和鄧肯很像。他說他“很確定”這個賽季將是他的最后一季,但和鄧肯一樣,他沒有把話說死。而當被問到何時會退役時,他們也用了同樣的說法:“只要我的雙腿還支撐得住。”
身為一名64歲的裁判,克勞福德的腿確實有時會出現問題。在本賽季11月份一場騎士主場與步行者比賽的下半場過程中,他突然吹停了比賽,并離開了球場,原因是感到膝蓋不適,主動提出退出比賽。事實上,這位經驗豐富、執法最嚴厲的裁判在上賽季的比賽中就曾多次摔倒。在4月份猛龍對陣黃蜂的比賽中,他在跑步到前場的過程中突然魚躍摔倒,險些撞到了運球的球員,所幸無大礙堅持到比賽結束。而在1月份快艇對陣小牛的比賽中,他在次節不慎扭傷右膝,當時他突然吹停比賽并一瘸一拐地走到快艇替補席,甚至必須要讓道格·里弗斯攙扶著才能坐到板凳上。“我很擔憂。”里弗斯說,“你不會希望失去喬的,我可以保證。”
里弗斯這句話說得很聰明,不論何時,跟裁判站在同一陣線總不會錯。不過,他所說的話也點出了這些年來很多人的觀點:不論克勞福德在場上的娛樂效果多高,他確實是NBA最好的裁判之一。不久前在NBA官網上的一部訪談視頻向克勞福德表達了敬意。它告訴我們,這位光頭裁判進入NBA的時間跟馬刺隊成立一樣早,而為了填補早年那僅有16000美元的年薪,他甚至還得去兼差送信。
雖然人們更津津樂道的是克勞福德的一些無厘頭吹罰——比如2013年東區決賽第四戰,克勞福德在勒布朗·詹姆斯5犯的情況下吹罰他在掩護中進攻犯規,導致熱火在比賽還有56秒、落后4分的情況下失去了球隊的領袖,最終輸給步行者。詹姆斯季后賽只有兩場比賽6犯離場,這兩場比賽的裁判都是克勞福德——但他還是以在爆滿的主場觀眾面前依然堅定不移地執法風格樹立了自己的威信,這是對他多年來執法生活的真實寫照。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一個裁判開始對球員笑的時候,這就意味著他將要開始犯錯誤了。”
相對來說,克勞福德并不在意自己被質疑或被糾正。在視頻中一段他和波波維奇的對話顯示了這一點。當波波維奇質疑他執法有誤時,克勞福德解釋了他所看到的情況,而畫面中的他說:“你可能是對的。”這并不是一句諷刺,而是他真的認為可能是自己出了錯,而波波維奇是對的。
雖然克勞福德看起來非常嚴肅,并且非常具有權威性,但他也是個相當有喜感的老頭兒。2015年三月執法公牛隊的一場比賽中,他突然沖出來,蓋掉了公牛隊米羅蒂奇的投籃,當時后者正在罰球,而克勞福德夸張的動作也因此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熱議的話題。著名的模仿達人布蘭登·阿姆斯特朗——模仿了眾多NBA球員,從科比到吉諾比利等——也模仿了克勞福德。
“你在笑什么?”阿姆斯特朗在模仿短片中咆哮著,然后給了一個技術犯規的手勢。
克勞福德的咆哮或許更加夸張。有一次他特別激動地給了比爾·費奇(前NBA教練)一個技術犯規,結果手指都脫臼了,而原因竟然是他做手勢時太用了力。上賽季總決賽,當他吹罰個人裁判生涯第50場決賽時,因為讓騎士球員莫茲戈夫“閉嘴”而被聯盟再次罰款。“憤怒吹罰和我從小接受的教育有關。這樣的吹罰方式是我從父親(一位棒球裁判)那里學來的。”克勞福德說,“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職棒聯盟,裁判永遠是正確的。小時候我去看棒球比賽,看我父親吹喬治·麥亞特(一位著名內野手)或任何一個人都毫不留情。這些事,我從小就印象深刻,這也養成了我的執法風格,缺點就是會帶來一些小問題。”
在訪談視頻中,他接著提到了“鄧肯事件”。但那并不是一個小問題,他差點因為那件事結束了自己的裁判生涯。
2007年馬刺與小牛的一場常規賽中,鄧肯先是被克勞福德吹罰了一個進攻犯規,隨后因為爭辯被吹了一個技術犯規。被換下場后,鄧肯在場邊不知道為什么笑出聲來,還樂得拍了兩下手,結果克勞福德居然跑過來又給了他一個技犯,鄧肯頓時驚呆了。在場邊坐著笑了笑也會吃到技術犯規,這簡直讓他無法理解,而在被罰下時,他的臉上還帶著淡淡的微笑。后來聯盟參與了此事,他們對鄧肯進行了25000美金的處罰,理由是他對裁判做出口頭上的挑釁,而克勞福德則被無限期禁賽,終結了連續21年參加總決賽執法的紀錄。斯特恩對他的評價是“失去了作為一名NBA裁判應有的判斷力”。
當時克勞福德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但從他寫給媒體的信件來看,他暗示自己的生涯或許就此結束了。當時他寫道:“請不要為我感到遺憾,我曾有過美好時刻,我有一個很棒的職業生涯,這是沒人能夠帶走的。”
然而,正是“鄧肯事件”改變了克勞福德的人生。在2012年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他如此說道:“那件事也許改變了我的人生,讓我意識到,我所理解的或者我的行事方式可能是不恰當的,我必須改變,不只是在球場上,也包括球場下。”或許正是這樣的自我反省讓他的裁判生涯可以延續。杰克·奧唐奈是被克勞福德稱為“傳奇”的裁判前輩,他也曾經和名人堂球星德雷克斯勒有過類似的事件。
克勞福德曾經找過運動心理專家,但在“處理沖突的方式”上,他留有從小所建立的長久性格。而這樣的方式顯然并不影響鄧肯。他在克勞福德砍罰的比賽中能夠贏球,自然也會輸球。假使克勞福德未成為NBA裁判,鄧肯應該還是會有和現在一樣的生活。但簡單來說,確實是因為籃球而讓這兩人相連。克勞福德在他的領域中出類拔萃,而他也因為同樣的理由——令人贊嘆地漫長職業生涯——令人尊敬。鄧肯迄今打過兩次總決賽搶七,而克勞福德砍罰過三次。當談到這些經驗時,他高聲回答:“當球賽結束而沒有人向你抱怨時,你會是這世界上最開心的人。”
或許這兩個人會在下個六月再度相逢。當最后一場球賽開始的瞬間,克勞福德會將籃球拋向空中,而鄧肯會將球拔下。他們會一起帶著老化的膝蓋跑動,嚴肅而滿身大汗。或許在某個時刻,仿佛像是在和過去致敬一樣,克勞福德會對著鄧肯大吼,而后者會回以瞪大的雙眼凝視著他。如果最后兩人都能收獲滿意的結果,其中一人會再次迎來那令人心醉的冠軍慶典,而另一個會在飯店的酒吧慶祝38年來的最后一次吹罰。
此時的鄧肯和克勞福德,即使相隔兩地,大概都會帶著微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