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偉,鐘貴陵
·醫院管理·
運用SWOT分析推進某軍隊療養院“十三五”技術建設轉型升級
戴 偉,鐘貴陵
利用SWOT分析法剖析某軍隊療養院未來五年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探索軍隊療養院“十三五”期間技術建設的主要方向,并通過挖掘自身潛能,發揮內部優勢,利用外部機會,使劣勢向優勢轉化、挑戰向機遇轉化,最終整體提升軍隊療養院核心競爭力。
SWOT分析;軍隊療養院;“十三五”;技術建設
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出臺以及國防和軍隊改革持續推進,軍隊療養院作為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全面發展面臨著新形勢、技術建設面臨著新機遇、轉型升級面臨著新挑戰。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習主席在2016年8月份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軍隊療養院身處醫療與保健工作的第一線,必須著眼全面建設現代后勤目標和療養院技術建設轉型升級需求,用觀念創新促轉型、健全機制促升級、提升品質強服務、內涵建設促發展,推進醫學科技成果向現實保障力和部隊戰斗力轉化,引領療養院技術建設科學發展。
通過SWOT戰略分析,細致剖析軍隊療養院技術建設的優勢和劣勢,機遇和挑戰,形成問題倒逼、創新驅動、軍民融合、精準發展的建設思路,推動未來五年療養院技術建設轉型升級。
1.1 優勢
1.1.1 學科體系完備 我院以“療醫結合”為特色,建立起療養、醫療、健管、康復、心理、營養等一系列學科體系,能夠有效滿足平戰時官兵的健康需求。我院現有全軍專科中心5個、原軍區中心7個,并擁有一批在省市知名度較高的醫技科室,形成了一套完整、高效的學科體系。
1.1.2 技術實力雄厚 “十二五”以來,我院實現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零”突破,獲得軍隊(省部級)二等獎以上5項,科技成果獎26項,獲軍地課題85項,首批被評為全軍研究型療養院建設的示范單位。人才隊伍中擁有一批高水平的專家教授,數十人擔任高等院校博碩士生導師。
1.1.3 基礎建設完備 經過多年發展,我院推進基礎設施設備建設成效明顯。橫向比較,我院醫療設施水平在軍內療養機構中居于前列,各院區擁有多個種類的先進儀器設備,基本能滿足全院科研需要。所屬醫院新住院大樓,療區療養大樓、體適能中心相繼投入使用,進一步增強了療養院基礎實力。
1.1.4 自然因子豐富 療養院坐落于西湖之畔,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療養因子,配合效果明顯的療養技術和項目,對療養人員的健康和康復有良好的效果,也使得療養院在部隊官兵全維健康保障上優勢明顯[1]。
1.2 劣勢
1.2.1 人才隊伍不強 目前不少科室的職稱結構呈現初高職多、中職少的“啞鈴型”結構。由于軍隊編制體制原因,每年均有部分骨干選擇轉業、離崗,地方高端人才和專家的引進渠道不夠通暢,人才隊伍建設問題進一步凸顯。
1.2.2 科研意識不夠 療養區部分醫務人員仍然認為療養院就是搞好接待保障,技術要求低,對科研工作重視程度不夠;醫院部分人員“無課題、無成果、無高質量文章”,安于現狀,創新意識不夠,技術提高緩慢[2]。
1.2.3 成果轉化不多 療養院科研項目并不少,但是部分項目停留在紙面,無法轉化為有效的實體技術應用于廣大官兵,不同程度上存在為科研而科研的現象。
1.2.4 中心發展漸緩 由于種種原因,某些中心課題、獎項、論文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人才、技術也有一定下滑,有些甚至達不到專科中心復評的要求,制約了療養院學科版圖的擴張。
1.3 機遇
1.3.1 健康中國戰略引領 健康中國在“十三五”規劃中上升為國家戰略。習主席指出,健康中國是黨對人民的鄭重承諾,衛生事業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我院集健康管理、療養、醫療和康復于一體,相比很多醫療機構要素更加齊全、項目更加多元,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中擁有獨特的優勢。
1.3.2 為軍服務目標牽引 隨著我軍裝備發展的多樣化和作業強度的加大,部隊訓練傷、職業病和慢性病等逐漸呈高發態勢;部分特殊崗位如涉核、潛勤等療養需求也持續增加,保障更加多元化、專業化,對學科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我院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1.3.3 政策利好制度支持 隨著軍民融合在“十三五”上升為國家戰略,地方對軍隊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許多醫療項目在一些地區逐漸納入醫保、農合、工傷的報銷范疇,大大拓展了療養康復醫療市場,在科研立項、人才培養、政策扶持等方面給予了一定傾斜,為軍隊療養院的發展提供了外部支撐[3]。
1.3.4 智慧醫療技術驅動 當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互聯網+產業大量涌現,醫療大數據應用逐漸成熟。日前,國務院審議通過了《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從四個方面部署了建設人口健康信息平臺、集成醫學大數據資源、發展智慧健康醫療等14項任務。這些信息對服務部隊有著巨大的啟示作用。
1.4 挑戰
1.4.1 軍地改革的影響 軍委58號文件明確規定軍隊停止一切有償服務活動,這一舉措切斷了軍隊醫療機構與地方市場的利益鏈條,傳統的醫療模式將不再適用于軍隊衛生系統。同時,地方醫改的分級診療、醫聯體等制度的出臺,對軍隊醫療的拓展和醫療技術的提高形成了一定的擠壓。
1.4.2 科研競爭的加大 近年來,軍隊各醫療機構高度重視科研的提升,硬件建設、科研能力都取得了較大進步,學術領域的門檻越來越高。同時,根據軍委科技委關于軍隊科技獎勵工作的有關通知精神,現有的成果申報程序、標準和指標將發生重大改變。我院今后在課題、成果方面面臨的壓力必然更大。
1.4.3 官兵健康意識不足 相比地方人員,部隊官兵工作環境相對惡劣,作業強度高,精神壓力也較大,致使部隊人群亞健康、心理障礙等問題相對較多。但是多數官兵常無暇理會自身身心存在的問題,或對此不以為然。對療養院來說,推廣治未病和健康管理的事業仍任重道遠。
1.4.4 經費不足的壓力 為高標準滿足來院官兵的療養需求,上級下撥給療養院的主要是療養保障經費,專門用于學科建設的撥款則較為有限,而技術創新和探索實踐均需大量經費的支持,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科的發展。
根據上文的分析,策略上,選擇SO和WT兩種,即充分發揮內部優勢,合理利用外部機遇,并盡可能將劣勢轉化為優勢,將挑戰轉化為機遇。實踐上,結合療養院實際,制訂療養院《技術建設轉型升級“十三五”規劃》,啟動實施“135工程”,即以整體提升服務保障能力為目標,以創新、精準、融合為路徑,以聚焦戰場、選育人才、升級學科、扶持科研、共享成果為舉措,推進技術建設轉型升級,引領療養院全面建設創新發展。
2.1 以創新融合為思路提升服務保障能力 軍改后,療養院要找準定位,吃透軍委關于醫療服務內涵質量建設的文件精神,叫響療養院也要打勝仗,邊研戰,邊服務。一是大力為軍服務,“軍”是軍隊療養院的根,根深方能葉茂,固本才能強末,無論改革怎么改,療養院為軍服務的根本任務不會變,為部隊服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必須堅持將保打贏作為科研工作的魂和綱,配套完善適應新時期衛勤保障特點的科研發展結構布局,積極探索衛勤保障的新辦法、新手段、新技術,不斷提高學科建設的“含金量”和“含軍量”。二是軍民融合發展,我國軍民融合發展剛進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過渡階段,軍民融合整體效益與巨大潛力亟待進一步挖掘。療養院應緊緊圍繞國家戰略要求,結合自身特色,將為軍服務和社會保障牢牢聯系在一起,建立完善軍地資源優化配置、合理共享、平戰結合的制度體系,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三是創新保障模式,發揮療養院帶醫院優勢,創新療治結合模式,實現人才、資源、技術的結合,推進多中心聯合建設[4]。依托部隊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用好互聯網+、物聯網和遠程醫療會診系統,建立為軍服務醫療大數據,探索個性化醫療服務和前置型健康管理新模式、新手段。
2.2 以人才隊伍為抓手推進內涵質量建設 對單位、科室的人才隊伍建設有中長期規劃,不光要有近兩年的人才引進、培養計劃,也要建立一套良性的育人機制,使科室人才儲備源源不斷。一是優化人才結構,引進和培養更多高學歷人才,對科研人員實施梯次培育,形成職稱比例合理的寶塔形最優結構[5]。二是注重內部培養,在科研工作中,激勵部分高資歷醫師幫帶年輕醫師,按照“一對一”“師帶徒”等方式,下指標、定任務,形成以老帶新的良性循環。三是凝聚合力動力,堅持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增強科室非現役、聘用制人員的歸屬感。對安心科室工作,有發展潛力的,積極提供外出進修深造的機會;對表現優秀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大膽提拔使用,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
2.3 以精準創優為內核升級科研攻關實力 對于療養院來說,推進技術建設的轉型和升級是實現“十三五”總體目標的關鍵因素。一要找準發展方向,貫徹“精準”思路,密切關注國家的頂層設計和宏觀決策,準確把握機遇,及時轉變思維,搶占科研先機[6]。二要夯實技術基礎,基礎研究是醫學科技發展的源頭,雖然我們沒有院校的條件搞基礎研究,但讓醫務人員擁有了更扎實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對于開展臨床和科研工作將事半功倍。三要攻關關鍵技術,想要在重大成果上有所突破,有時就是一兩項關鍵的技術難點,一旦成功,后面的研究就是一片坦途。對此,科研人員要不怕困難、勇于開拓,綜合利用多種資源,對重點科研項目實行聯合攻關,以主研科室為主,協作科室參與,主管機關促成,想方設法攻克難題,絕不半途而廢[7]。
2.4 以需求牽引為導向提升成果轉化效能 如何實現成果轉化,如何在科研基礎設計中引入轉化思維,已成為各醫院關注的焦點。一要提高轉化意識,鼓勵科研人員摒棄追求科研成果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宣傳“重基礎、更要重應用,重理論、更要重實踐”思想,科研選題注重從發現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角度出發,確保科研成果的研發基點具有轉化前景。二要加強政策引導,探索建立適合本院的成果轉化項目管理、評價和獎勵等制度,引導科研人員考慮課題成果的轉化應用問題,課題立項前嚴格論證成果是否具備實用性,能否指導或促進實踐。三要豐富轉化渠道,積極在轉化渠道上下功夫,以科技成果轉化為中心,加強療養院與外部及內部之間的學術交流[8],尋求軍內相關單位的支持,并嘗試借助軍民融合吸引地方單位合作。
綜上所述,“十三五”期間,軍隊療養院在技術建設方面優勢明顯,潛力巨大。只要全院人員深入探索,合理規劃,保證“135”工程的理念和舉措創新實施,落細落實,療養院“十三五”技術建設將大有作為。
[1] 亢軍賢,李 娜,余艷紅.基于SWOT分析的療養院可持續發展策略[J].中國療養醫學,2012,21(11):968-970.
[2] 倪彥君,陳俊國.從戰略管理角度對建設研究型軍隊療養——以大連療養院為例[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4,2(12):890-891.
[3] 曾祥文,王 重.SWOT分析法在軍隊療養院優勢學科建設中的應用[J].中國療養醫學,2015,24(2):220-221.
[4] 宋啟哲,劉志軍.聯勤體制下療養院療治結合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療養醫學,2008,17(10):577-578.
[5] 沈慧青,陸爾奕,蔣秀鳳.某醫院科研隊伍現狀分析及建議[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0,17(12):1177-1178.
[6] 易學明. 初探精準醫學時代醫院管理的應對[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5,28(10):1009-1011.
[7] 董茂生,宋啟哲. 合編醫療單位加強學科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東南國防醫藥,2009,11(8):363-365.
[8] 王 超,王 果,張恩源,等.16所軍隊醫院科研課題成果轉化情況調查[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4,21(9):892-894.
(本文編輯:劉玉巧)
南京軍區科技創新課題(15WQ005)
310007浙江杭州,杭州療養院醫務部
鐘貴陵,E-mail:zhongguiling2008@sina.com
戴 偉,鐘貴陵,等.運用SWOT分析推進某軍隊療養院“十三五”技術建設轉型升級[J].東南國防醫藥,2016,18(6):660-662.
R197.32
A
10.3969/j.issn.1672-271X.2016.06.029
2016-09-06;
2016-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