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戰
(北京市順義區訓藤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北京 101300 )
?
因人而異,進行分類職業指導,促進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
郝戰
(北京市順義區訓藤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北京 101300 )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優勝劣汰已成為潛在的生存法則。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失業也成為社會面臨的難題。職業指導作為市場就業服務的核心內容,在促進就業方面的作用已越來越成為社會共識。本文試從失業人員職業指導的必要性入手,對失業人員從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就業觀念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分析失業人員的基本特征,根據失業人員的特點,對其進行分類指導,有針對性的論述開展失業人員職業指導的方法。
關鍵詞 :失業人員,職業指導方法,指導內容
失業問題已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所必須面臨的問題,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可避免的障礙。它不僅關系到每個失業人員的切身利益,更事關國家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穩定。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改革帶來的經濟的巨大變化,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就業問題。再就業是關系全局的頭等大事,是下崗失業人員的根本出路,是維護失業人員切身利益的根本出路。然而在失業人員這個龐大的群體中,客觀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如,性別差異、年齡差異、技能差異、觀念差異,等等。要區別這樣的差異,說明對職業指導的需求就要多樣化,從而決定了分類指導的必要性。
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現狀存在諸多各異與不利因素,主要表現在:
(一)性別因素。失業人員中,女性居多,約占60%以上,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女性下崗失業人員在文化、技術、體能等方面與男性存在著差異,加上家庭的拖累,增加了再就業的難度。同時市場上提供的可供下崗失業人員選擇的崗位,除商業、保險、家政、保潔等行業外,其他行業大多要求招用男性。40歲以上的女性下崗職工,已經成為再就業難點中的難點。
(二)年齡因素。有20多歲的,也有而立之年和不惑之年的,還有50多歲的。年齡偏大的,在學歷,體能,形象以及適應能力和靈活程度上都比不上新成長的求職人員。而進入市場招聘的用人單位,35歲以下的居多,35歲已成為用人單位的一道年齡“門檻”,使得不少失業人員被拒之門外。
(三)文化因素。失業人員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居多,高中其次,高中以上偏低。而用人單位從企業長遠發展考慮,在招聘人員時對文化程度要求較高。
(四)技能因素。失業人員的能力普遍較低,職業技能比較單一,與實際需求脫節,大部分已經不適應現在以及將來的職業發展要求,更缺乏社會所需的綜合職業能力。
為了增強城鎮失業人員職業指導的針對性,發揮職業指導的最大效能,幫助城鎮失業人員盡快實現再就業,在職業指導過程中逐步總結,形成了對失業人員進行分類指導的方法。
(一)對持有不同擇業觀念的失業人員的指導方法。
城鎮失業人員個體之間,因文化、年齡、閱歷、家庭條件等多方面都存在差異,反映到擇業觀念上也不盡相同。因此,指導他們認清經濟體制多元化,就業形勢多樣化的趨勢,開闊視野,靈活就業。
(二)對不同文化,技能素質失業人員的指導方法。
在失業人員中,有些人具有一定的文化和勞動技能,但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科學技術的發展,新興行業的產生,他們的知識已經老化,技能單一,不能滿足現今社會崗位的技能需求,這就需要鼓勵他們參加技能培訓。
(三)對特殊群體失業人員的指導方法。
對于像特困失業人員,“零就業家庭“失業人員,以及殘疾人群體的失業人員等,可進行“一對一”門診式的職業指導方法,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對于這類人員在職業指導中應該充分體現平等、尊重的原則,熱情誠懇,肯定他們為社會做出的貢獻,逐步化解他們的不滿情緒和逆反心理,盡快適應新的就業環境。
(一)就業形式指導。
讓失業人員明白,我國人力資源供大于求的現象長期存在,人力資源市場仍為需方市場,幫助失業人員認清形式,克服期望值過高的心理,選擇切合實際的職業和崗位。
(二)擇業方向指導。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主體多元化,外資、股份、私營、個體等非公有制公司,中小型企業,服務型企業發展迅速,已成為人力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向。
(三)就業信心指導。
不少下崗失業人員認為自己年齡大,文化低,又沒有專長。通過職業指導,讓其明白自身有著經驗豐富、責任感強、吃苦耐勞的優勢,只要不挑不揀,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增強再就業的信心。
(四)需求狀況指導。
通過職業指導,及時為失業人員提供人力資源市場的供求狀況,哪些崗位供大于求,哪些崗位供不應求,讓失業人員做到心中有數,幫助他們進行綜合分析,結合自身優勢,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
(五)需求技巧指導。
在失業人員確定方向后,還應進行一些求職技巧方面的指導。比如:如何設計自己的形象,如何進行自我推薦,如何回答問題,如何給招聘人員良好的第一印象,如何恰到好處的展現自己,如何通過筆試,面試等等。
再就業問題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同時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積極促進再就業是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措施。做好職業指導在就業工作中是當務之急。盡管我國目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內內就業和失業形勢都會很嚴峻,但只要我們堅定不移的推進改革,穩定地加速發展制定出合理的失業政策,不斷完善再就業工程,我們就能夠妥善地逐步解決這個問題。
參考文獻:
[1] 營造良好環境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J]. 社會科學家,2005.5
[2] 多渠道促進就業再就業[J]. 商業文化,2007.8
[3] 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面臨諸多問題[J]. 中國統計,2003.12
[4] 落實扶持政策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J] 南方金融,2004.8
作者簡介:郝戰(1981.1-),女,漢族,北京市順義區,二級實習指導教師,本科,北京市順義區訓藤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研究方向:職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G641UDC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