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文 劉哲
(曲阜師范大學,山東 日照 276800)
?
淺析電影《夏洛特煩惱》中的因果論
杜曉文 劉哲
(曲阜師范大學,山東 日照 276800)
摘要:近幾年來,中國電影的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這一點不僅僅要歸功于電影技術方面的提高,同時也因為電影越來越注重與宗教等方面的結合。電影《夏洛特煩惱》通過其幽默風趣的語言與曲折離奇的內容,結合其獨特的佛教文化特點,贏得了觀眾的笑聲的同時也為觀眾觀影后贏得了觀后感。在世間輪回中,夏洛因為未存善心而不得善果,自作自受承受著自釀的苦果,最終在經歷過一世輪回之后,最終實現自我的升華得到解脫。
關鍵詞:夏洛特煩惱;因果;佛教文化
佛教自傳入中國以來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在這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佛教已經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與思想,成為中國三大傳統文化之一。宗教與藝術是相互影響的,宗教利用各門藝術達到宣傳作用,藝術為宗教提供題材和內容。現代高僧虛云和尚指出:佛教三藏十二部, 約而言之, 則因果二字” ;這二字“全把佛所說法包括無余了。”可以看出因果論在佛學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電影《夏洛特煩惱》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下也必定會受其響。《夏洛特煩惱》講述了事業失敗的煩惱男子夏洛夢回青春,夢境中的夏洛如魚得水,抱得美人歸的同時事業方面也扶搖直上,夏洛卻感到越來越空虛,煩惱只增無減,最終夏洛了解到人生終不得完美,人們終究難以逃脫世間因果輪回。
緣起即"諸法由因緣而起"。就是說一切事物的發生必然會有他們產生的的原因。佛家主張因果報應,善有善因,惡有惡報。源頭的善或者惡的“因”決定著結局的“煩惱”與否的“果”。因果輪回之間,“煩惱”便由此而生,也會因此而滅。電影通過夏洛兩次人生命運的變換,展現出了“煩惱”因惡而生因善而滅。
貪婪與懶惰的因,造就夏洛特煩惱。現實中的夏洛是不得志的,有限的才華難以滿足他偉大的夢想,最終只能寄生于勤勞的妻子馬冬梅的身邊。現實生活中的夏洛懷揣夢想,但是他的夢想只是他生活中的目標,是他的世界里面海市蜃樓的一座燈塔,他的夢想并沒有成為他人生動力,卻成為他懶惰的借口,每天只是懷揣著夢想閑在家里,將家庭的壓力全部轉接給自己的妻子馬冬梅。因此夏洛懶惰的人生難以滿足貪婪的內心,煩惱因此形成。貪愛與空虛,夏洛終難解脫。夢中的夏洛穿越回青春時代,他寄生于“未來人”的智慧中追求著夢中情人秋雅,實現著人生的夢想,最終事業的輝煌卻難以照亮他空虛的人生。夏洛的“貪”成為“煩惱”的緣起,他貪念于初戀情人秋雅的美,貪念于音樂事業上的發達,貪念于馬冬梅對其忠貞的愛情,最終“貪”織成一張煩惱的網將夏洛包裹其中,使其難以解脫。夢境中的夏洛任性妄為的追求著自認為的“善果”,肆意傷害著深愛自己的女人馬冬梅,剽竊著本不屬于自己的音樂之路。雖然最后的他走上了事業上的巔峰,家財萬貫,娶到了夢中情人秋雅,但夏洛最終被富有的物質所累難以尋得專屬自己的溫暖,被空虛所侵蝕。
因果輪回,萬物皆有因,有因必有果。無論是十方世界的成住壞空(佛教對于世界生滅變化之基本觀點。于佛教之宇宙觀中,一個世界之成立、持續、破壞,又轉變為另一世界之成立、持續、破壞,其過程可分為成、住、壞、空四時期,稱為四劫)、滔滔紅塵的無常遷流, 還是宇宙萬有的生滅變化、主體境遇的苦樂順逆, 都貫穿著因果規律。不管人們是否承認它、相信它, 它都在不間斷地發揮著作,就象行星不管是否受到射電望遠鏡的測量, 都始終如一地圍繞恒星旋轉一樣。而且, 不論貧富尊卑、聰慧愚鈍, 這鐵一般的規律全都一視同仁:“福德之反報, 不問尊與卑。”人情面子、地位財富等等,在此一概無效。
佛家認為, 有因必有果、造業必受報的規律, 并不是什么異己力量強加的, 而是自因自果, 自作自受,行惡得惡, 如種苦種, 惡自受罪, 善自受福。亦各須熟, 彼不自代。習善得善, 亦如種甜,自利利人,益而不費。也就是說行為主體是自主的。對自己的行為負全部責任。任何人所造之業的果報,只能是“自作自受” , 即由造業者本人或其五蘊(陰)身心之流轉相續者承受, 不可能由其他行為者代受。在影片中講述了夏洛兩種不同的人生,但在這兩種不同的人生中每個人在自己的命運軌跡上承擔著相同的后果。
善因得善果,煩惱自離走。影片中的夏洛不同的人生中,馬冬梅始終是簡單幸福的。現實中的馬冬梅嫁給了深愛著的夏洛,夏洛成為她人生的亮點。雖然物質上的匱乏與生活上麻煩的瑣事始終困擾著她,但馬冬梅懷揣著一顆簡單平靜的心點亮了枯燥乏味的生活讓其感到幸福。而在夢境中的馬冬梅,為了自己所愛之人能夠奮不顧身,同樣能夠為了自己所愛之人能夠選擇放棄。雖然最終并沒有獲得夏洛的感情,但單純的大春卻深愛著她。馬冬梅始終是簡單幸福的,她并不偏執于某物或者某事,帶上善良面對生活中荊棘坎坷,最終獲得了一份單純平靜的生活。影片中現實生活的馬冬梅也迎來了夏洛的浪子回頭,她們重新踏上幸福之路。馬冬梅最終因自己播種的善因獲得善果。
惡因得惡果,煩惱難解脫。夏洛的兩種人生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生,但是卻有著相同的命運,夏洛始終是命運的輸家,難以逃脫命運輪回帶來的考驗。夏洛是虛偽的,在自己夢中情人秋雅的婚禮上,夏洛用華麗的服裝來遮蔽自己的貧窮,用紅包的厚度來保護自己脆弱的自尊心。但是自小軟弱的夏洛并不能得到同學的認可,華麗的外表下難以掩蓋虛假的內心,只能成為宴席上的笑柄。在夢境中的夏洛成為萬眾矚目的明星,成為公認的音樂才子,但是夏洛自身很清楚自己所謂的才華都是抄襲過來的,這種才華并不是真正屬于自己。站在閃光燈下的他也難以感受到那份成功帶來的榮耀感,當歌曲真正的創作者出現在他面前的時候,他只能通過暴力的方式偽裝自己的愧疚。夢境中的老婆秋雅失掉了校園的單純,只能因為物質選擇他,將他變成自己賺取財富的方式并不關心他的內心。當夏洛看到單純冒著傻氣的大春與馬冬梅簡單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時候,才真正嘗試到自己所種出來的惡果到底有多痛苦。夏洛是膚淺的,他追求外表美麗的校花秋雅拋棄內心純潔的馬冬梅,無底線的去追求物質性,最終所得的一切都難以填補他空虛的內心。
經云:“一切眾生, 皆具佛性, 皆堪作佛”;只因無明不覺, 迷真逐妄, 致使“遺失真性, 顛倒行事。性心失真, 認物作己。”因果輪回,自因自果,因此只有自我的升華才能真正做到煩惱才能夠對治,其最終的目的則基本上都是在解決貪欲等煩惱的問題,獲得身心不同層面的絕對自由。對治,于佛教中指以道斷除煩惱等。影片《夏洛特煩惱》中主人公夏洛在兩個人生中的對比中,領悟到了自己人生的真諦,收回貪念獲得身心在物質方面的釋懷獲得自由。
佛曰:“眾生皆苦。”唯有從苦中得以修行才能領悟到人生的真諦。當夏洛夢醒之后便緊緊抱著妻子馬冬梅不肯放手,原因在于他真正懂得失去后的痛苦。夏洛在現實中的不滿意在其夢境中全部都實現了,夢中的他擁有了財富,擁有了尊嚴,但卻失掉了生活的溫度,即便夢中情人已經成為自己的妻子,豪宅叔棟卻在也感受不到過家庭的溫暖,即便每天都美女如云,但沒有人真正就理解到他的內心。曾經夢想中的生活實現了,卻發現自己失掉了最重要的東西,夏洛最需要的只是一個溫暖的家與簡單的小日子。夢終難醒,萬貫家財終難換回已經嫁別人為妻的馬冬梅,這頓吃完的茴香面很難再會有下一頓。夢境中夏洛的“苦”才是真正的苦,苦的沒有希望,苦的如此空虛。世人如夏洛般的人很多,他們因為在物質方面的需求的而忽略了現實中的幸福,只有在錯過之后才能了解到自己的缺點,只有苦過之后才能得到人生的升華,但是卻很少有人會像夏洛一下能夠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追回生命的摯愛。
電影《夏洛特煩惱》之所以能夠短時間內迅速獲得觀眾的喜愛,不僅僅是因為電影本身細致精彩的故事性,同時也因為受到佛教的影響,將人生感悟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形成獨特的喜劇風格。電影《夏洛特煩惱》將佛教中的思想滲透到電影中去的同時,仔細的觀察著社會的變化,將生活理念與舊的傳統恰到好處的結合在一起。所以說電影《夏洛特煩惱》票房的一路對于中國的喜劇電影的發展都具有啟示作用。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2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