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波 曾冠皓
(云南大學,云南 昆明 650000)
?
APEC與“一帶一路”的發展
朱波 曾冠皓
(云南大學,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自APEC成立以來,對亞太地區的經貿、區域一體化做出了重要貢獻,2013年,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而這項倡議所覆蓋的區域與APEC經濟體高度重合,雖然APEC自身存在一些問題和外部的壓力,在發揮作用方面具有局限性,但有20多年發展經驗的APEC對“一帶一路”具有借鑒意義。而“一帶一路”的順利推進也有利于APEC的發展。
關鍵詞:APEC;一帶一路;未來發展
APEC采取自主自愿、協商一致的合作方式,作出的決定須經各成員一致同意,會議成果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僅憑政治上和道義上予以實施。由于APEC成員的多樣性,地理環境、發展水平迥異,因此,在削減關稅問題上矛盾重重,成員國往往從己方利益出發,竭力避免由于大幅減稅而造成的經濟沖擊①。所以,各成員往往都考慮自身利益多于組織利益,在達成共識上難度比較大。美國將戰略重心東移以后,加快了對跨太平洋經濟戰略伙伴關系” 計劃(TPP)的推動,而TPP談判的標準更高,包含的內容也更多,達成的協議具有法律效力。TPP 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當前的形勢,其地理結構覆蓋太平洋東西兩端,吸納對象包括所有APEC 成員,涉及內容包括市場準入、技術性貿易壁壘、法律和制度、跨領域服務、競爭、投資、環境、農業、知識產權、海關合作等在內的一系列高標準談判規則,極有可能成為建立亞太自貿區的現實路徑②。這樣一來,APEC的自主協商一致的原則和地位就會受到沖擊,而且很可能面臨被架空的危險。同時,全球性、地區性金融危機頻發威脅著地區各國的經濟增長,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等問題則時時威脅著亞太經濟的可持續發展③。所以,APEC面臨著自身機制問題、成員內部差異、協調一致、外部沖擊等等問題,在推進“一帶一路”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APEC涵蓋范圍廣泛,總人口達26億,約占世界人口的40%,國內生產總值之和超過19萬億美元,約占世界的56%,貿易額約占世界總量的48%。APEC在貿易自由化、貿易投資便利化和經濟技術合作等支柱合作領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借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主動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伙伴關系,而APEC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平臺,借助這個良好的平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取得了重大進展。2013年印尼巴厘島會議重點討論了茂物目標、互聯互通、可持續和公平增長等議題;2014年,APEC在北京召開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主題為“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討論了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加強全方位基礎設施與互聯互通建設三項重點議題;2015年亞太經合組織在馬尼拉舉行工商領導人峰會,習近平指出,通過“一帶一路”建設,我們將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合作架構④。中國的區域合作戰略,尤其是多邊區域合作戰略仍然應該采取融入戰略為主⑤。近年來,APEC提高了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 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 為實現茂物目標帶來新的動力;國際貿易自由化也有所提升,推動成員之間政治、經濟對話,“一帶一路”若能很好的融入APEC,對推進區域性發展大有裨益。經過兩年的發展,“一帶一路”倡議已取得了明顯進展,中國堅持開放包容的區域合作,與APEC的某些理念相似,APEC二十多年的發展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值得借鑒和參考。
由于自身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加上美國等國家極力推行TPP建設,APEC面臨一系列挑戰,需要適當作出一些調整,不斷改革創新,在堅持自由、公平的前提下發揮亞太地區的優勢促進貿易公平、自由化,減少貿易壁壘。“一帶一路”倡議應當兼顧各國利益,堅持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理念,加強互聯互通建設。APEC與“一帶一路”在范圍上有很多重合之處,兩者之間可以互相學習,互相推動。攜手并進不僅有益于亞太地區的建設,而且對世界也將會作出重要貢獻。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借助APEC的良好平臺不斷創新升級,增強與各國的對話,抓住發展機遇,應對挑戰,讓“一帶一路”倡議真正走出去。近年來,APEC也開始介入一些與經濟相關的其他議題如人類安全包括反恐、衛生和能源、反腐敗、備災和文化合作等,提出的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服務業發展的目標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高度契合。而“一帶一路”繼續推動各國和各地區發展倡議的對接和互補,促進“一帶一路”倡議與APEC發展議程融合,帶動亞太地區共同發展,真正實現“拉鏈式”效應。同時,我們應當注意到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水平不一,在推進發展過程中應當注重多樣性,差異性,合理協調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利益,防止戰略對沖。在改革中不斷創新,在創新中規避風險。隨著中國實力的增長,面臨的責任也就越來越多,在APEC和“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應當更加積極的承擔相應責任,尋求更多的發展機會。
注解:
①吳偉:《挑戰機遇面前APEC 將何去何從》 ,中國財政,2012年第3期。
②吳偉:《挑戰機遇面前APEC 將何去何從》 ,中國財政,2012年第3期。
③王玉主:《亞太經合的危與機》,中國報道, 2013年第116 期。
④亞太經合組織(APEC),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www.fmprc. gov.cn/web/gjhdq_676201/gjhdqzz_681964/lhg_682278/xgxw_682284/
⑤全毅:《APEC面臨的挑戰與中國的責任》,和平與發展,2013年第4期。
參考文獻:
[1]全毅:《APEC面臨的挑戰與中國的責任》,和平與發展,2013年第4期。
[2]吳偉:《挑戰機遇面前APEC 將何去何從》 ,中國財政,2012年第3期。
[3]劉均勝:《美國重返亞太背景下APEC 發展的新變化》,國際經濟合作2013 年第11 期。
[4]北京青年報,《“一帶一路”與APEC的美麗邂逅》,2014年11月9日。
曾冠皓,男,河南南陽人,云南民族大學法學院2014級民商法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法。
作者簡介:朱波,男,云南宣威人 ,云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2014級國際關系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東南亞國際關系。
中圖分類號:D8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291-01